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大隱靜脈序貫橋流量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9-05-20 20:32
【摘要】:目的:當今社會,人們?nèi)粘I盍晳T以及飲食結構發(fā)生改變,冠心病成為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作為冠心病治療手段之一目前已被廣泛采用。目前多以左乳內(nèi)動脈及大隱靜脈混合作為橋血管材料。本研究在非體外循環(huán)下通過使用即時血流測量儀(transit time flow measurement, TTFM)測量血流量的方法,監(jiān)測大隱靜脈序貫橋的血流量及搏動指數(shù)等參數(shù),從而對手術效果進行監(jiān)測。方法:回顧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間50例患者接受非體外循環(huán)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PCAB),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55-75歲,體重55-80kg,術中全部使用LIMA吻合前降支,其余靶血管用大隱靜脈序貫吻合,共行旁路移植吻合口215個,平均4.3個,其中大隱靜脈序貫吻合口165個,平均3.3個。術中待全部血管吻合完畢、循環(huán)穩(wěn)定后,首先在大隱靜脈橋完全自然通暢狀態(tài)下,在各吻合口近端約2cm處使用TTFM測量大隱靜脈橋血流量、搏動指數(shù)(PI)并記錄數(shù)據(jù)(方法一);然后使用哈巴狗沿大隱靜脈橋由近端至遠端,分別暫時夾閉待測吻合口遠端的橋血管,使用TTFM在橋血管離待測吻合口近端2cm處進行測量,記錄各吻合口與主動脈吻合口之間血流量、搏動指數(shù)(PI)等數(shù)據(jù)(方法二),并對兩種方法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所有數(shù)據(jù)利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及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均數(shù)土標準差(x±s)表示,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①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冠心病危險因素及相關病史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EF等心功能指標也無顯著性差異。②方法一測得對角支平均流量(65±32.15ml/min)及PI(2.39±0.81)、鈍緣支平均血流(59.65±30.27ml/min)及PI(2.05±0.92)、左室后支平均血流(42.83±28.15ml/min)及PI(1.82±0.86);方法二測得對角支平均血流(28.35±14.25ml/min)及PI(2.89±1.20)、鈍緣支平均血流(27.15±14.25ml/min)及PI(2.60±1.15)、左室后支平均血流(25.28±13.25ml/min)及PI(2.25±1.20)。方法二較方法一測得序貫吻合口血流量明顯減少(P0.05)PI值較方法一明顯增加(PO.05):兩種方法測得吻合口舒張期血流灌注率均5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③術中沒有出現(xiàn)與測量相關并發(fā)癥,患者術后24小時檢測CK-MB在正常范圍內(nèi),均無嚴重惡性心律失常、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相關心肌梗塞和低心排綜合征等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未再出現(xiàn)心絞痛癥狀。結論:序貫橋血管主干的血流流速高于單根血管橋,較之有血流量大、不易發(fā)生血栓優(yōu)勢。同時可觀察吻合口通暢情況,如有問題可術中及時調整,從而提高搭橋手術成功率。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654.2
本文編號:2481935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65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董士勇;李一帆;宋波;杜迎利;肖鋒;李巖;;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圍手術期心肌梗死發(fā)生率與移植血管血流量的關系[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1年06期
,本文編號:24819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24819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