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特征及相關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1-04 08:11
【摘要】:耳鳴是周圍環(huán)境中無相應的外界聲源或電刺激而自覺耳中或顱內鳴響的感覺,發(fā)病率逐年增高。研究報道,美國約25.3%的人體驗過耳鳴,其中有10%~15%的耳鳴患者因持續(xù)性耳鳴到醫(yī)院就診,60歲以上約31.4%的人有過耳鳴。在我國耳鳴發(fā)病率約占人口的10%,約5%的耳鳴患者到醫(yī)院就診,老年人中的發(fā)病率更是高達30%。以耳鳴為第一主訴到到門診求治者多是因為工作和生活備受困擾,有人甚至有自殺傾向。耳鳴分類方法多樣,根據發(fā)病時間的長短耳鳴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時間分別為小于3個月、3~6個月及大于6個月;根據他人能否聽到患者的耳鳴聲音,耳鳴又分為客觀性和主觀性,而主觀性耳鳴原因明確者稱為繼發(fā)性,原因不明者為原發(fā)性或特發(fā)性耳鳴。此外,尚有特發(fā)性耳鳴伴聽力下降與不伴聽力下降之分。根據耳鳴是否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質量,有學者將耳鳴分為伴有困擾/致殘性耳鳴和不伴有困擾/非致殘性耳鳴。慢性特發(fā)性主觀性耳鳴是耳科臨床最常見的三大棘手癥狀之一,由于其發(fā)病原因和致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完全消除耳鳴不易達到,故目前的治療目標為降低耳鳴聲和減輕耳鳴對患者的困擾和致殘性。近年研究顯示,耳鳴對患者的影響是耳鳴本身和耳鳴所引起的如抑郁,焦慮等情緒產生的負性心理反應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有研究認為,耳鳴的嚴重程度與人格特征有一定的關系。但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尚不明確。此外,臨床觀察發(fā)現患者聽力水平,知識背景,家庭情況以及睡眠狀態(tài)等對耳鳴的嚴重程度和困擾也密切相關。本研究目的:通過探討耳鳴的心理聲學特征與耳鳴發(fā)生和致殘相關因素,分析其可能的主要致病因素和致殘因素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為慢性特發(fā)性主觀性耳鳴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1耳鳴的特點與發(fā)病相關因素分析目的:分析耳鳴患者臨床和心理聲學特征,以無耳鳴的正常成人作對照,研究耳鳴發(fā)生的相關因素。方法:制定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篩選出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間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耳科門診以耳鳴為第一主訴就診的201例慢性特發(fā)性主觀性耳鳴患者為研究對象,同時選取與研究組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相匹配的健康體檢者117例設為對照組,所有參與者均進行詳細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耳鼻咽喉?茩z查、聽力學檢查及耳鳴相關檢測,并按要求完成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等評估量表。分析耳鳴的心理聲學特點;相關因素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態(tài)、睡眠情況、SAS、SDS及EPQ量表得分與耳鳴的關系;探討耳鳴主要相關因素。結果:1耳鳴患者特點:與對照組比較,耳鳴患者單身比例較高,常有聽力下降,睡眠較差,多伴有抑郁和焦慮情緒及精神/神經質,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耳鳴的心理聲學特征:耳鳴患者以左側(77/201)和雙側(78/201)居多;耳鳴聲音以蟬鳴(82/201)為主;耳鳴聲音種類多為一種(144/201);持續(xù)性耳鳴者所占比例大(102/201);耳鳴響度多小于10d BSL(135/201);耳鳴頻率多是高頻(121/201);耳鳴匹配的聲音類型以純音為主(127/201);伴有聽力下降者占多數(138/201)。3耳鳴相關因素分析: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純音聽閾、婚姻狀態(tài)、睡眠狀態(tài)、SAS、SDS和EPQ-N、EPQ-P得分與耳鳴密切相關。結論:1耳鳴聲臨床以單一、高頻、持續(xù)性純音為多見。2聽力下降、單身、睡眠不良、焦慮、抑郁、EPQ-N、EPQ-P高得分人格與耳鳴密切相關。2抑郁,焦慮和EPQ人格與耳鳴的關系目的:進一步探討抑郁,焦慮和EPQ人格在耳鳴組和對照組的差異,分析抑郁和焦慮程度以及EPQ人格分布特點與耳鳴的關系。方法:201例耳鳴患者和117例健康對照組的病史采集、相關檢查及量表評估的方法同第一部分。分析抑郁,焦慮和EPQ人格評分在耳鳴組和對照組的差異,以及耳鳴患者的抑郁、焦慮程度及神經/精神質人格與年齡、性別、耳鳴側別、耳鳴匹配頻率、耳鳴匹配聲音類型、耳鳴響度、耳鳴持續(xù)時間、聽力情況、病程、婚姻狀態(tài)、睡眠狀態(tài)之間的相關性。結果:1.抑郁,焦慮和EPQ人格在耳鳴組和對照組的對比:耳鳴組的SAS、SDS和EPQ量表中的EPQ-N、EPQ-P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在統(tǒng)計學上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2.抑郁程度與耳鳴的關系:201例耳鳴患者中,80例伴有抑郁癥狀(39.80%),其中輕、中、重度抑郁分別為41例(20.40%)、24例(11.94%)和15例(7.46%)。單因素分析抑郁程度與患者的年齡、婚姻情況、睡眠狀態(tài)、耳鳴持續(xù)時間、病程及耳鳴響度因素分別具有相關性(P0.05)。3.