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鱗狀細胞癌患者腫瘤組織中BRCA2的表達和臨床意義
本文選題:喉癌 切入點: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 出處:《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7年08期
【摘要】:目的為探討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在喉鱗狀細胞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方法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62例喉癌組織及23例聲帶息肉組織中BRCA2蛋白的表達并進一步分析其與臨床病理指標的相關性,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喉癌組織及對應的正常組織BRCA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檢測BRCA2蛋白水平。結果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顯示BRCA2在喉癌中表達率為29.03%(18/62),在聲帶息肉中表達率為69.57%(16/23),與患者性別、年齡、吸煙、分化程度、頸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無關,BRCA2表達水平與T分期呈負相關。與癌旁組織相比,喉鱗狀細胞癌組織BRCA2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結論 BRCA2在喉鱗狀細胞癌組織表達降低,與T分期呈負相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2 (BRCA 2) i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BRCA2 protein in 62 cases of laryngeal carcinoma and 23 cases of vocal cord polyp.The level of BRCA2 mRNA in laryngeal carcinoma and its corresponding normal tissues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level of BRCA2 protein.Result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rate of BRCA2 in laryngeal carcinoma was 29.03% / 62%, and in vocal cord polyp was 69.57% 16 / 23%,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sex, age, smoking, differentiation,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RCA 2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 stage.The level of BRCA2mRNA and protein i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 was lower than that in paracancerous tissue.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BRCA2 i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 was decreased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 stage.
【作者單位】: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470676)
【分類號】:R739.6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奕;BRCA1的研究進展[J];北京醫(yī)學;2005年01期
2 李云青,肖翠英,張思仲;BRCA1基因研究的新進展[J];腫瘤;2001年01期
3 范文紅,詹啟敏;BRCA1和基因組穩(wěn)定性[J];癌癥;2003年03期
4 嚴景華,葉棋濃,朱建華,鐘紅君,鄭回勇,黃翠芬;BRCA1相互作用蛋白的分離及鑒定[J];遺傳學報;2003年12期
5 周冬仙;熊文;徐紅先;邵超鵬;;A Novel Frequent BRCA1 Allel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英德文版);2006年05期
6 任婕;魏敏杰;金鋒;楊棟;林哲珠;馬文峰;金萬寶;;散發(fā)性乳腺癌組織中BRCA1基因啟動子甲基化與蛋白表達的相關性[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7年03期
7 Rajasekaran R;George Priya Doss;Sudandiradoss C;Ramanathan K;Rituraj Purohit;Rao Sethumadhavan;;Computational and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of Deleterious Functional SNPs in Breast Cancer BRCA2 Gene[J];生物工程學報;2008年05期
8 靳翠平;岳天孚;;BRCA1基因與遺傳性卵巢癌的相關研究[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08年02期
9 ;Potentiality of phosphorylation of BRCA1 at Ser 1524 to activate p21 in response to X-ray irradiation[J];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2008年03期
10 任婕;王麟;馬文峰;米小軼;馮婉玉;金萬寶;魏敏杰;;BRCA1和相關凋亡調控蛋白在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中的表達與相關性分析[J];現代腫瘤醫(yī)學;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Tatyana Grushko;Olufunmilayo I Olopade;;BRCA1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Expression and Copy Number of BRCA1 in Sporadic Breast Cancer[A];中國藥理學會化療藥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2 禹立霞;謝麗;沈潔;魏嘉;錢曉萍;丁慧;劉寶瑞;;BRCA1 mRNA在常見腫瘤中的表達水平[A];2013醫(yī)學前沿論壇暨第十三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魏敏杰;任婕;趙海山;金萬寶;;散發(fā)性乳腺癌組織BRCA1基因啟動子甲基化與蛋白表達的相關性[A];藥物相關蛋白質組學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任婕;王麟;金鋒;米小軼;魏敏杰;;BRCA1和相關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達與相關分析[A];兩岸三地藥理學與臨床藥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Carlota Costa;Jose Javier Sanchez;Ana Gimenez-Capitan;Teresa Moran;Susana Benlloch;Miquel Taron;Rafael Rosell;;BRCA1,RAP80 and SUMO ligases (PIAS1 and PIAS4) mRNA expression levels and survival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second-line docetaxel chemotherapy[A];2011醫(yī)學科學前沿論壇第十二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任婕;魏敏杰;;散發(fā)性乳腺癌組織中BRCA1表達和影響因素分析[A];中國藥理學會化療藥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7 魏敏杰;任婕;金鋒;金萬寶;;BRCA1蛋白在散發(fā)性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A];藥物相關蛋白質組學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The mechanism of BRCA1 participate sporadic breast carcinomas genesis[A];兩岸三地藥理學與臨床藥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孫喜文;李志高;馬玉彥;;BRCA2 N372H多態(tài)性和危險因素暴露交互作用與散發(fā)性乳腺的關系[A];腫瘤病因學研究與中西醫(yī)結合腫瘤綜合診療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任婕;魏敏杰;金鋒;趙海山;姚維范;馮婉玉;;在不同亞群的散發(fā)性乳腺癌組織中BRCA1蛋白的表達[A];兩岸三地藥理學與臨床藥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王倫 劉晨;高危人群應做BRCA1檢測[N];健康報;2007年
2 麥迪信;BRCA2攜帶者易患前列腺癌[N];醫(yī)藥經濟報;2002年
3 記者 班瑋;預防性雙乳切除并非一定必要[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雁;Ras相關Aurora kinases和Stanniocalcin 2在卵巢癌發(fā)生和進展中的作用及機理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2 楊紓旖;BRCA1/2和VDR熱點突變區(qū)域的基因多態(tài)性與新疆哈薩克族乳腺癌的相關性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梁俊國;RRM1、BRCA1在晚期NSCLC的表達與吉西他濱/鉑類治療臨床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陶陶;高危家族卵巢癌和散發(fā)性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突變的研究及臨床意義探討[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曹文明;中國乳腺癌高危人群BRCA1/BRCA2基因的胚系突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6 吳濤;新疆高風險遺傳性乳腺癌BRCA1/2基因突變、啟動子甲基化檢測及相關因素分析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凌泓;BRCA1相關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三陰性乳腺癌易感性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8 任婕;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沉默與散發(fā)性乳腺癌發(fā)病相關性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9 王金華;人乳腺癌細胞MCF-7中BRCA2啟動子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10 魏雷震;活細胞中BRCA1蛋白對DNA鏈損傷修復功能的原位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洋;BRCA1和TopBP1表達與非小細胞肺癌含鉑方案療效的相關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2 竇曉夢;P53、Livin、ERCC1、BRCA1、PARP 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達及其對卵巢癌化療耐藥、臨床預后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杜陽;分析ERCC1、BRCA1和GSTP1基因表達對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及預后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余智;BRCA2回復突變與NACT-IDS后卵巢癌鉑類抵抗的初步研究[D];四川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朱安娜;BRCA1/2突變與中國漢族女性乳腺癌發(fā)病關系及中外顯性遺傳多態(tài)性與其關聯性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魏金玉;BRCA1基因功能性遺傳突變與中國人群食管鱗癌患病風險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7 郭端英;KRAS和BRCA1/2基因突變狀態(tài)對卵巢上皮癌患者預后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8 廖瑩;遺傳性卵巢癌家族BRCA1/2和MSH2基因突變的分析研究[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5年
9 張艷苓;中央壞死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的研究[D];蚌埠醫(yī)學院;2015年
10 陳鳳霞;BRCA1介導PIG3表達調控的分子機制[D];南京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259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72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