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側移黏膜/皮膚瓣保留括約肌術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6-30 09:09
背景:肛瘺是肛腸外科常見病,發(fā)病率及復發(fā)率高,現(xiàn)已成為肛腸外科領域內的疑難病。肛瘺的治療既要保護肛門功能,又要盡量減少術后復發(fā)風險。肛瘺手術方式中,傳統(tǒng)切開掛線法操作簡單、出血量少,但傷口愈合時間長、存在肛門失禁及鑰匙孔畸形等風險;保留括約肌術因其幾乎不損傷肛門肌肉,能最大限度保護肛門括約肌的功能,逐漸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目的:從治愈率、肛門自制功能、術后疼痛程度、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等方面比較側移黏膜/皮膚瓣保留括約肌術與傳統(tǒng)切開掛線術治療經括約肌肛瘺的優(yōu)劣,尋找從最大程度上保護肛門括約肌、肛門自制功能,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提高病人術后生活質量,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手術方式。方法: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例后,30例經括約肌肛瘺患者用簡單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15例,另外15例作為對照組。治療組選用側移黏膜/皮膚瓣保留括約肌術;對照組選用傳統(tǒng)切開掛線術。結果:(1)治療組和對照組術后治愈率均1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側移黏膜/皮膚瓣保留括約肌術和傳統(tǒng)切開掛線術治療肛瘺療效相當。(2)術后出血評分、術后尿儲留評分、術后3天疼痛評分,治療組均低于治療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3)治療組、對照組術前...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論研究
1.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對肛瘺的認識
1.1 肛瘺的中醫(yī)病名
1.2 肛瘺的中醫(yī)病因病機
1.3 肛瘺的中醫(yī)治療
2. 現(xiàn)代醫(yī)學對肛瘺的認識
2.1 肛瘺概述
2.2 肛瘺的病因學
2.3 肛瘺的分類
2.4 肛瘺的診斷
2.5 肛瘺的鑒別診斷
2.6 肛瘺的治療
第二章 臨床研究
1. 臨床資料
1.1 研究對象
1.2 對一般資料的分析
1.3 診斷標準
1.4 可納入研究的標準、排除研究的標準和終止研究的標準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2.2 對照組
3. 觀察方法
4. 統(tǒng)計方法
5. 觀察指標
5.1 治愈率
5.2 肛門的自制功能
5.3 愈合天數(shù)
5.4 住院費用
5.5 手術時間
5.6 術后疼痛
5.7 術后出血
5.8 術后尿潴留
5.9 隨訪3個月復發(fā)
6. 研究結果分析
6.1 分析一般資料
6.2 分析術后的觀察數(shù)據
第三章 討論
1. 瓣膜推移修補術在肛瘺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2. 側移黏膜/皮膚瓣保留括約肌術的創(chuàng)新點與優(yōu)勢
3. 側移黏膜/皮膚瓣保留括約肌術操作過程中的幾點注意
4. 問題及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98638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論研究
1. 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對肛瘺的認識
1.1 肛瘺的中醫(yī)病名
1.2 肛瘺的中醫(yī)病因病機
1.3 肛瘺的中醫(yī)治療
2. 現(xiàn)代醫(yī)學對肛瘺的認識
2.1 肛瘺概述
2.2 肛瘺的病因學
2.3 肛瘺的分類
2.4 肛瘺的診斷
2.5 肛瘺的鑒別診斷
2.6 肛瘺的治療
第二章 臨床研究
1. 臨床資料
1.1 研究對象
1.2 對一般資料的分析
1.3 診斷標準
1.4 可納入研究的標準、排除研究的標準和終止研究的標準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2.2 對照組
3. 觀察方法
4. 統(tǒng)計方法
5. 觀察指標
5.1 治愈率
5.2 肛門的自制功能
5.3 愈合天數(shù)
5.4 住院費用
5.5 手術時間
5.6 術后疼痛
5.7 術后出血
5.8 術后尿潴留
5.9 隨訪3個月復發(fā)
6. 研究結果分析
6.1 分析一般資料
6.2 分析術后的觀察數(shù)據
第三章 討論
1. 瓣膜推移修補術在肛瘺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2. 側移黏膜/皮膚瓣保留括約肌術的創(chuàng)新點與優(yōu)勢
3. 側移黏膜/皮膚瓣保留括約肌術操作過程中的幾點注意
4. 問題及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986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9986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