焦慮程度與耳鳴的關系:201例耳鳴患者中,84例伴有焦慮癥狀(41.79%),其中輕、中、重度焦慮分別為43例(21.39%)、25例(12.44%)和16例(7.96%)。單因素分析顯示焦慮程度與患者的年齡、婚姻情況、睡眠狀態(tài)、耳鳴持續(xù)時間、病程因素分別具有相關性(P0.05)。4.EPQ人格分布特點與耳鳴的關系:201例耳鳴患者中,84例伴有神經/精神質(41.79%),其中男性為47例(41.96%)、女性37例(41.57%)。單因素分析顯示神經/精神質癥狀與患者的年齡、婚姻情況、睡眠狀態(tài)、耳鳴持續(xù)時間、病程因素分別具有相關性(P0.05)。5.抑郁,焦慮和EPQ人格與耳鳴關系的回歸分析提示:30~50歲、單身、睡眠障礙和持續(xù)性耳鳴因素與抑郁、焦慮之間具有相關性。單身、睡眠障礙和持續(xù)性耳鳴因素與神經/精神質之間具有相關性結論:1.耳鳴患者常伴有抑郁、焦慮、神經/精神質。2.耳鳴患者抑郁、焦慮程度與其年齡、婚姻狀態(tài)、睡眠障礙和持續(xù)性耳鳴因素相關;神經/精神質與耳鳴患者的婚姻狀態(tài)、睡眠障礙和持續(xù)性耳鳴因素有關。3耳鳴的致殘因素分析目的:分析耳鳴嚴重程度在耳鳴患者中的分布情況,探討耳鳴的致殘相關因素及各因素之間的相關性。方法:對201例耳鳴患者除了增加耳鳴殘疾量化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評估耳鳴外,其余病史采集、相關檢查、量表評估與第一部分相同。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對性別、年齡、學歷、耳鳴的音調、耳鳴的響度、聽力情況、婚姻狀況、SAS、SDS、EPQ與THI得分之間的關系進行單因素分析,并進一步分析SAS、SDS、EPQ-N和EPQ-P得分在不同THI分級之間的差異及THI得分、SAS、SDS、睡眠障礙、婚姻狀態(tài)、持續(xù)性耳鳴、神經/精神質相互之間的關系。結果:1.耳鳴殘疾量表評估分析:1級占39例、2級占59例、3級占68例、4級占28例、5級占7例,以2級和3級居多。不同THI分級之間,SAS、SDS、EPQ-N和EPQ-P得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各分級之間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1級與3、4、5級之間的SAS、SDS、EPQ-N和EPQ-P得分差異具有明顯差異(P0.05);2級與3、4、5級之間的SAS、SDS、EPQ-N和EPQ-P得分差異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3、4、5三個分級之間兩兩比較SAS和EPQ-N和EPQ-P得分有差異;3級和5級之間的SDS得分相比也有差異。2.耳鳴致殘相關因素分析:婚姻狀態(tài)、耳鳴持續(xù)時間、睡眠情況、抑郁癥狀、焦慮癥狀及神經質/精神質是影響耳鳴對患者致殘嚴重度的主要因素。THI得分與SAS、SDS、睡眠障礙、婚姻狀態(tài)、持續(xù)性耳鳴、神經/精神質具有明顯的相關性(P0.05)。3.各因素相互關系:抑郁癥狀、焦慮癥狀、神經/精神質、睡眠障礙及持續(xù)性耳鳴相互之間均有相關性;婚姻狀態(tài)、抑郁癥狀、神經/精神質及睡眠障礙相互之間均有相關性。結論:1.輕、中度耳鳴患者所占比例較高,耳鳴嚴重程度與抑郁、焦慮及神經/精神質程度相關,中重度耳鳴患者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和人格缺陷。2.抑郁,焦慮、神經/精神質、睡眠障礙、耳鳴持續(xù)時間及婚姻狀態(tài)是耳鳴致殘的主要影響因素,這些因素之間有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聯(lián)性。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64.45
本文編號:2309247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64.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丹萍;王曉茜;黃宏明;傅敏;葛潤梅;吳佩娜;崔勇;;輕度及中重度非急性主觀性耳鳴嚴重程度與焦慮和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年22期
2 齊思涵;秦兆冰;陳秀蘭;李素娟;張帆;劉林;;影響慢性主觀性耳鳴嚴重程度的相關因素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年04期
3 李昕琚;梁勇;趙靖;劉友利;李衍菲;虞幼軍;趙遠新;;特發(fā)性耳鳴心理聲學及臨床特征的多因素分析[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3年02期
4 孟照莉;胥科;陶勇;李茂妮;鄭蕓;王愷;;耳鳴掩蔽結合心理咨詢治療耳鳴的長期康復效果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年19期
5 徐建樂;鄭蕓;孟照莉;李茂妮;;耳鳴嚴重程度與焦慮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年16期
6 方y(tǒng)N;馬芙蓉;趙一鳴;李楠;孔慶梅;;聲治療聯(lián)合勞拉西泮治療耳鳴的臨床研究[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2年05期
7 黃治物;王陳榮;李蘊;吳皓;;耳鳴的認知行為療法[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0年04期
8 孟照莉;鄭蕓;胥科;陶勇;孟娟;王愷;;耳鳴掩蔽結合心理咨詢治療耳鳴的療效評價[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8年02期
9 石勇兵;;耳鳴患者的非聽覺問題[J];中華耳科學雜志;2007年03期
10 黃治物;;耳鳴的診治及干預策略[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7年05期
,本文編號:23092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3092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