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外科論文 >

選擇性后路腰彎矯形對于Lenke5型脊柱側彎患者矢狀位和軸狀位脊柱-骨盆重塑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13 06:10

  本文選題: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 切入點:脊柱-骨盆 出處:《第二軍醫(yī)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背景】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種復雜的脊柱三維畸形,包括脊柱在冠狀面上的側凸、矢狀面的序列異常和軸狀面椎體的旋轉。AIS患者的手術目的主要有三點:阻止側彎的進一步加重;改善外觀畸形;保持身體整體平衡。人體整體的平衡,包括頭顱-脊柱-骨盆-下肢平衡,當有部分平衡出現問題時需要其他的部位進行相應的代償,機體的代償會增加人體的承受負荷,如果超出了人體的代償限度,出現失代償會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包括疼痛、活動受限、甚至發(fā)生內固定失敗等不良結果。骨盆作為脊柱的基座,是軀干與下肢協(xié)調運動的樞紐,對于人體整體平衡的穩(wěn)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1995年,有學者就在脊柱畸形中提出了“骨盆椎”這一概念,認為骨盆有可能像椎體一樣具有脊椎的結構和功能。因此,骨盆作為脊柱側彎的脊柱延伸,同樣可能存在著冠狀位、矢狀位及軸狀位的三維畸形。由于AIS患者很少出現較嚴重的骨盆冠狀位傾斜,因此,針對AIS患者的脊柱-骨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矢狀位以及軸狀位上。然而,在矢狀位及軸狀位脊柱-骨盆的研究上又絕大部分是胸彎型的AIS患者為主。Lenke 5型脊柱側彎是以結構性胸腰/腰彎(TL/L)為主彎,而胸彎為代償彎的脊柱畸形。同時,結構性TL/L距離骨盆最近,與骨盆之間的相互影響可能最為明顯。但是,很少有文獻報道選擇性后路TL/L矯形治療Lenke 5型AIS患者術后脊柱-骨盆在矢狀位和軸狀位上的調整情況!灸康摹吭谑笭钗黄矫嫔,通過術前及術后影像學脊柱-骨盆參數的測量,探討選擇性后路TL/L矯形治療Lenke 5型AIS患者遠端骨盆矢狀位調整情況,分析TL/L的矢狀位矯形程度來判斷骨盆矢狀位狀態(tài)。同時,向近端觀察頸椎曲度的變化情況,分析其影響因素。在軸狀位平面,通過術前及術后影像學脊柱-骨盆參數的測量,了解選擇性后路TL/L矯形對于骨盆軸狀位旋轉的影響情況,揭露骨盆軸狀位被動及自發(fā)旋轉的影響因素。同時,分析術前異常的骨盆軸狀位旋轉是否能夠預測術后冠狀位或雙肩的失平衡現象。【方法】1.在矢狀位平面上,回顧性分析行選擇性后路TL/L固定矯形的Lenke 5型ais患者。測量頸椎曲度(c2-c7lordosis)、近端胸椎后凸角(pr-tk)、胸椎后凸角(tk)、整體胸椎后凸角(gl-tk)、胸腰段交界角度(tlj)、腰椎前凸角(ll)、融合中的腰椎前凸角(llwf)、融合下的腰椎前凸角(llbf)、矢狀位平衡(sva)。測量矢狀位骨盆參數:骨盆投射角(pi)、骨盆傾斜角(pt)以及骶骨傾斜角(ss)。術前以及術后的影像學數據分析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合適時使用mann-whitneyu檢驗,數據之間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術后未恢復的前傾骨盆和新出現的骨盆異常狀態(tài)采用logistic分析預測其危險因素。術前頸椎前凸發(fā)展為術后頸椎后凸序列的相關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2.在軸狀位平面,測量胸彎頂椎旋轉度(tar)、腰彎頂椎旋轉度(lar)、下端融合椎旋轉度(liv-r)、上端融合椎旋轉度(uiv-r)、腰彎上末端椎旋轉度(luev-r)、腰彎下末端椎旋轉度(llev-r)以及骨盆旋轉度(par)。測量患者側凸cobb角并計算手術矯正率(cr)以及側彎柔韌性(fr)。測量影像學肩高度(rsh)、t1水平傾斜(t1tilt)、軀干偏移(ts)、胸彎頂椎偏移度(tavt)、腰彎頂椎偏移度(lavt)以及鎖骨角(ca)。