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入路切口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顳下入路切口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該顳下微骨窗入路的骨窗大小及范圍,并指導其在臨床上的應用。方法:取2具4側由10%甲醛溶液固定并灌注好的尸頭,在每一側尸頭上取起點為緊貼顴弓耳屏前1cm弧形向后越過耳廓的小馬蹄形切口,銑下一3-4cm骨瓣,并在顯微鏡下測量骨窗大小及顯微鏡下結構等。結果:該顳下微骨窗入路的小馬蹄弧形切口,弧形兩端的距離平均為55±5mm,弧形的高度平均為40±5mm,骨窗大小為3×4cm,顴弓后根至小腦幕游離緣的距離為39.11±1.32mm,顴弓后根至腦橋中部的距離為45.93±3.52mm,并且從側方可以無障礙觀察到基底動脈分叉部及其主要的分支。結論:該顳下微骨窗入路在不損傷顳淺動脈及面神經的情況下,以一更加小的切口及骨窗到達鞍旁、海綿竇、基地動脈分叉部,應用該入路同樣可以完成可以完成鞍旁、海綿竇、基底動脈分叉部顱內占位性病變及血管病變的處理。
【關鍵詞】:顳下入路 微骨窗 基底動脈 顱內動脈瘤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651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7
- 第一章 材料與方法7-9
- 1.1 材料7
- 1.2 方法7-9
- 第二章 結果9-14
- 第三章 討論14-17
- 第四章 結論17-18
- 參考文獻18-19
- 第五章 綜述19-29
- 參考文獻27-29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29-30
- 致謝30-3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玉海;蘭青;;顳下鎖孔入路與傳統(tǒng)顳下入路顯露范圍的解剖學對比研究[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6年04期
2 吳念曾,臧人和;顳下入路手術切除小腦幕裂孔緣區(qū)腫瘤[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7年01期
3 李多;孟輝;馮華;;經顳下入路治療中后顱窩三叉神經鞘瘤3例[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12期
4 袁賢瑞,曹美鴻,劉運生,陳善誠,侯永宏,李東升,姜維喜,霍雷;經眶顴額顳下入路顯微切除中顱窩底腫瘤[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5年01期
5 楊忠義 ,劉喜成;小腦橋角部病變逆行顳下入路手術法[J];日本醫(yī)學介紹;1992年10期
6 匡深遠;;額顳聯合耳前顳下入路切除中顱凹底腫瘤[J];醫(yī)學信息;1994年02期
7 楊朋范,盧亦成,楊中堅,梁玉敏,張光霽,朱誠;經翼點-顴弓顳下入路切除顱中窩底鞍旁腫瘤[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1999年04期
8 陳大瑜;姚國杰;龔杰;李成才;韋可;杜威;;顳下入路在中后顱窩腫瘤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4年07期
9 王忠誠,張俊廷,倪明,趙繼宗;額顳聯合耳前顳下入路切除中顱窩底鞍旁腫瘤[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5年02期
10 陳琳,黃紅云,王銳,修波,茍成青;經翼點入路聯合顳下入路切除顱底巨大畸胎瘤1例報告[J];中國綜合臨床;200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鎖孔”顳下入路顯微直視手術切除海綿竇腫瘤[A];2006年浙江省神經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梁玉敏;潘耀華;殷玉華;包映暉;高國一;徐巳奕;萬杰青;江基堯;羅其中;;顴弓-顳下入路切除顱中窩底病變(附12例報告)[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首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5年
3 王振宇;;顳下入路巖斜區(qū)腫瘤的顯微外科治療[A];第二屆西部神經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夏紀志;顳下入路切口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6年
2 張玉海;顳下鎖孔入路與傳統(tǒng)顳下入路的解剖學對比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3 蔡邵帥;眶顴顳下入路暴露小腦幕前切跡解剖學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107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610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