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圍術期應用的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右美托咪定 + 圍術期; 參考:《中國藥房》2017年05期
【摘要】:目的:了解右美托咪定圍術期應用的研究進展。方法:查閱近年來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對右美托咪定圍術期應用的研究進行歸納和總結。結果與結論:右美托咪定通過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減輕神經(jīng)細胞炎癥反應,從而減少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術后譫妄及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保護作用;而對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保護效應可能通過超極化激活環(huán)核苷酸門控陽離子通道及降低Ih電流發(fā)揮作用。右美托咪定可能通過抑制機體炎癥反應以降低自然殺傷細胞及T細胞的活性,對機體免疫功能產(chǎn)生影響。右美托咪定抑制炎癥反應的機制可能與增強迷走神經(jīng)的興奮性和乙酰膽堿的釋放,抑制高遷移率蛋白族1/核轉(zhuǎn)錄因子/Toll樣受體信號通路的激活相關。右美托咪定對肺的保護作用與其抑制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號通路、上調(diào)水通道蛋白表達和抑制促炎因子和炎癥介質(zhì)釋放相關。對組織器官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主要與右美托咪定抑制氧自由基介導的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有關。右美托咪定與麻醉藥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協(xié)同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dexmetidine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the research on the peri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dexmetomidine was summarized and summarized by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Results & conclusion: dexmetidine has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inhibiting the release of norepinephrine and reducing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of nerve cells, thereby reducing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ostoperative delirium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may play a role through hyperpolarization activation of cyclic nucleotide gated cation channel and reduction of Ih current. Dexmetomidine may affect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he body by inhibiting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ctivity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T cells. The mechanism of dexmetomidine in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excitability of vagus nerve and the release of acetylcholine and the inhibition of the activation of high mobility protein-1 /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dexmetomidine on lung is related to its inhibition of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up-regulation of aquaporin expression and inhibit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releas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dexmetidine o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s rela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 mediated by oxygen free radic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exmetidine and anesthetics is mainly synergistic.
【作者單位】: 攀枝花學院附屬醫(yī)院麻醉科;
【基金】:四川省醫(yī)學科研青年創(chuàng)新課題計劃(No.Q15052)
【分類號】:R6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裕潔;龔楚鏈;譚芳;周少麗;;右美托咪啶預處理對膿毒癥腎損傷大鼠炎性因子和氧化應激的影響[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10期
2 Xi-Zhao Huang;Wei-Feng Tu;Jie Peng;Rong-Fang Deng;Kai Mo;Zu-Rong Hu;Yi Lu;;Effect of preemptive local injection of ropivocaine with dexmedetomidine on mirror pain in rats and its mechanism[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5年10期
3 姜遠旭;戴中亮;張雪萍;趙偉;黃強;高利昆;;Dexmedetomidine Alleviates Pulmonary Edema by Upregulating AQP1 and AQP5 Expression in Rats with Acute Lung Injury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15年05期
4 解春艷;李云峰;梁江水;肖金仿;趙振龍;李濤;;右美托咪定對腸缺血再灌注肺損傷中自噬與凋亡的影響[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5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陶廣華;李衛(wèi);劉文值;;右美托咪定圍術期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7年05期
2 王瑛;郭春燕;陳冬梅;范玲玲;韓志強;;右美托咪定對開胸手術單肺通氣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和炎性因子的影響[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6年35期
3 朱希霞;崔曉光;;右美托咪定的肺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醫(yī)學;2016年11期
4 陳建顏;易明;姚尚龍;張雪萍;;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Modeling in Rabbits: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Analysis[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16年03期
5 陳敬鋒;陳磊;余瑋;陳怡;劉鎏;;右美托咪定對全麻胃腸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蘇醒期恢復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年11期
6 郭瓊梅;周長浩;陳歡;趙硯麗;;右美托咪定對單肺通氣患者血漿IL-8、IL-10及肺組織AQP1表達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6年03期
7 王淵;石源;尹卓偉;溫來友;吳震;;持續(xù)輸注右美托咪啶對肺癌根治術患者肺功能及蘇醒質(zhì)量的影響[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5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劉春蕾;王莉莉;何昆侖;;糖尿病心肌病與自噬[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5年02期
2 王玲;張盼盼;王紅陽;禹江濤;韓曉慶;張敏;王亞囡;曹進麗;;線粒體自噬對間歇低氧早期大鼠認知功能影響的初探[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4年11期
3 陸斌;張序忠;胡世特;鄭圣舟;吳安生;;右美托咪定對肢體缺血再灌注致患者肺損傷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4年09期
4 孫瑩;張靜;徐青榮;喬世剛;殷明;曹建方;王琛;;一氧化氮在七氟醚后處理減輕大鼠離體心臟缺血再灌注時自噬和細胞凋亡中的作用[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4年09期
5 曹足;潘頻華;譚洪毅;覃慶武;王展;蘇曉麗;胡成平;;抗神經(jīng)生長因子抗體對支氣管哮喘小鼠肺組織自噬水平的影響[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4年07期