術前和術后的影像學參數比較使用配對樣本t檢驗,合適時使用mann-whitneyu檢驗。參數之間相關性行pearson相關分析。分類資料使用卡方檢驗。【結果】1.在矢狀位平面,所有患者的術前pi、pt以及ss的平均值分別為46.0°±9.5°、8.2°±6.1°以及37.8°±7.1°。25%患者顯示前傾骨盆,而75%患者為正常骨盆矢狀位狀態(tài)。術后末次隨訪的pi、pt以及ss平均值分別為47.1°±10.1°、6.8°±8.8°以及40.2°±8.5°。此時,42%患者顯示前傾的骨盆狀態(tài),53%提示了正常骨盆狀態(tài),然而,5%患者出現了骨盆的后傾。所有患者進行脊柱-骨盆參數之間的相關性分析,我們發(fā)現不管在術前還是術后末次隨訪,pi始終與pi和ss呈顯著正相關性。然而,我們沒有發(fā)現pt與ss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術前以及術后末次隨訪的ll分別與pi和ss有顯著的負相關性。術前的ll與pt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而術后末次隨訪它們之間呈輕度負相關性。不管在術前還是術后末次隨訪,tk與骨盆矢狀位參數之間都沒有顯著相關性。不管在術前還是術后末次隨訪,tk始終與ll呈顯著負相關。4例術前骨盆前傾患者術后末次恢復正常骨盆,14例術前骨盆前傾患者術后末次未恢復正常骨盆,16例術前正常骨盆患者術后末次出現了新的前傾骨盆。發(fā)現2個危險因素因素與前傾骨盆未恢復正常狀態(tài)顯著相關,分別是增加的ll和增加的ss。4個危險因素與術后新出現的前傾骨盆密切相關,分別是術后的ll、增加的ll、llbf以及增加的ss。術前與術后即刻的c2-c7前凸的比較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術前與術后末次隨訪的c2-c7前凸比較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然而,術后即刻與術后末次隨訪的c2-c7前凸比較呈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術前和術后末次隨訪的c2-c7前凸與t1矢狀位傾斜呈顯著的負相關性。術前和術后末次的c2-c7前凸與pr-tk凸無顯著相關性。術前和術后末次的c2-c7前凸與tk呈顯著負相關性。術前和術后末次c2-c7前凸與gl-tk呈顯著負相關性。術前和術后末次c2-c7前凸與ll無顯著相關性。c2-c7前凸與骨盆矢狀位參數之間無顯著相關。比較術前凸頸椎組和后凸頸椎組,前凸頸椎組中的t1矢狀位傾斜、tk以及gl-tk要顯著大于后凸頸椎組中的相應參數。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2個參數為前凸頸椎發(fā)展成后凸頸椎的顯著的危險因素,包括t1矢狀位傾斜和gl-tk。在后凸頸椎組中,恢復組中的t1矢狀位傾斜要顯著大于未恢復組中的t1矢狀位傾斜。然而,logistic回顧分析也沒有發(fā)現顯著的相關危險因素與發(fā)展為前凸的頸椎有關。2.在軸狀位平面,所有患者術后即刻的par與術前的par顯著不同。然而,術后末次隨訪的par與術后即刻的par相比沒有顯著的差異。術前的lar與術后即刻的lar相比存在顯著差異,術后末次隨訪的lar與術后即刻的lar相比也存在顯著差異。術后即刻的llev-r、luiv-r以及l(fā)liv-r較術前顯著的減少。術后末次隨訪的llev-r、luiv-r以及l(fā)liv-r較術后即刻相比沒有顯著差異。術前、術后即刻以及術后末次的par與lar呈顯著相關。不管是在術前還是術后末次隨訪,par與tar始終不存在相關性。在術前、術后即刻以及術后末次隨訪,par始終沒有發(fā)現與tf和lf相關。術前、術后即刻以及術后末次隨訪的par與tcr和lcr沒有顯著的相關性。我們把術前骨盆狀態(tài)分為骨盆左旋轉組(par-l)和骨盆右旋轉組,發(fā)現骨盆左旋轉組中的lar顯著大于骨盆右旋轉組中的lar,而骨盆左旋轉組中的lf要顯著小于骨盆右旋轉組中的lf。術后末次隨訪中,骨盆左旋轉組中的lar要顯著大于骨盆右旋轉組中的lar。比較術前正常骨盆旋轉組和異常骨盆旋轉組時,兩組之間在年齡、性別、risser征以及腰彎末端椎節(jié)段未發(fā)現存在顯著差異。兩組之間在胸彎cobb角、腰彎cobb角、tar、lar、luev-r、llev-r、cb、rsh、liv偏移、liv傾斜、t1傾斜、ts、tavt、lavt、ca、胸彎柔韌性(tfr)以及腰彎柔韌性(lfr)。在術后末次隨訪中,正常骨盆旋轉組與異常骨盆旋轉組之間在年齡、性別、risser征以及腰彎融合節(jié)段未發(fā)現顯著的差異。