虹膜周邊前后節(jié)溝通術在惡性青光眼患者治療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1-11-05 16:46
目的評價虹膜周邊前后節(jié)溝通術治療惡性青光眼及具有惡性青光眼傾向的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8年4月行虹膜周邊前后節(jié)溝通術的88例(92眼)惡性青光眼及具有惡性青光眼傾向的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資料。觀察手術前后眼壓、最佳矯正視力、中央及周邊前房深度及房角的變化情況,術后隨訪(25.7±13.5)個月。結果惡性青光眼患者術前藥物控制下眼壓(34.27±12.95)mmHg(1 kPa=7.5 mmHg),術后第7天及末次隨訪眼壓分別為(12.94±3.12)mmHg、(13.17±4.54)mmHg,與術前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1)。末次隨訪最佳矯正視力較術前明顯提高(P<0.05)。有惡性青光眼傾向的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術前患眼藥物控制下眼壓(20.50±7.41)mmHg,術后第7天及末次隨訪眼壓分別為(13.92±4.39)mmHg、(15.25±4.54)mmHg,與術前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1)。術后最佳矯正視力與術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中央前房深度...
【文章來源】:眼科新進展. 2020,40(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手術方法
1.3 診斷標準
1.4 觀察指標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眼壓
2.2 視力
2.3 前房深度
2.4 前房角
2.5 并發(fā)癥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為主的睫狀環(huán)阻滯性青光眼手術治療模式探討[J]. 由新英,王濤. 眼科. 2012(01)
本文編號:3478162
【文章來源】:眼科新進展. 2020,40(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手術方法
1.3 診斷標準
1.4 觀察指標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眼壓
2.2 視力
2.3 前房深度
2.4 前房角
2.5 并發(fā)癥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為主的睫狀環(huán)阻滯性青光眼手術治療模式探討[J]. 由新英,王濤. 眼科. 2012(01)
本文編號:34781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4781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