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拔下腦損傷大鼠IL-1β表達的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9-24 22:20
目的:通過對不同海拔(海拔4500米和海拔2200米)下顱腦損傷大鼠腦組織內IL-1β的表達進行對比,探討不同海拔高度對顱腦損傷大鼠腦組織內IL-1β表達的影響,以指導不同海拔地區(qū)尤其是高原地區(qū)顱腦損傷的預后評估及臨床治療。方法:將60只雄性、健康的SD大鼠平均、隨機的分為海拔4500米(高原地區(qū))組和海拔2200米(西寧地區(qū))組。每組大鼠隨機抽取25只在暴露硬腦膜后自由落體打擊建立大鼠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模型(造模組),各組剩余的5只僅暴露硬腦膜,不進行打擊(對照組)。在顱腦損傷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和第14天分別從各造模組大鼠中抽取5只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檢測損傷腦組織內IL-1β含量,對照組在相同時間點進行取材和檢測。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兩個海拔之間的比較用t檢驗,同一海拔不同時間點的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高原地區(qū)和西寧地區(qū)造模組大鼠各時間點腦組織內IL-1β的表達均高于相應對照組水平,且除西寧地區(qū)造模組第14天大鼠外,其余造模組大鼠各時間點腦組織內IL-1β的表達與相應對照組水平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原地區(qū)和西寧地區(qū)造模組大鼠腦組織內...
【文章頁數】: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實驗設備和儀器
2.1.2 實驗藥品和試劑
2.1.3 實驗對象及分組
2.2 實驗方法
2.2.1 造模
2.2.2 取材
2.2.3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檢測
2.2.4 統(tǒng)計分析
第3章 結果
3.1 造模的結果
3.2 實驗數據及分析
第4章 討論
第5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綜述 顱腦損傷后腦水腫形成分子機制的研究進展
1. 介紹
2. 參與離子/細胞毒性水腫的通路
2.1 Na~+-k~+-2cl~-轉運蛋白
2.2 水通道蛋白
2.3 磺酰脲受體1-瞬時受體電位成員4
2.4 酸敏感離子通道、Na~+/H~+交換體、Na~+/HCO_3~-轉運蛋白家族通道
2.5. 谷氨酸鹽
2.6 精氨酸加壓素
2.7 參與細胞源性水腫形成的成分的聯(lián)系
3. 參與血腦屏障破壞和血管源性水腫的通路
3.1 炎性因子
3.2 趨化因子
3.3 炎癥細胞
3.4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
3.5 基質金屬蛋白酶
3.6 P物質
3.7 參與血管源性水腫成分的成分的聯(lián)系
4. 展望
綜述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簡介
一、 基本情況
二、 學習、工作經歷
三、 所獲榮譽
四、 參與科研項目
五、 發(fā)表文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顱腦損傷后繼發(fā)性腦損傷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曾子桓,張灝,陳偉強,魏梁鋒,王守森.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9(12)
[2]急進高原人群腦形態(tài)學變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 張詩雨,馮杰,劉文佳,張維,馬林.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9(08)
[3]大鼠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后不同時間點施加高壓氧治療的影響[J]. 楊揚,程璐璐,李力,高宏杰,張巧,陳傳亮. 神經解剖學雜志. 2019(04)
[4]高原腦科學研究進展[J]. 吳世政. 高原醫(yī)學雜志. 2019(01)
[5]急性高原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劉春偉,邢海龍,李宗斌,陳韻岱.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7(11)
[6]腦出血后腦水腫管理專家共識[J]. 濮璟楠,師蔚.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7(08)
[7]高原環(huán)境對人外周血細胞的影響[J]. 肖軍,李小薇,雷慧芬,祁術元,魏少平,王洪波,李翠瑩,甘新宇,黃菲,楊俊龍. 中國輸血雜志. 2017(08)
[8]AQP4與創(chuàng)傷性腦水腫的研究進展[J]. 江金文,劉會云,李美華. 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 2017(02)
[9]IL-1β、IL-6和IL-18在顱腦損傷患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 趙嫦姣,胡陽瓊,段答,李江.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7(07)
[10]大鼠顱腦損傷中腫瘤壞死因子-α及核轉錄因子-κB的變化及其意義[J]. 黃良珍,陳寶智,皺文輝,彭浩. 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7(01)
本文編號:3680968
【文章頁數】: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實驗設備和儀器
2.1.2 實驗藥品和試劑
2.1.3 實驗對象及分組
2.2 實驗方法
2.2.1 造模
2.2.2 取材
2.2.3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檢測
2.2.4 統(tǒng)計分析
第3章 結果
3.1 造模的結果
3.2 實驗數據及分析
第4章 討論
第5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綜述 顱腦損傷后腦水腫形成分子機制的研究進展
1. 介紹
2. 參與離子/細胞毒性水腫的通路
2.1 Na~+-k~+-2cl~-轉運蛋白
2.2 水通道蛋白
2.3 磺酰脲受體1-瞬時受體電位成員4
2.4 酸敏感離子通道、Na~+/H~+交換體、Na~+/HCO_3~-轉運蛋白家族通道
2.5. 谷氨酸鹽
2.6 精氨酸加壓素
2.7 參與細胞源性水腫形成的成分的聯(lián)系
3. 參與血腦屏障破壞和血管源性水腫的通路
3.1 炎性因子
3.2 趨化因子
3.3 炎癥細胞
3.4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
3.5 基質金屬蛋白酶
3.6 P物質
3.7 參與血管源性水腫成分的成分的聯(lián)系
4. 展望
綜述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簡介
一、 基本情況
二、 學習、工作經歷
三、 所獲榮譽
四、 參與科研項目
五、 發(fā)表文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顱腦損傷后繼發(fā)性腦損傷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曾子桓,張灝,陳偉強,魏梁鋒,王守森.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9(12)
[2]急進高原人群腦形態(tài)學變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 張詩雨,馮杰,劉文佳,張維,馬林.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9(08)
[3]大鼠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后不同時間點施加高壓氧治療的影響[J]. 楊揚,程璐璐,李力,高宏杰,張巧,陳傳亮. 神經解剖學雜志. 2019(04)
[4]高原腦科學研究進展[J]. 吳世政. 高原醫(yī)學雜志. 2019(01)
[5]急性高原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劉春偉,邢海龍,李宗斌,陳韻岱.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7(11)
[6]腦出血后腦水腫管理專家共識[J]. 濮璟楠,師蔚.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7(08)
[7]高原環(huán)境對人外周血細胞的影響[J]. 肖軍,李小薇,雷慧芬,祁術元,魏少平,王洪波,李翠瑩,甘新宇,黃菲,楊俊龍. 中國輸血雜志. 2017(08)
[8]AQP4與創(chuàng)傷性腦水腫的研究進展[J]. 江金文,劉會云,李美華. 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 2017(02)
[9]IL-1β、IL-6和IL-18在顱腦損傷患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 趙嫦姣,胡陽瓊,段答,李江.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7(07)
[10]大鼠顱腦損傷中腫瘤壞死因子-α及核轉錄因子-κB的變化及其意義[J]. 黃良珍,陳寶智,皺文輝,彭浩. 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7(01)
本文編號:36809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6809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