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質(zhì)激素不同給藥途徑治療突發(fā)性聾的療效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0-28 22:00
本文關鍵詞:糖皮質(zhì)激素不同給藥途徑治療突發(fā)性聾的療效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突發(fā)性聾 平坦型 全聾型 糖皮質(zhì)激素 給藥途徑
【摘要】:目的:觀察耳后乳突區(qū)骨膜下局部注射糖皮質(zhì)激素與全身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平坦型及全聾型突發(fā)性聾的療效,為突聾治療過程中激素的給藥途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在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住院部住院的突聾患者,年齡在18~65周歲,入院前未做相關的治療,聽力曲線為平坦型或全聾型患者。這兩組類型的患者每組內(nèi)分為2個亞組:全身激素治療組(地塞米松10mg)和乳突區(qū)骨膜下注射組(甲強龍40mg+利多卡因注射液0.2ml),兩組除了激素給藥途徑不同,剩余藥物均相同。療程直到聽力痊愈(2w內(nèi))或15d。使用SPSS 22.0軟件對兩個亞組的治療效果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根據(jù)納入條件,共收集突發(fā)性聾患者108例,按聽力曲線分型,分為:平坦型61例,全聾型47例。平坦型中:全身激素組30例:年齡為18~65歲,平均(47.23±12.76)歲,男性16例(53.3%),女性14例(46.7%),左耳15例(50%),右耳15例(50%),痊愈10例(33.3%),顯效5例(16.7%),有效7例(23.3%),無效8例(26.7%),總有效率22例(73.3%)。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激素組(耳后注射組)31例:年齡為19~65歲,平均(46.16±12.15)歲,其中男性15例(48.4%),女性16例(51.6%),左耳14例(45.16%),右耳17例(54.84%),痊愈9例(29.0%),顯效4例(12.9%),有效7例(22.6%),無效11例(35.5%),總有效率20例(64.5%)。兩個亞組間性別、年齡、患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個亞組間總有效率(2c=0.553,P=0.4570.05)、療效(P=0.4950.05)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全聾型中:全身激素組22例:年齡為21~65歲,平均(46.77±12.87)歲,男性13例(59.1%),女性9例(40.9%),左耳9例(40.9%),右耳13例(59.1%),痊愈3例(13.6%),顯效8例(36.4%),有效5例(22.7%),無效6例(27.3%),總有效率16例(72.7%);耳后注射組25例:年齡為20~64歲,平均(46.8±11.36)歲,男性11例(44%),女性14例(56%),左耳11例(44%),右耳14例(56%),痊愈3例(12.0%),顯效8例(32.0%),有效6例(24.0%),無效8例(32.0%),總有效率17例(68.0%)。兩個亞組間性別、年齡、患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個亞組間總有效率(2c=0.125,P=0.7240.05)、療效(P=0.6810.05)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于平坦型或者全聾型患者,耳后乳突區(qū)骨膜下局部注射與全身給予激素療效無差別,考慮到全身給予激素副作用大,建議優(yōu)先采取耳后乳突區(qū)骨膜下注射激素。
【關鍵詞】:突發(fā)性聾 平坦型 全聾型 糖皮質(zhì)激素 給藥途徑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64.437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常用縮寫詞中英文對照表10-11
- 前言11-14
- 1 對象與方法14-16
- 1.1 對象14
- 1.2 住院后檢查14
- 1.3 聽力曲線的分型14-15
- 1.4 方法15
- 1.5 療效判定15
- 1.6 統(tǒng)計學分析15-16
- 2 結果16-19
- 2.1 一般情況16-17
- 2.2 聽力療效及分析17-18
- 2.3 隨訪18-19
- 3 討論19-21
- 4 結論21-22
- 參考文獻22-25
- 綜述25-32
- 參考文獻29-32
- 致謝32-34
- 在學期間承擔/參與的科研課題與研究成果34-35
- 個人簡介3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鷗;王靜妙;劉硯星;張玉波;路虹;;耳后注射皮質(zhì)類固醇藥物治療突聾療效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3年06期
,本文編號:11100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1100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