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杓關節(jié)脫位患者閉合復位后聲音恢復和杓狀軟骨運動的規(guī)律
發(fā)布時間:2021-01-31 13:03
目的:觀察環(huán)杓關節(jié)脫位患者閉合復位后聲音恢復和杓狀軟骨運動的規(guī)律,為制定準確的再次治療時間提供依據。材料與方法:對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耳鼻咽喉科診治的31例環(huán)杓關節(jié)脫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臨床資料包括:個人基本情況(年齡,性別)、病因、纖維喉鏡和/或頻閃喉鏡檢查、CT檢查、嗓音障礙指數量表(VHI)、嗓音主觀聽感知評估GRBAS分級、嗓音質量的聲學分析(平均基頻(FO)、基頻微擾(jitter%)、振幅微擾(shimmer%)、聲門噪聲激發(fā)比(GNE%))、最大發(fā)聲時間(MPT)、環(huán)杓關節(jié)復位記錄及病程等數據。結果:31例患者的聲音和杓狀軟骨運動在復位后均恢復正常。31名患者復位前及最后一次復位后所收集的 VHI 評分、F0、jitter%、shimmer%、GNE%、MPT、GRBAS分級(G、R、B、A)數值均有明顯改善(p<0.05),GRBAS分級中的(S)數值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最后一次閉合復位后至聲音和杓狀軟骨運動恢復正常的時間間隔為1~8天,平均4.65±0.57天。結論:1.表面麻醉下閉合復位治療環(huán)...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左側后脫位的喉鏡照片??1.復位前:??1A:吸氣相,患側聲帶較長且邊緣直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正文結果??圖3.喉咽部高分辨CT與環(huán)杓關節(jié)三維重建??A:喉咽部高分辨CT示左側杓狀軟骨前移位,環(huán)構關節(jié)間隙閉塞(箭頭)。??B&C:環(huán)構關節(jié)CT掃描圖像的三維重建顯示,受影響的杓狀軟骨向外翻轉,??向前下位移動。藍色=健康的杓狀軟骨,紅色=受影響的杓狀軟骨。??表2.不同時間的VHI數值??嗓音障礙指數(VHI)??時間?人數?功能(F)?生理(P)?情感(E)?總和??復位前?31?20.29?±4.14?23.84?±2.60?17.39?±4.36?61.52±9.58??復位后?31?6_42±1.66*?8_55±1.41*?4.74?±?1.62*?19.65?±3.87*??*:與復位前相比p<0.05??表3.不同時間的GRBAS數值??時間?人數總嘶啞度(G)粗糙度(R)氣息度(B)無力度(A)緊張度(S)??復位前?31?1.75?±0.21?1.45?±0.20?1.11?±0.35?0.73±?0.32?0.06?±0.13??復位后?31?0.53?士?0.10*?0.29?士?0.11*?0.19?±0.10*?0.06?±0.05*?0.00±0.00??*:與復位前相比p<0.05??11??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正文結果??表4.不同時間的嗓音質量的聲學分析及最大發(fā)聲時間?? ̄?TZ?基頻微擾?振幅微擾 ̄聲門嗓聲激發(fā)比最大發(fā) ̄??J^?(jitter%)?(shimmer%)?(GNE%)?聲時間??復位前?31?191.21?±25.71?4.23?±?1.87?17.20?±3.02?0.35士?0.06?5.95?士?1.05??復位后?31?208.51?±23.56*?0.29?±0,15*?8.11?±0.81*?0.69±0.06*?12.52?±2.14*??*:與復位前相比p<0.05??1?A?1。1?B??8?T??^?10-?6_?I??t?■■?欹??V?I??0-??〇4?1???1?■?r???1???1?■?1?■?(?1?1????1?2?3?4?5?6?7?8??時間(天)?時間(天)??圖4.聲音恢復時間的頻數分布直方圖和箱形圖??A&B:最后一次閉合復位至患者聲音恢復正常的時間為1?8天,平均4.65±0.57天。??1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杓狀軟骨脫位的診療進展[J]. 林志宏,樓浙偉,勵霞霞,鄭婷婷. 浙江醫(yī)學. 2019(15)
[2]CT值測定在中耳炎定性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張園園,張珺,尹顯祥.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9(11)
[3]探討多層螺旋CT不同期相掃描及后處理技術對早期聲門型喉癌的診斷價值[J]. 楊瓊英. 臨床醫(yī)藥實踐. 2018(04)
[4]雙能量CT評估喉癌喉軟骨侵犯的臨床價值[J]. 李淑娟,韓丹,魯仁財,江杰,張夏,沈莎莎,趙衛(wèi). 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8(02)
[5]CT值鑒別鼻腔鼻竇軟組織腫物的意義[J]. 姜巖,高靜,蘇文玲. 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7(01)
[6]多層螺旋CT掃描對早期聲門型喉癌的診斷價值[J]. 張英.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6(04)
[7]聲帶麻痹與環(huán)杓關節(jié)脫位臨床特征分析[J]. 程麗宇,徐文,李赟,任慧.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5(04)
