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調Smac通過內質網應激對人晶狀體上皮細胞凋亡的影響研究
本文關鍵詞: Smac 小干擾RNA 瞬時轉染 凋亡 內質網應激 人晶狀體上皮細胞 出處:《鄭州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背景白內障是世界范圍內造成人類致盲的主要眼病。老齡人口的增長導致患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白內障復明的主要方法是手術治療。白內障手術的普及和人工晶狀體不斷地更新和完善給千百萬白內障患者重新帶來光明,并且國家每年出資委派醫(yī)療隊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治療,這無疑增加社會的經濟負擔。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部分偏遠地區(qū)醫(yī)療條件差以及手術費用昂貴等諸多原因,仍有部分白內障患者無法得到有效的手術治療。因此研究白內障的發(fā)病機理對防治和延緩白內障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內質網在人體內發(fā)揮重要的調節(jié)代謝作用,當機體受到外界刺激,機體內環(huán)境發(fā)生相應改變,為對抗這種刺激便會誘發(fā)內質網應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然而過強的ERS就會造成細胞損傷引起凋亡。近幾年有不少學者研究ERS與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發(fā)病機制相關。我們前期實驗驗證Smac高表達與晶狀體混濁有關,然而缺乏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本實驗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研究,一方面是探討Smac與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晶狀體混濁是否有關,另一方面是擬下調Smac表達后通過內質網應激途徑對人晶狀體上皮細胞產生的影響。目的1.探討Smac是否與白內障發(fā)生有關。2.研究Smac通過內質網應激途徑對人晶狀體上皮細胞的影響。方法1.于本院收集人晶狀體前囊膜組織,收集157例(169只眼)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的晶狀體前囊膜片及5例正常人(10只眼)捐獻的晶狀體前囊膜。白內障患者晶狀體的混濁類型根據Emery核硬度分級標準,檢測Smac在人類晶狀體前囊表達,并采用HE染色和免疫組化半定量法分析Smac和白內障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2.選取對數期細胞株,通過RNA干擾技術使Smac的表達下調。用H_2O_2誘導內質網應激,實驗分為四組:PBS組、H_2O_2組、siRNA-NC+H_2O_2組,siRNA-Smac+H_2O_2組。3.轉染進行24h后采用蛋白印跡法(Western blot)篩選出最佳干擾質粒。4.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篩選出合適的H_2O_2濃度誘導細胞凋亡率接近50%,并檢測下調Smac的表達后對人晶狀體上皮細胞活力的影響。5.轉染進行24-36h后,運用Annexin V-APC/PI法檢測PBS組、H_2O_2組、siRNA-NC+H_2O_2組,siRNA-Smac+H_2O_2組的細胞凋亡率。6.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檢測各組GRP78、CHOP、BAX/Bcl-2及caspase-3在m RNA水平的表達情況。7.Western Blot檢測GRP78,CHOP,Bax/Bcl-2及cleaved caspase-3檢測蛋白的表達情況。結果1.免疫組化半定量結果表明,ARC患者的前囊膜中Smac的表達高于正常人對照組,輕度和中度白內障患者中Smac的表達與晶狀體混濁沒有統計學差異,重度和全白的白內障患者中晶狀體混濁程度越重,Smac表達的陽性率越高。2.篩選出最佳干擾質粒為siRNA-Smac3,能夠有效下調Smac的表達。3.CCK-8法檢測出細胞凋亡率接近50%的H_2O_2的濃度為200μmol/L,作用時長為24h,下調Smac可增加LECs的細胞活力。4.流式細胞儀檢測各組凋亡率依次為PBS組(1.7±1.2)%、H_2O_2組(40.1±3.9)%、siRNA-NC+H_2O_2組(45.3±4.4)%,siRNA-Smac+H_2O_2組的凋亡率(26.5±2.8)%,與H_2O_2組相比,Smac的下調能夠使凋亡率下降(P0.05)5.RT-PCR檢測出siRNA-Smac+H_2O_2組比較H_2O_2組中的GRP78、CHOP、caspase-3及BAXm RNA表達減弱,Bcl-2在m RNA水平表達上調。6.Western blot檢測各組細胞結果顯示Smac下調后GRP78、CHOP、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水平的表達下降,Bcl-2相應增多。結論Smac與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密切相關,下調Smac的表達能夠抑制內質網應激途徑阻止人晶狀體上皮細胞的凋亡。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7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Effects of Smac gene over-expression on the radiotherapeutic sensitivities of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 HeLa[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5年03期
2 郭曉強;Smac/DIABLO與腫瘤治療[J];腫瘤防治研究;2005年09期
3 秦思達;任宏;楊成成;;Smac促凋亡機制及其與肺癌的關系[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1年05期
4 周競奇;;Smac在卵巢漿液性囊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外醫(yī)療;2011年32期
5 王曉歡;武堅銳;郝國平;史紅魚;;促凋亡基因Smac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中表達的意義[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3年02期
6 趙禎;黃蕤;匡安仁;;線粒體促凋亡蛋白Smac研究進展[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3年03期
7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Smac and Survivin and apopt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6年04期
8 余佩英;鄭治秀;蔡智玲;臧竟紅;姚小飛;江莉;陳吉慶;陸超;管亞飛;;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谷氨酸誘導后Smac基因的表達及其意義[J];安徽醫(yī)學;2008年05期
9 楊春鹿;陳曉;趙君;蘭心剛;許順;張歡;韓立波;張林;;Expressions of Livin and Smac Protein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08年02期