兩組之間在胸彎cobb角、tar、lar、uiv-r、liv-r、ts、tavt、lavt、liv偏移、liv水平傾斜、冠狀位和雙肩都失平衡概率、tcr、胸彎矯正丟失以及tl/l矯正丟失未發(fā)現存在顯著差異。然而,異常骨盆旋轉組中的冠狀位失平衡概率和雙肩失平衡概率要顯著大于正常骨盆旋轉組中的冠狀位失平衡概率和雙肩失平衡概率。異常骨盆旋轉組中的腰彎cobb角要顯著小于正常骨盆旋轉組中的腰彎cobb角。異常骨盆旋轉組中的tl/l矯正率也顯著大于正常骨盆旋轉組中的tl/l矯正率!窘Y論】1.在矢狀位平面,lenke5型ais患者行選擇性后路tl/l矯形融合術后,骨盆矢狀位狀態(tài)會發(fā)生一定的調整。不管在術前還是術后,ll始終與骨盆參數之間呈顯著的相關性。頸椎曲度與骨盆矢狀位參數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因此,為了維持或恢復脊柱-骨盆矢狀位序列,術前評估ll和骨盆狀態(tài)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們發(fā)現術后ll增大超過11.6度或ss增大超過4.7度,對于術前骨盆的前傾是很難恢復正常。如果術后腰椎前凸超過63.5度或增大的ll超過15.6度或增大的ss超過9度的話,那么術后很容易出現前傾骨盆。我們行后路選擇性腰彎矯形時,當術前較大的ll矯正至較小的前凸時,應該避免骨盆矢狀位后傾的發(fā)生。同時,tl/l矢狀位序列的過度矯正能夠促進胸椎后凸的恢復,同時影響頸椎的矢狀位序列。c2-c7前凸與胸椎整體矢狀位死序列顯著相關。盡管選擇性后路tl/l矯形很大程度上促進了tk的恢復,但是頸椎矢狀位前凸的恢復的程度是很小的。因此,我們認為由于頸椎固有的僵硬度,使得頸椎矢狀位序列的自發(fā)性調整是非常有限的。2.在軸狀位平面,部分lenke5型ais患者骨盆軸狀位旋轉是原發(fā)的。骨盆的旋轉方向與施加于tl/l矯形力負荷方向相一致,然后骨盆為了適應新的脊柱或軀干平衡會產生相反的方向自發(fā)旋轉。多種因素影響骨盆的軸狀位旋轉。術前的腰彎柔韌性和腰彎頂椎旋轉可能是影響骨盆旋轉的最重要因素。術前異常的骨盆軸位旋轉可能導致脊柱或雙肩的失平衡。過度的TL/L矯形是否能夠影響術后雙肩平衡仍然存在爭議。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第二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68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宏其;王永福;唐明星;葛磊;郭超峰;劉少華;王昱翔;鄧盎;;Lenke5型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手術矯形的有限元研究[J];脊柱外科雜志;2011年02期

2 王斌;邱旭升;馬薇薇;邱勇;;Lenke5、Lenke6型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后路矯形術后影像學與臨床美學評估[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0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飛;選擇性后路腰彎矯形對于Lenke5型脊柱側彎患者矢狀位和軸狀位脊柱-骨盆重塑的臨床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仲夷;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Lenke5型前路矯形術19例臨床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2 吳鵬;手術入路對Lenke5型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矢狀位脊柱曲線與骨盆參數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16051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6051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576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