[8]磁共振成像在喉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羅文軍,郭偉,羅甜,殷富春. 實用臨床醫(yī)學. 2014(06)
[9]喉癌CT/MRI融合圖像的建立及初步應用[J]. 田俊,王丹丹,皇甫輝,王斌全,李樂. 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2014(04)
[10]肺癌CT值與腫瘤分化程度、病理類型及淋巴結轉移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 張文,于長海,李英杰,郭楠楠,劉穎. 臨床肺科雜志. 2011(10)
本文編號:3010925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左側后脫位的喉鏡照片??1.復位前:??1A:吸氣相,患側聲帶較長且邊緣直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正文結果??圖3.喉咽部高分辨CT與環(huán)杓關節(jié)三維重建??A:喉咽部高分辨CT示左側杓狀軟骨前移位,環(huán)構關節(jié)間隙閉塞(箭頭)。??B&C:環(huán)構關節(jié)CT掃描圖像的三維重建顯示,受影響的杓狀軟骨向外翻轉,??向前下位移動。藍色=健康的杓狀軟骨,紅色=受影響的杓狀軟骨。??表2.不同時間的VHI數值??嗓音障礙指數(VHI)??時間?人數?功能(F)?生理(P)?情感(E)?總和??復位前?31?20.29?±4.14?23.84?±2.60?17.39?±4.36?61.52±9.58??復位后?31?6_42±1.66*?8_55±1.41*?4.74?±?1.62*?19.65?±3.87*??*:與復位前相比p<0.05??表3.不同時間的GRBAS數值??時間?人數總嘶啞度(G)粗糙度(R)氣息度(B)無力度(A)緊張度(S)??復位前?31?1.75?±0.21?1.45?±0.20?1.11?±0.35?0.73±?0.32?0.06?±0.13??復位后?31?0.53?士?0.10*?0.29?士?0.11*?0.19?±0.10*?0.06?±0.05*?0.00±0.00??*:與復位前相比p<0.05??11??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正文結果??表4.不同時間的嗓音質量的聲學分析及最大發(fā)聲時間?? ̄?TZ?基頻微擾?振幅微擾 ̄聲門嗓聲激發(fā)比最大發(fā) ̄??J^?(jitter%)?(shimmer%)?(GNE%)?聲時間??復位前?31?191.21?±25.71?4.23?±?1.87?17.20?±3.02?0.35士?0.06?5.95?士?1.05??復位后?31?208.51?±23.56*?0.29?±0,15*?8.11?±0.81*?0.69±0.06*?12.52?±2.14*??*:與復位前相比p<0.05??1?A?1。1?B??8?T??^?10-?6_?I??t?■■?欹??V?I??0-??〇4?1???1?■?r???1???1?■?1?■?(?1?1????1?2?3?4?5?6?7?8??時間(天)?時間(天)??圖4.聲音恢復時間的頻數分布直方圖和箱形圖??A&B:最后一次閉合復位至患者聲音恢復正常的時間為1?8天,平均4.65±0.57天。??1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杓狀軟骨脫位的診療進展[J]. 林志宏,樓浙偉,勵霞霞,鄭婷婷. 浙江醫(yī)學. 2019(15)
[2]CT值測定在中耳炎定性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張園園,張珺,尹顯祥.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9(11)
[3]探討多層螺旋CT不同期相掃描及后處理技術對早期聲門型喉癌的診斷價值[J]. 楊瓊英. 臨床醫(yī)藥實踐. 2018(04)
[4]雙能量CT評估喉癌喉軟骨侵犯的臨床價值[J]. 李淑娟,韓丹,魯仁財,江杰,張夏,沈莎莎,趙衛(wèi). 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8(02)
[5]CT值鑒別鼻腔鼻竇軟組織腫物的意義[J]. 姜巖,高靜,蘇文玲. 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7(01)
[6]多層螺旋CT掃描對早期聲門型喉癌的診斷價值[J]. 張英.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6(04)
[7]聲帶麻痹與環(huán)杓關節(jié)脫位臨床特征分析[J]. 程麗宇,徐文,李赟,任慧.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5(04)
[8]磁共振成像在喉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羅文軍,郭偉,羅甜,殷富春. 實用臨床醫(yī)學. 2014(06)
[9]喉癌CT/MRI融合圖像的建立及初步應用[J]. 田俊,王丹丹,皇甫輝,王斌全,李樂. 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2014(04)
[10]肺癌CT值與腫瘤分化程度、病理類型及淋巴結轉移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 張文,于長海,李英杰,郭楠楠,劉穎. 臨床肺科雜志. 2011(10)
本文編號:30109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30109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