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O在真菌性角膜炎真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調控機制的研究
本文選題:真菌性角膜炎 切入點:煙曲霉菌 出處:《青島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吲哚胺2,3雙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達、介導真菌性角膜炎真菌免疫耐受的功能以及相關的模式識別受體對其調控的機制。方法:本研究分別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體外培養(yǎng)的人角膜上皮細胞真菌感染的細胞模型以及真菌性角膜炎小鼠動物模型上研究了IDO的表達規(guī)律、IDO介導真菌性角膜炎中真菌免疫耐受的功能及相關的模式識別受體對IDO及下游炎癥因子的調控機制。據此,實驗分以下三個方面:1.選擇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眼科就診的真菌性角膜炎初診患者31例(31眼)為真菌感染組,根據角膜潰瘍的嚴重程度及裂隙燈下的炎癥評分分為輕、中、重度感染三組,收集角膜病灶周圍的角膜上皮組織;同時收集角膜移植中健康供體制作角膜植片后剩余的周邊角膜緣組織6例(6眼)為正常對照組,刮取植片的角膜上皮組織。免疫熒光法檢測臨床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組織中IDO的表達與定位,q RT-PCR法檢測正常對照組和真菌性角膜感染組中IDO的表達差異及其與真菌性角膜炎感染嚴重程度之間的關系。建立C57BL/6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感染模型,免疫組織化學染色、q RT-PCR法、Western blot法進一步明確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組織中IDO的表達規(guī)律。2.體外培養(yǎng)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細胞,加入煙曲霉菌孢子刺激液,q RT-PCR檢測不同作用濃度及時間點角膜上皮細胞中IDO的表達,篩選作用顯著的刺激液;q RT-PCR及ELISA檢測1-MT(IDO特異性的抑制劑)預處理后煙曲霉菌刺激液誘導的角膜上皮細胞IDO表達的改變以及對IDO下游炎癥因子分泌的影響。將健康的C57BL/6小鼠隨機分為對照組(給予PBS飲水預處理,刮取直徑約2mm的中央角膜上皮,覆蓋角膜接觸鏡)、煙曲霉菌感染組(刮取直徑約2mm的中央角膜上皮后接種真菌,覆蓋角膜接觸鏡)和1-MT預處理+煙曲霉菌感染組(IDO的抑制劑1-MT飲水預處理后,刮取中央角膜上皮后接種真菌,再覆蓋角膜接觸鏡),根據感染的嚴重程度進行炎癥評分,收集小鼠的角膜行q RT-PCR、免疫熒光和流式細胞術,比較IDO阻斷前后角膜的感染嚴重程度的評分,檢測IDO的表達、定位及其對IDO下游的炎癥因子表達的影響,觀察IDO阻斷前后角膜、淋巴結及脾臟組織中Th17和Treg細胞含量之間的變化,從而分析IDO介導真菌免疫耐受的相關機制。3.(1)體外培養(yǎng)人的角膜上皮細胞,給予不同的模式識別受體Dectin-1、TLR2、TLR4的特異性配體,q RT-PCR篩選角膜上皮細胞中調控IDO表達的模式識別受體;(2)分別給予1-MT,Dectin-1的激動和抑制劑預處理,在煙曲霉菌孢子誘導的人角膜上皮細胞的IDO誘導模型上,應用q 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檢測Dectin-1對IDO及其下游炎癥因子的調控。結果:1.(1)對臨床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變角膜組織行免疫熒光染色在蛋白水平證實IDO在正常的角膜上皮組織中無或極少量的表達,而在煙曲霉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組織中IDO的表達明顯增加并主要表達于角膜上皮組織中。(2)在臨床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上皮組織中,q RT-PCR檢測顯示:與正常對照組相比,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上皮組織中的IDO m RNA表達明顯增加,并且隨著感染及炎癥程度的增加,IDO的表達升高越明顯,輕、中、重度各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C57BL/6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的模型中q RT-PCR結果顯示真菌感染后IDO m RNA表達明顯增高,1d達到高峰,之后開始降低。Western blot結果顯示IDO的蛋白水平在真菌感染后1d開始增加,3d達高峰。2.(1)在體外培養(yǎng)的人角膜上皮細胞中,滅活的煙曲霉菌孢子可以誘導上皮細胞中IDO的表達量增加,并呈現(xiàn)出濃度依賴的變化趨勢。q RT-PCR結果顯示:與煙曲霉菌孢子刺激組相比,1-MT預處理組角膜上皮細胞中IDO及下游通路因子IL-1β、IL-6表達增加,ELISA檢測在蛋白水平證實了相關的炎癥因子的變化。(2)在C57BL/6小鼠和1-MT預處理鼠的煙曲霉菌感染模型中,疾病評分顯示1-MT預處理鼠模型組的感染程度明顯重于單純的煙曲霉菌感染組,q RT-PCR、ELISA顯示:與AF組相比,AF+1-MT組鼠角膜中IDO及IDO下游通路因子IL-1β、IL-6表達明顯增加。q RT-PCR結果顯示Th17型細胞因子(IL-17、IL-23)表達增加,Treg型細胞因子(IL-10、TGF-β)表達減少。流式細胞術的檢查結果顯示,與AF組相比,IDO阻斷后小鼠真菌感染動物模型中角膜及脾臟組織中Th17細胞含量增加,Treg細胞含量減少,Th17/Treg細胞含量比增加,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3.(1)采用不同的模式識別受體Dectin-1、TLR2、TLR4的特異性配體即Curdlan、Pam3csk4、LPS作用于角膜上皮細胞后,q RT-PCR檢測顯示TLR2、TLR4的特異性配體不能誘導IDO的表達,而真菌感染組和Dectin-1特異性的配體Curdlan組均能明顯地誘導IDO的表達。給予Dectin-1的激動劑和抑制劑能夠調控煙曲霉菌對IDO的刺激作用,Western blot檢測在蛋白水平證實了這一變化。結論:1.IDO及其下游炎癥因子在煙曲霉菌性角膜炎的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2.在煙曲霉菌感染的真菌性角膜炎中,煙曲霉菌可以通過Dectin-1/IDO這一信號通路,誘導角膜上皮細胞中IDO及其相關信號分子的表達,進而誘導Treg反應,抑制Th17反應,介導了煙曲霉菌的免疫耐受,促進了真菌性角膜炎炎癥反應的慢性化。3.IDO的調控影響了煙曲霉菌導致的真菌性角膜炎相關的炎癥反應,從而可能成為臨床上新的治療靶點。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7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善祥,韓福鵬;真菌性角膜炎誤診二例[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0年03期
2 梁興國,易桂蘭,張清琳;真菌性角膜炎的臨床分析[J];四川醫(yī)學;2001年06期
3 郭偉;真菌性角膜炎13例臨床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1年10期
4 陳從麟 ,聶海燕;真菌性角膜炎35例[J];人民軍醫(yī);2002年03期
5 趙安利,周海松;氟康唑治療14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臨床體會[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2年04期
6 唐麗,劉素琴;實驗室檢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診治中的作用[J];貴州醫(yī)藥;2003年10期