6 魏丹萌;劉風雨;;膠質(zhì)細胞參與神經(jīng)病理痛的機制[J];生理科學進展;2012年06期
7 祁蕾;傅強;;低氧誘導因子-1在腸缺血性損傷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3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喬華,王廣發(fā),丁翠敏;氧化應激與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J];國外醫(yī)學.呼吸系統(tǒng)分冊;2005年08期
2 向光大;;氧化應激與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及其對策[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7年03期
3 張潔心;殷國勇;陸甘;;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與氧化應激研究進展[J];江蘇醫(yī)藥;2008年11期
4 凌靜;欒潔;;氧化應激與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J];國際眼科雜志;2008年11期
5 馮欣;杜宇;潘坤;郭琳;;谷胱甘肽硫轉(zhuǎn)移酶與氧化應激[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0年05期
6 陳燕;李桂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化應激與肺功能的相關性[J];臨床肺科雜志;2012年11期
7 楊玲;許速;;氧化應激與疾病發(fā)生的相關性[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2年11期
8 李洪亮;張秋芳;鄭雪皎;喬靜;汪選斌;;中藥抗肝氧化應激的研究進展[J];醫(yī)藥導報;2013年12期
9 吳艷;黃志;;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與氧化應激關系的探討[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年29期
10 管中;李懷芳;;氧化應激作用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系[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4年1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莉;姚華;馬玲;;尿酸與氧化應激關系的研究進展[A];老年營養(yǎng)研究進展與老年營養(yǎng)供餐規(guī)范研討會暨糖尿病腎病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11年
2 黃園;陳志慶;邱卓君;丘衛(wèi);林燕;;運動對血液氧化應激態(tài)的影響[A];2002年第9屆全國運動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3 王博;李英賢;李瑩輝;;航天飛行中氧化應激對細胞骨架的調(diào)控作用[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16屆空間生命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紅軍;江鐘立;;運動、氧化應激與細胞信號轉(zhuǎn)導[A];第六次全國運動療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曲麗娜;陳海龍;畢蕾;黃增明;李瑩輝;;微重力下的氧化應激與藥物防護[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6 趙曉琴;王瑞元;;氧化應激與糖尿病肌病[A];2011年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yè)委員會會議暨“運動與骨骼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先宏;叢建波;郭林超;董國福;王長振;吳可;孫存普;;海藻鐵蛋白多糖對氧化應激的作用[A];第十六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張曉啟;劉爽;王振國;;燒傷后氧化應激與抗氧化劑治療[A];全國危重燒傷患者早期復蘇對策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9 蘇穎;劉曉民;孫延明;欒穎;王月影;;辛伐他汀對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應激的影響[A];2008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系列研討會暨中青年英文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10 胡高飛;朱圣華;周筠;馬瑩;慶宏;鄧玉林;;模擬微重力效應導致大鼠腦氧化應激及相關蛋白表達變化[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會議手冊及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預防疾病,進入“氧化應激”時代[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2 靈諾;身體異常與“氧化應激”有關[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3 朱作霖;氧化應激干擾有望成為預防疾病新手段[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4 記者 項錚;氧化應激干擾有望成為預防疾病新手段[N];科技日報;2008年
5 ;遠離疾病,科學家找到新方法[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6 郭楓;知未來 治未病[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7 熊昌彪;氧化應激研究與中醫(yī)治未病“不謀而合”[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8 朱作霖;疾病防治新思路——氧化應激窗口期干預假設[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9 勝德;治“未”病提高人類主體健康意識[N];科技日報;2008年
10 褚曉明;老年癡呆與氧化應激有關聯(lián)[N];健康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思穎;Nrf2缺失加劇DOX引起的心臟毒性和心功能障礙[D];山東大學;2015年
2 夏淑芳;高脂誘導的氧化應激對甲狀腺激素穩(wěn)態(tài)的影響及槲皮素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江南大學;2015年
3 張鵬宇;硫化氫在臭氧誘導的小鼠氧化應激模型中的作用機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4 游牧;淮南市土壤砷分布特征及基于胰島素途徑的抗砷脅迫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5年
5 于秀華;開心益智顆粒成藥性研究及對認知功能障礙模型動物的影響與機制探討[D];吉林大學;2015年
6 易旭;茅臺酒對二乙基亞硝胺引發(fā)小鼠HCC發(fā)生的影響及分子機制[D];貴陽醫(yī)學院;2014年
7 肖軍;氧化應激通過親環(huán)蛋白A促進人巨細胞病毒復制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6年
8 崔艷軍;熱應激和氧化應激對肥育豬骨骼肌代謝的影響及硫辛酸的調(diào)控作用[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6年
9 吳志勇;hOGG1基因多態(tài)性與糖尿病患者冠脈病變關系及其在mtDNA過表達對高糖誘導的VECs氧化應激修復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6年
10 許明明;肝腸間氧化應激的相關性及食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浙江工商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靳艷艷;白藜蘆醇對高糖“代謝記憶”介導的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增殖及氧化應激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武小希;氧化應激誘導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microRNA表達譜的改變及驗證[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張文松;Nrf2/HO-1通路在氧化應激致終末期腎病血管鈣化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川北醫(yī)學院;2015年
4 王倩;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李盼盼;活性羰基化合物誘導的氧化應激致細胞能量代謝障礙和毒性的機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5年
6 安美玲;CCK-8對甲基苯丙胺致神經(jīng)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氧化應激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劉金蓮;氧化應激在動靜脈內(nèi)瘺血栓形成中的作用[D];延邊大學;2015年
8 王琦;白藜蘆醇抑制肥胖相關的脂肪組織炎癥與氧化應激及對睪丸內(nèi)分泌功能的保護[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9 關瑾;體外研究羧基化多壁碳納米管誘發(fā)的氧化應激效應與機理[D];山東大學;2015年
10 張斌;體外實驗研究不同粒徑納米銀的氧化應激效應[D];山東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299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92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