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上腦出血破入腦室微創(chuàng)穿刺術后腦脊液引出的預測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6-25 17:34
目的:基于前期自發(fā)性幕上腦出血破入腦室單純行硬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術后有腦脊液引出者血腫清除率高的臨床發(fā)現(xiàn)。本研究探討自發(fā)性幕上腦出血破入腦室行硬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術后腦脊液引出的獨立影響因素,從而鑒別出適合硬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術的腦出血亞型。方法:共收集了幕上腦出血破入腦室單純行硬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術患者125例。首先通過單因素分析篩選出硬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術后腦脊液引出的可疑影響因素,然后將可疑因素全部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進而確定硬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術后腦脊液引出的獨立影響因素。結果: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了8個硬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術后腦脊液引出的可疑影響因素。將其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后,結果顯示:血腫整體CT值≤59HU(OR=8.572,95%CI:3.235-22.714,P<0.001)、針尖距腦室破口距離d1(d1≤21.79mm)(OR=4.434,95%CI:1.218-16.138,P=0.024)、針尖距腦室破口距離d2(21.79mm<d2≤34.15mm)(OR=25.566,95%CI:8.707-75.074,P<0.001)是自發(fā)性幕上腦出血破...
【文章來源】:中國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3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微創(chuàng)穿刺術后腦脊液引出
中國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3通過影像系統(tǒng)調取患者的影像資料(行MIC定位時所掃描的CT),并從中收集血腫側別、部位及形態(tài)。從醫(yī)院影像系統(tǒng)中導出患者頭部術前定位CT與術后即刻復查CT的原始數(shù)據(jù)(DICOM格式)。然后將其分別導入3DSlicer軟件中,首先使用SegmentEidtor模塊中的Threshold、Paint及Scissors等工具分別對腦實質內血腫,腦室內血腫和腦脊液行三維重建,并將其渲染為不同的顏色以確定腦室破口的具體位置;然后在SegmentStatistics模塊中查看腦實質內血腫的體積(ml)和整體CT值(HU);最后使用VolumeRendering模塊對穿刺針進行重建,并使用Ruler工具在三維空間測量針尖距腦室破口的距離(mm)(如圖2)。圖2:使用3DSlicer軟件測量相關因素A.血腫CT值及體積測量;B.確定腦室破口位置及針尖至腦室破口間距離的測量(紅色部分為腦實質內血腫,紫色部分為腦室內血腫,綠色部分為腦脊液)。2.4統(tǒng)計學分析由于本研究最終收集的相關因素較多,進一步結合統(tǒng)計學方法,最終對計量資料的正態(tài)性評價采用Kolmogorov-Smirnov檢驗(D檢驗)和Shapiro-Wilk檢驗(W檢驗),其中D檢驗適用于樣本量大于100的數(shù)據(jù),W檢驗適用于樣本量小于100的數(shù)據(jù);驗證計量資料的方差齊性時,我們選擇Levene檢驗;檢驗結果為絕大多數(shù)數(shù)據(jù)不滿足正態(tài)分布和方差齊性,因此以中位數(shù)(median,M)和四分位數(shù)間距(interquartilerange,IQR)表示,并用Mann-WhitneyU檢驗進行統(tǒng)計推斷。最終通過頻數(shù)和百分率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并用χ檢驗進行統(tǒng)計推斷。首先對患者的年齡、性別、血腫體積、血腫整體CT值、針尖距腦室破口的距離等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然后以P<0.15(避免遺漏重要影響因素)作為有
中國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6可知曲線下面積AUC最大時,針尖距腦室破口距離的界值為d≤34.15mm,進一步觀察針尖距腦室破口距離d的ROC曲線特點,發(fā)現(xiàn)其曲線中間段于界值21.79mm處與參考線有交點,提示d并不是越小越有利于腦脊液引出。故將距離轉換成3分類變量(d1≤21.79mm,21.79mm<d2≤34.15mm,d3>34.15mm)后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血腫整體CT值ROC曲線下面積AUC最大時,血腫整體CT值的界值為≤59HU,其曲線中間段與參考線無交點,提示血腫整體CT值越小越有利于腦脊液引出,故將CT值轉化為2分類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圖3:血腫CT值及針尖距腦室破口距離的箱式圖及ROC曲線A.箱式圖顯示了針尖距腦室破口距離在CSF引出組和未引出組間的差異,ROC曲線顯示了將針尖距腦室破口距離轉化為三分類變量的依據(jù);B.箱式圖顯示了血腫整體CT值在引出組和未引出組間的差異,ROC曲線顯示了將其轉化為二分類變量的依據(jù);C.箱式圖顯示了腦室破口34.15mm范圍內血腫CT值與血腫整體CT值間的差異,ROC曲線顯示了腦室破口34.15mm范圍內血腫CT值≤60HU時AUC最大,且曲線中間段與參考線無交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ina軟件合并CT圖像融合輔助硬通道穿刺在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應用[J]. 張鋒,季猛,張靖,張聞聞,孫吉林,朱勛,王玉海,徐亦農. 中國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20(01)