7 蔣海云,翟燕軍,王鳳秀,袁志敏;真菌性角膜炎誤診1例[J];河北醫(yī)藥;2003年03期
8 黃云莉,李紅賓,呂昭萍;由局限性枝頂孢霉引起的真菌性角膜炎2例[J];云南醫(yī)藥;2003年03期
9 陸肇曾;;真菌性角膜炎及其治療現(xiàn)狀[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03年05期
10 肖彩雯,馬景學,徐深,范玉香,侯四清,楊云東,崔會來,陳俊娥,楊立東;臭氧溶液對實驗性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療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4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史偉云;謝立信;;真菌性角膜炎[A];2007中華醫(yī)學會第二次醫(yī)學真菌學術會議暨醫(yī)學真菌實驗室研究技術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2 張小麗;;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王璐璐;王麗婭;;糖皮質激素對真菌性角膜炎發(fā)病過程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姬亞洲;張承立;張東魁;裴森;霍永軍;韓寶軍;王文玲;陳擁軍;;絲狀真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的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王麗婭;張軍;孫聲桃;張月琴;;真菌性角膜炎轉歸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楊樹立;趙廣喜;張麗麗;駱純皓;;外用氟康唑粉治療真菌性角膜炎[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劉敬才;徐凱;;氟康唑滴眼液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臨床分析[A];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眼科分會2008繼續(xù)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裘文亞;姚玉峰;金玉奇;;影響真菌性角膜炎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錢俊;;真菌性角膜炎的觀察與護理[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鐘文賢;謝立信;;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主要炎性因子表達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陽市眼科醫(yī)院門診副主任 張承立;真菌性角膜炎常識[N];安陽日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陳艷陽 通訊員 吳日明;常戴隱形眼鏡當心真菌性角膜炎[N];大眾衛(wèi)生報;2006年
3 岳平明;真菌性角膜炎如何治療[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4 黃海平;警惕真菌性角膜炎[N];大眾衛(wèi)生報;2001年
5 謝立科;常戴隱形眼鏡當心真菌性角膜炎[N];健康報;2006年
6 本報實習記者 張文;隱形眼鏡護理液使用不當可致失明[N];北京科技報;2006年
7 衣曉峰;李建輝;真菌性角膜炎治療有新法[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8 釗劍;隱形眼鏡護理液敢用嗎[N];人民日報;2006年
9 衣曉峰 李建輝;球結膜轉位移植治療真菌性角膜炎[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10 健康時報記者 趙紹華;中小學生不宜戴隱形眼鏡[N];健康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麗婷;TREM-1在真菌性角膜炎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2 李金;角膜激光共焦顯微鏡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療轉歸中的應用[D];鄭州大學;2016年
3 王璐璐;真菌性角膜炎的分類、藥敏試驗及臨床轉歸的分析[D];鄭州大學;2016年
4 姜楠;IDO在真菌性角膜炎真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調控機制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6年
5 姜楠;IDO在真菌性角膜炎真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調控機制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6年
6 曲利軍;趨化因子在真菌性角膜炎中表達的實驗研究[D];青島大學;2011年
7 賀丹;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學分析及主要病原菌的快速檢測[D];吉林大學;2012年
8 應露依;真菌性角膜炎預后的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9 鐘文賢;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模型中主要炎性因子表達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10 翟華蕾;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對真菌性角膜炎病理改變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曉可;邊緣年齡人群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學及病原學特征分析[D];鄭州大學;2010年
2 劉麗梅;半巢式聚合酶鏈反應快速診斷真菌性角膜炎[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曲建秋;甘露糖結合凝集素與Dectin-1、TLR2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相互作用[D];青島大學;2015年
4 代龍龍;4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臨床分析[D];山東大學;2016年
5 王素娟;角膜膠原交聯(lián)對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療作用[D];鄭州大學;2016年
6 劉素素;中性粒細胞胞外捕獲在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早期進展中的作用[D];鄭州大學;2016年
7 范芳麗;真菌性角膜炎中NETs的形成及糖皮質激素對其影響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8 黃健菲;多糖基質納米復合材料用于真菌感染治療與環(huán)境治理[D];華南農業(yè)大學;2016年
9 喬元嬌;真菌性角膜炎的診斷及治療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10 馬慧;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與預后關系的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354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63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