10 馮莉;肖波;畢方方;吳小妹;劉人愷;張忱;;Smac/DIABLO在大鼠缺血皮質的變化及意義[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Role of Smac in Determining the Chemotherapeutic Response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全國腫瘤流行病學和腫瘤病因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Studies on the Smac Mimetics and SARS 3CL Protease Inhibitors[A];第五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鵬越峰;;二聚Smac蛋白擬合物的設計、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A];2011年全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藥物的源頭創(chuàng)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趙東菊;石太新;王艷蕊;張文林;李培嶺;;促凋亡蛋白Smac,HtrA2在兒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2年
5 Shibing Wang;Yuan Tan;Wen Lei;Yigang Wang;Xiumei Zhou;Kangjian Zhang;Liang Chu;Xinyuan Liu;Wenbin Qian;;Co-expression of TRAIL and Smac delivered by an E1B-55K deleted oncolytic adenovirus containing a caspase-8 cleavage site (IETD) elicits complete elimin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xenograft[A];2012年浙江省血液病學年會論文集[C];2012年
6 劉杰;;一種基于SMAC協議下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功率控制方法[A];2009年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論文集[C];2009年
7 Wang Shenghui;Jiang Changhong;Jin Xing;;Design on Heterogeneous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Wireless Data Acquisition System[A];2012年計算機應用與系統建模國際會議論文集[C];2012年
8 陳穎麗;李前忠;;不同亞細胞位置的細胞凋亡蛋白質的結構特性分析[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9 孫英麗;趙允;朱山;翟中和;;植物細胞凋亡及其機理的研究[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七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9年
10 劉二龍;袁慧;;鋅與細胞凋亡[A];2003全國家畜內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商東;“細胞凋亡”與臨床醫(yī)學[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2 張志軍;細胞凋亡與中醫(yī)藥[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3 ;“細胞凋亡療法”正逐步成為治療癌癥的新途徑[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2年
4 記者張建松;治療癌癥新途徑:細胞凋亡療法[N];科技日報;2002年
5 李明輝;“細胞凋亡”治癌癥[N];醫(yī)藥導報;2002年
6 洪敏;細胞凋亡研究引人關注[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軍;Smac在細胞凋亡中的作用機理及其抗腫瘤效應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2年
2 劉寶珩;Smac調節(jié)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的凋亡[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3 郭彩霞;Smac基因過表達聯合順鉑/氯化鎘對SMMC-7721細胞凋亡及其相關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劉威武;三重靶向CRAd.pE-Smac聯合X射線照射對MDA-MB-231細胞的體外殺傷作用[D];吉林大學;2013年
5 王競;擬Smac新型促凋亡多肽分子對凋亡下游蛋白質組的影響及誘導凋亡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傅曉源;Smac調節(jié)奧沙利鉑誘導大腸癌耐藥細胞凋亡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7 鄔喻;羥基喜樹堿聯合靶向Smac基因對前列腺癌細胞凋亡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王宏芳;CRAd.pEgr1-Smac聯合照射對MDA-MB-231腫瘤細胞的抑制效應[D];吉林大學;2011年
9 吳嘉慧;CRAd.pEgrl-TRAIL-Smac聯合放射對MDA-MB-231細胞殺傷效應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10 劉奇;Apollon、Smac基因在胃癌中的表達及SPB對胃癌細胞株SGC-7901的抑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兆華;Survivin、Smac和Bax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2 葉天儀;1、Smac、Survivin、XIAP和Omi/HtrA2等凋亡調控蛋白對局部晚期宮頸癌新輔助化療敏感性的預測作用 2、34例子宮內膜癌合并結直腸癌雙原發(fā)癌的臨床特征及其與Lynch綜合征關系分析[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6年
3 陳雨薇;Smac模擬物對卵巢上皮性癌的體外抗腫瘤及化療增敏作用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侯亮;Smac在食管鱗狀細胞癌侵襲中的作用及臨床意義[D];山東大學;2017年
5 陳小鳳;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胎盤組織中Smac、HSP70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探討[D];川北醫(yī)學院;2017年
6 楊友;靶向siRNA干擾HOXA5對Jurkat細胞Livin、Smac蛋白表達的影響[D];西南醫(yī)科大學;2017年
7 查勇;搶占式SMAC協議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8 洪婷婷;β-Smac基因的克隆及過表達對胃癌細胞SGC7901順鉑敏感性的影響[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陳靜;Survivin與Smac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達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4年
10 楊超;Smac聯合順鉑抑制人耐順鉑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生長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5209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52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