[2]增強現(xiàn)實技術輔助神經(jīng)內鏡與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分析[J]. 崔冬強,馮銘,束旭俊,霍貴通. 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9(09)
[3]3D打印手術導板在高血壓性腦出血術中的應用[J]. 張濤,劉晟,高陽,李勐,李澤福. 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9(02)
[4]自制激光輔助立體定向頭架置管治療殼核出血的療效研究[J]. 白楊,王東,蘇醒,周志中. 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 2015 (11)
本文編號:3249635
【文章來源】:中國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3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微創(chuàng)穿刺術后腦脊液引出
中國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3通過影像系統(tǒng)調取患者的影像資料(行MIC定位時所掃描的CT),并從中收集血腫側別、部位及形態(tài)。從醫(yī)院影像系統(tǒng)中導出患者頭部術前定位CT與術后即刻復查CT的原始數(shù)據(jù)(DICOM格式)。然后將其分別導入3DSlicer軟件中,首先使用SegmentEidtor模塊中的Threshold、Paint及Scissors等工具分別對腦實質內血腫,腦室內血腫和腦脊液行三維重建,并將其渲染為不同的顏色以確定腦室破口的具體位置;然后在SegmentStatistics模塊中查看腦實質內血腫的體積(ml)和整體CT值(HU);最后使用VolumeRendering模塊對穿刺針進行重建,并使用Ruler工具在三維空間測量針尖距腦室破口的距離(mm)(如圖2)。圖2:使用3DSlicer軟件測量相關因素A.血腫CT值及體積測量;B.確定腦室破口位置及針尖至腦室破口間距離的測量(紅色部分為腦實質內血腫,紫色部分為腦室內血腫,綠色部分為腦脊液)。2.4統(tǒng)計學分析由于本研究最終收集的相關因素較多,進一步結合統(tǒng)計學方法,最終對計量資料的正態(tài)性評價采用Kolmogorov-Smirnov檢驗(D檢驗)和Shapiro-Wilk檢驗(W檢驗),其中D檢驗適用于樣本量大于100的數(shù)據(jù),W檢驗適用于樣本量小于100的數(shù)據(jù);驗證計量資料的方差齊性時,我們選擇Levene檢驗;檢驗結果為絕大多數(shù)數(shù)據(jù)不滿足正態(tài)分布和方差齊性,因此以中位數(shù)(median,M)和四分位數(shù)間距(interquartilerange,IQR)表示,并用Mann-WhitneyU檢驗進行統(tǒng)計推斷。最終通過頻數(shù)和百分率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并用χ檢驗進行統(tǒng)計推斷。首先對患者的年齡、性別、血腫體積、血腫整體CT值、針尖距腦室破口的距離等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然后以P<0.15(避免遺漏重要影響因素)作為有
中國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6可知曲線下面積AUC最大時,針尖距腦室破口距離的界值為d≤34.15mm,進一步觀察針尖距腦室破口距離d的ROC曲線特點,發(fā)現(xiàn)其曲線中間段于界值21.79mm處與參考線有交點,提示d并不是越小越有利于腦脊液引出。故將距離轉換成3分類變量(d1≤21.79mm,21.79mm<d2≤34.15mm,d3>34.15mm)后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血腫整體CT值ROC曲線下面積AUC最大時,血腫整體CT值的界值為≤59HU,其曲線中間段與參考線無交點,提示血腫整體CT值越小越有利于腦脊液引出,故將CT值轉化為2分類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圖3:血腫CT值及針尖距腦室破口距離的箱式圖及ROC曲線A.箱式圖顯示了針尖距腦室破口距離在CSF引出組和未引出組間的差異,ROC曲線顯示了將針尖距腦室破口距離轉化為三分類變量的依據(jù);B.箱式圖顯示了血腫整體CT值在引出組和未引出組間的差異,ROC曲線顯示了將其轉化為二分類變量的依據(jù);C.箱式圖顯示了腦室破口34.15mm范圍內血腫CT值與血腫整體CT值間的差異,ROC曲線顯示了腦室破口34.15mm范圍內血腫CT值≤60HU時AUC最大,且曲線中間段與參考線無交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ina軟件合并CT圖像融合輔助硬通道穿刺在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應用[J]. 張鋒,季猛,張靖,張聞聞,孫吉林,朱勛,王玉海,徐亦農. 中國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20(01)
[2]增強現(xiàn)實技術輔助神經(jīng)內鏡與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分析[J]. 崔冬強,馮銘,束旭俊,霍貴通. 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9(09)
[3]3D打印手術導板在高血壓性腦出血術中的應用[J]. 張濤,劉晟,高陽,李勐,李澤福. 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9(02)
[4]自制激光輔助立體定向頭架置管治療殼核出血的療效研究[J]. 白楊,王東,蘇醒,周志中. 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 2015 (11)
本文編號:32496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2496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