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多孔鉭骨修復材料促骨生長的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生物活性多孔鉭骨修復材料促骨生長的實驗研究
【摘要】:目的通過將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與多孔鉭顆粒復合,制備生物活性多孔鉭修復材料,并觀察該材料的促骨生長作用。方法 6只Beagle犬,建立下頜骨缺損模型共計36個,單側3個骨缺損分別為單純多孔鉭顆粒修復組(對照組)、TGF-β1+多孔鉭顆粒修復組(實驗組)和無干預組(空白對照組)。于材料植入后30、60、90 d處死動物,取下頜骨行大體觀察、X線檢測、甲苯胺藍染色、四環(huán)素熒光標記檢測、CD31相關抗原抗體染色。結果 30 d時實驗組新骨生成面積及新生微血管數(shù)目顯著大于對照組和空白對照組(P0.05);60 d時對照組新骨生成面積及新生微血管數(shù)目顯著大于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P0.05);90 d時3個時間點成骨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TGF-β1復合多孔鉭生物材料具有高促骨活性,能加速多孔鉭與周圍骨組織的早期生物性結合,縮短愈合時間。
【作者單位】: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口腔科;重慶潤澤醫(yī)藥有限公司;四川省食品藥品檢測院;武警重慶總隊機關門診部口腔科;
【關鍵詞】: TGF-β 多孔鉭 骨缺損
【基金】:“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I17B03-5)~~
【分類號】:R318.08;R687
【正文快照】: 警重慶總隊機關門診部口腔科4)Supported by the Supporting Program of the“Twelfth Five-year Plan”for SciTech Research of China(2012BAI17B03-5).Corresponding author:ZhouJixiang,E-mail:Zhoujx6518@sina.com由外傷、腫瘤、手術切除及感染等原因導致的骨缺損,目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遠景,丘宏偉,黃耀斌,劉國強,陳光磊;兔脛骨骨缺損原位骨延長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4年05期
2 趙基棟,錢寒光,苗宗寧,祝建中;干細胞復合納米晶羥基磷灰石膠原修復骨缺損的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5年01期
3 金黎明;劉萬順;韓寶芹;魏長征;趙小菁;范圣第;;骨缺損治療方法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01期
4 袁進國;周志玲;劉英飛;朱振安;;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骨不連及骨缺損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年08期
5 陳紅衛(wèi);趙鋼生;張西峰;黃洪斌;吳英勇;;自固化磷酸鈣人工骨修復骨缺損的臨床應用[J];中國骨傷;2007年06期
6 胡兵;;同種骨與異種骨治療骨缺損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2年17期
7 韓小松;;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骨缺損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年22期
8 朱宏剛;李九威;武博;蘇新亞;楊懷宇;張曉志;翟耀;;開放植骨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lián)合應用治療脛骨感染性骨缺損14例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2年12期
9 甄鑫剛;王少卿;于強;毛慶福;;骨延長治療脛骨感染性骨缺損[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年07期
10 郭文通;四肢骨缺損的修復[J];修復重建外科雜志;198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佳奇;張曉剛;;骨缺損的基因治療[A];第11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2 唐輝;徐永清;馬濤;周田華;張秀瓊;林月秋;湯迅;丁晶;李軍;;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注射總量對兔感染性骨缺損形成的影響[A];第六屆西部骨科論壇暨貴州省骨科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楊志;覃育接;譚楨;;神經(jīng)生長因子對大鼠骨缺損愈合影響的研究[A];第十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4 梁高峰;;游離腓骨骨瓣在上肢骨缺損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10屆全國顯微外科學術會議暨世界首例斷肢再植成功50周年慶典論文集[C];2013年
5 高堪達;王秋根;黃建華;陶杰;李豪青;高偉;李凡;吳小峰;;骨搬運技術在下肢創(chuàng)傷后感染性骨缺損治療中的應用[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6 馬寶通;;四肢創(chuàng)傷性骨缺損的治療[A];第十三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吳其常;苗旭漫;張志剛;卞傳華;;下肢創(chuàng)傷性骨缺損的治療[A];第16屆全國脊柱&四肢矯形外科(骨科)康復學術研討會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8 任凱晶;李小輝;宋立明;畢曉揚;高志國;;植骨技術在初次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骨缺損中的應用[A];第十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盧開柏;許永華;楊謙;陳新謙;馬在松;;實驗性骨折骨不連和骨缺損治療的病理學研究[A];第六屆全國生物醫(yī)學體視學學術會議暨第九屆全軍軍事病理學學術會議、第五屆全軍定量病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10 林月秋;徐永清;阮默;丁晶;湯遜;鄒培;;骨延長技術治療戰(zhàn)創(chuàng)傷性大段骨缺損48例[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馮琳;骨不連與骨缺損研究獲獎[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2 王根華;用自體骨修復超長骨缺損[N];健康報;2002年
3 周乙雄;打壓植骨解決骨缺損[N];健康報;2005年
4 京華;超長骨缺損自體修復術首獲成功[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藍霞;Ilizarov牽張技術在肢體和骨段延長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李聰杰;應用鈦網(wǎng)修復髖臼大面積骨缺損的生物力學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萬值穎;Ilizarov技術治療脛骨感染性骨不連及骨缺損的臨床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孫樹茂;骨搬運術治療脛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損[D];山東大學;2013年
4 劉彥;全髖關節(jié)翻修中骨缺損的處理及其療效分析[D];暨南大學;2013年
5 胡忠洲;自體混合植骨治療初次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中Randc型骨缺損[D];山東大學;2012年
6 陳松;應用llizarov技術治療脛骨骨缺損及感染性骨不連的臨床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任翔;定制型膝關節(jié)假體修復股骨遠端骨缺損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四川大學;2007年
8 駱園;應用遠段錐形組配柄與廣泛微孔涂層柱形柄行全髖股骨側翻修的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069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90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