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康復介入時間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2-22 22:39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最佳康復時間,為臨床ACL重建術后康復提供一定的參考指導。方法:本實驗研究對象來源于2017年-2019年天津醫(yī)院康復科收治的150名ACL重建術后患者,根據介入康復治療距手術時間不同進行分組,從中挑選符合實驗要求即術后1周,術后2周,術后4周,術后8周的40名患者的數據進行對比,康復治療時間共為8周,隨訪時間至少為12周,分析每組患者患膝腫脹程度、VAS疼痛評分、患膝關節(jié)活動度(ROM)、Lysholm膝關節(jié)評分、比較術后不同時間接受康復治療患者的康復情況。結果:(1)在術后2周進行康復介入,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復指標,包括降低患膝腫脹程度、疼痛度,同時,患膝關節(jié)活動度(ROM)、Lysholm膝關節(jié)評分等指標都可以得到顯著的改善,患者也可以盡快進入工作崗位中。(2)隨著康復介入的時機延后,患者的各項指標情況將會出現降低的情況,其中康復介入時機在8周時患膝腫脹程度、疼痛度最高、患者術后重返工作崗位所需時間最長,但患者的患膝關節(jié)活動度(ROM)、Lysholm膝關節(jié)評分則是最低的。結論:因此,為了使得患者盡快康復,盡早回歸到工作崗位中,需要在...
【文章來源】:山東體育學院山東省
【文章頁數】: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
1.2 國內外現狀
1.2.1 ACL重建術
1.2.2 ACL重建術后康復與早期康復
1.2.3 ACL重建術后的膝關節(jié)關節(jié)活動度的康復評定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2.2.2 實驗法
2.2.3 觀察指標
2.2.4 數理統計法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研究結果
3.1.1 患膝腫脹程度比較
3.1.2 VAS疼痛評分比較
3.1.3 患膝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
3.1.4 Lysholm膝關節(jié)評分比較
3.1.5 術后重返工作崗位所需時間比較
3.1.6 術后一般情況及不良反應比較
3.2 研究結果總結與分析討論
3.2.1 研究結果總結
3.2.2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2 建議
致謝
附錄 1
附錄 2
附錄 3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640323
【文章來源】:山東體育學院山東省
【文章頁數】: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
1.2 國內外現狀
1.2.1 ACL重建術
1.2.2 ACL重建術后康復與早期康復
1.2.3 ACL重建術后的膝關節(jié)關節(jié)活動度的康復評定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2.2.2 實驗法
2.2.3 觀察指標
2.2.4 數理統計法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研究結果
3.1.1 患膝腫脹程度比較
3.1.2 VAS疼痛評分比較
3.1.3 患膝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
3.1.4 Lysholm膝關節(jié)評分比較
3.1.5 術后重返工作崗位所需時間比較
3.1.6 術后一般情況及不良反應比較
3.2 研究結果總結與分析討論
3.2.1 研究結果總結
3.2.2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2 建議
致謝
附錄 1
附錄 2
附錄 3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6403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6403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