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腔內支架成形術后缺血癥狀復發(fā)的多因素分析
本文選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 球囊擴張; 參考:《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討影響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腔內支架成形術術后下肢缺血癥狀復發(fā)的相關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9例(共70條患肢)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行腔內支架成形術術后下肢缺血癥狀復發(fā)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壽命表法計算患者血管通暢率,用long-rank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應用COX模型進行癥狀復發(fā)的多因素分析。結果 68例(69條患肢)患者獲得隨訪,隨訪時間6~72個月。半年、1、3、5年通暢率分別為90%、71%、39%及31%。2例行踝以上截肢術,保肢率為97.1%。隨訪中死亡6例。術后22例癥狀復發(fā)。單因素分析表明:術后停用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藥物、功能鍛煉對癥狀復發(fā)有影響(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術后停用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藥物是影響術后缺血癥狀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是否長期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和降脂藥物是影響術后缺血癥狀復發(fā)的相關危險因素。腔內支架成形術術后良好的隨訪及依從性對癥狀復發(fā)可起到預防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currence of lower extremity ischemic symptoms after stenting in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Methods from April 2008 to April 2014, 69 patients (70 limbs) with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treated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 of Urumqi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The blood vessel patency rate was calculated by life table method, single factor analysis by long-rank test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symptom recurrence by Cox model. Results 68 patients (69 limb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 72 months. The patency rates were 90.71% and 31.2 cases with amputation above the malleolus, respectively, and the limb salvage rate was 97.1%. 6 cases died during follow-up. Postoperative symptoms recurred in 22 case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antilipidemic drugs were stopped after operation, and functional exercise had an effect on the recurrence of symptoms (P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antilipidemic drug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recurrence of ischemic symptoms after operation (P0.05). Conclusion long-term anti-platelet and anti-lipid drugs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recurrence of ischemic symptoms after operation. Good follow-up and compliance after endovascular stenting may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symptoms.
【作者單位】: 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血管外科;
【分類號】:R654.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顧建平;樓文勝;徐克;;加強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的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年10期
2 王可鴻;張瑞;朱衛(wèi)東;杜新民;王寶見;棣志明;李緒玲;王瑞紅;付代娣;孔慧;;3620例查體者動脈硬化程度檢測及相關因素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1年23期
3 劉昌偉;;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治療指南[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年11期
4 黃桂梅;李性天;;藥物洗脫支架術后的抗血小板治療進展[J];中國藥房;2011年10期
5 ;Inflammation: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different clinical entitie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5年21期
6 楊國凱;楊鏞;萬嘉;馬振桓;李國劍;陸平;楊光;;藥物治療預防下肢動脈支架成形術后再狹窄的臨床觀察[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3年01期
7 張浩;汪建中;楊云龍;任朋;王嘉桔;;鹽酸沙格雷酯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療效觀察—附60例臨床報告[J];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年04期
8 宋希濤;劉暴;葉煒;鄭月宏;李擁軍;劉昌偉;;糖尿病對股乆動脈腔內治療預后的影響[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3年09期
9 谷涌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外科治療[J];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陽維德;鄭萍;朱漢華;;冠狀動脈介入術后胸痛再發(fā)和冠狀動脈再狹窄因素分析[J];廣西醫(yī)學;2013年09期
2 劉永興;彭萬忠;徐澤升;王炳勛;袁永剛;;血管內超聲在冠狀動脈左主干病變介入治療中的指導意義[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3 潘春仰;邱建平;沈衛(wèi)峰;;冠狀動脈藥物洗脫支架術后再狹窄研究進展[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3年06期
4 周忠泉;;脂蛋白(a)和白介素-6水平與PCI術后血流現(xiàn)象關系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年03期
5 魏文娟;蔣雄京;;膝下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14年02期
6 孫婷茹;劉旭;周經(jīng)偉;張玉虎;李永紅;;纈沙坦對球囊損傷后大鼠主動脈組織TLR4表達影響[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7 吳凌康;馬綱;宋希玲;劉英超;史亮亮;;呼吸衰竭患者體內血漿內皮素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及二者對預后的影響分析[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年09期
8 邵澤鋒;王自正;顧建平;何旭;樓文勝;陳亮;陳國平;宋進華;王國品;;逆行穿刺內膜下成形術治療膝下動脈長段硬化閉塞癥[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11期
9 楊海燕;景小東;熊焰;王喜春;陳永;;1-磷酸鞘氨醇及脂聯(lián)素在支架內再狹窄患者中的預測價值[J];重慶醫(yī)學;2015年01期
10 楊金龍;李曉;;氣虛血瘀與冠心病關系初探[J];河南中醫(yī);2012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孟祥雁;sCD40L、MMP-2、MMP-9與冠狀動脈病變相關性及瑞舒伐他汀干預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朱成剛;變異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特征與炎癥相關分子機制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汪英;ACE2-Ang(1-7)-Mas軸介導的胰島內皮功能對β細胞功能的調節(jié)及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4 王愛民;神經(jīng)酰胺對高糖培養(yǎng)的人臍靜脈內皮細胞PKB/eNOS信號通路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5 李曉亮;基于“心主血脈”從心論治肢體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6 杜明昭;載人HGF與TGF-β1-shRNA功能基因涂層血管內支架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7 汪英;ACE2-Ang(1-7)-Mas軸介導的胰島內皮功能對β細胞功能的調節(jié)及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8 戴青原;內臟脂肪素對氧化應激HUVECs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陳勁松;循環(huán)microRNA對支架內再狹窄的預測作用及曲美他嗪的預防作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CTA和DSA對比及介入治療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0年
2 李曉燕;血凝素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體-1對單核巨噬細胞源泡沫細胞基質金屬蛋白酶-9的調控作用[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高振;瑞舒伐他汀對ox-LDL誘導的人單核巨噬細胞MMP-9 mRNA和蛋白表達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吳興波;溫陽解毒活血法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王雪燕;來氟米特對HMGB-1誘導的臍靜脈內皮細胞ICAM-1表達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張朝華;焦慮綜合征對女性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1年
7 徐修春;腔內介入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臨床療效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8 王強;血漿五聚素3與冠心病及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9 范紅友;旁分泌機制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大鼠急性心肌梗死中作用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10 張安新;細胞毒素—相關基因A蛋白血清學陽性的幽門螺桿菌與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佐廣,溫紹君;5-HT_2拮抗劑安步樂克對冠心病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4年05期
2 胡大一;重視踝臂指數(shù),關注下肢外周動脈病[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5年01期
3 楊國凱;何曉明;保燕;楊鏞;萬嘉;李國劍;陸平;;球囊血管成形治療膝下動脈閉塞的臨床療效[J];臨床醫(yī)學;2011年01期
4 路軍良;李京雨;張強;徐力揚;劉濤;;雙向內膜下血管成形術在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癥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9年10期
5 吳安樂;黃求理;宋侃侃;柴小民;施建國;余峰;居潔勤;;動脈粥樣硬化所致髂-股動脈狹窄或閉塞的血管腔內介入治療[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9年11期
6 張建勇;蔣米爾;肖紅;潘金強;;Deep球囊PTA治療下肢動脈流出道硬化閉塞癥[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5期
7 張晶;何菊;楊森;趙子源;李楠;;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多節(jié)段復雜病變的雜交手術治療[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0年06期
8 李慶;陳忠;唐小斌;吳章敏;寇鐳;劉暉;王盛;何楠;張征;賈云峰;楊耀國;吳慶華;;髂動脈病變腔內治療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的防治[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2年01期
9 潘長玉,高妍,袁申元,李光偉,王Y,
本文編號:21021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210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