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抗炎功能的膠原基傷口敷料
發(fā)布時間:2017-09-21 09:52
本文關鍵詞:具有自抗炎功能的膠原基傷口敷料
更多相關文章: 膠原蛋白 開環(huán)聚乙烯吡咯烷酮 自抗炎 傷口敷料
【摘要】:炎癥反應是創(chuàng)傷修復的一個重要階段,過度的炎癥反應造成的組織水腫、潰爛、壞死,傷口難以愈合,這一直是臨床需要解決的問題。近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生物活性膠原蛋白和藥用輔料聚乙烯吡咯烷酮協(xié)同作用,能抑制炎癥因子,促進組織重建。本論文以膠原蛋白和開環(huán)PVP為基質,制備了具有自抗炎功效的復合材料,研究了復合材料的微觀形態(tài)、溶脹性能、保水性能、水蒸氣透過性、體外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炎癥抑制功效,并對其作為炎癥傷口敷料的可能性進行探討。 PVP是一種廣泛應用的藥用輔料,但是它的內酰胺結構無法和膠原交聯(lián),制備穩(wěn)定的復合材料。因此,采用高溫高壓環(huán)境,對PVP的內酰胺環(huán)進行水解開環(huán)反應,制備具有活性羧基基團的ORPVP。通過優(yōu)化反應條件,制備了開環(huán)率在2.05%~4.85%的ORPVP,并通過傅里葉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氫譜對其結構進行表征。 選擇開環(huán)率為4.79%的ORPVP和膠原在EDC/NHS交聯(lián)體系中復合,制備了一系列Col/ORPVP復合海綿材料。通過掃描電鏡結果表明,復合材料微觀結構均一,呈現(xiàn)多孔的互穿網絡結構,孔徑在50~100μm。復合材料的溶脹性能良好,20s即可迅速吸水并接近溶脹平衡狀態(tài),在98.63%~98.94%之間。雖然ORPVP的增加對溶脹性略有降低,但是保濕性能提高明顯,最高提升至純膠原材料的198.88%,減少水蒸氣透過損失;并且因為交聯(lián)作用,使得復合材料的體外抗酶解性能提高。復合海綿材料在體外的應用不會造成溶血現(xiàn)象,無細胞毒性并能促進成纖維細胞的黏附與生長。并且復合材料對炎癥的抑制作用明顯,,對炎癥因子NO、IL-6、TNF-和IL-1β釋放的抑制率分別為57.10%、50.89%、22.46%和34.85%。 研究結果表明,復合材料具有疏松的多孔結構,能高效吸水,并且具有較高的保水率。通過交聯(lián)能減少PVP流失,利用PVP和膠原蛋白的協(xié)同抗炎作用,所制備的復合材料在未加入任何抗炎藥物的情況下,可有效抑制炎癥細胞因子NO、TNF-、IL-1β和IL-6,同時可顯著促進成纖維細胞的黏附與增殖。綜上所述,復合材料不但符合傷口敷料的要求,更有望作用于炎癥過度表達的創(chuàng)傷傷口。
【關鍵詞】:膠原蛋白 開環(huán)聚乙烯吡咯烷酮 自抗炎 傷口敷料
【學位授予單位】: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318.08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緒論8-17
- 1.1 創(chuàng)傷修復與創(chuàng)傷敷料8-14
- 1.1.1 創(chuàng)傷修復8
- 1.1.2 創(chuàng)傷敷料8-9
- 1.1.3 醫(yī)用創(chuàng)傷敷料的分類9-11
- 1.1.4 膠原蛋白基敷料11-13
- 1.1.5 國內外商品化膠原基敷料狀況13-14
- 1.2 炎癥與創(chuàng)傷修復14-15
- 1.3 本文研究工作及其意義15-17
- 第二章 ORPVP 的制備及表征17-25
- 2.1 引言17
- 2.2 實驗材料17-18
- 2.2.1 實驗藥品與試劑17-18
- 2.2.2 實驗儀器18
- 2.3 實驗方法18-21
- 2.3.1 常用實驗試劑配制18-19
- 2.3.2 ORPVP 的制備流程19-20
- 2.3.3 ORPVP 開環(huán)率的測定20-21
- 2.3.4 ORPVP 的表征21
- 2.4 結果與討論21-23
- 2.4.1 ORPVP 開環(huán)率的測定21-22
- 2.4.2 ORPVP 的表征22-23
- 2.5 本章小結23-25
- 第三章 Col/ORPVP 復合海綿敷料的制備、表征及性能測定25-40
- 3.1 引言25
- 3.2 實驗材料25-27
- 3.2.1 實驗藥品與試劑25-26
- 3.2.2 實驗儀器26-27
- 3.3 實驗方法27-30
- 3.3.1 常用實驗試劑配制27
- 3.3.2 Col/ORPVP 復合海綿敷料的制備27-28
- 3.3.3 Col/ORPVP 敷料的表征及性能測定28-30
- 3.4 結果與討論30-38
- 3.4.1 EDC 交聯(lián)原理和交聯(lián)方式30-31
- 3.4.2 樣品的紅外圖譜分析31-32
- 3.4.3 形貌觀察32-33
- 3.4.4 溶脹性33-35
- 3.4.5 保濕性35-36
- 3.4.6 水蒸氣透過率36-37
- 3.4.7 海綿的體外降解性37-38
- 3.5 本章小結38-40
- 第四章 Col/ORPVP 復合海綿敷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40-50
- 4.1 引言40
- 4.2 實驗材料40-41
- 4.2.1 細胞來源40
- 4.2.2 實驗藥品與試劑40-41
- 4.2.3 實驗儀器41
- 4.3 實驗方法41-45
- 4.3.1 實驗試劑的配制41
- 4.3.2 血液相容性(溶血率)41-42
- 4.3.3 細胞實驗的準備工作42
- 4.3.4 細胞培養(yǎng)42
- 4.3.5 細胞毒性實驗42-43
- 4.3.6 細胞黏附與增殖實驗43-44
- 4.3.7 統(tǒng)計分析44-45
- 4.4 結果與討論45-49
- 4.4.1 溶血率測定結果分析45
- 4.4.2 細胞毒性實驗分析45-47
- 4.4.3 細胞黏附實驗分析47-48
- 4.4.4 細胞增殖實驗分析48-49
- 4.5 本章小結49-50
- 第五章 Col/ORPVP 復合海綿敷料炎癥抑制作用研究50-61
- 5.1 引言50
- 5.2 實驗材料50-51
- 5.2.1 細胞來源50
- 5.2.2 實驗藥品與試劑50-51
- 5.2.3 實驗儀器51
- 5.3 實驗方法51-53
- 5.3.1 細胞實驗的前期準備51-52
- 5.3.2 細胞培養(yǎng)52
- 5.3.3 最適 LPS 刺激濃度選擇52-53
- 5.3.4 細胞毒性試驗53
- 5.3.5 Griess 法測定細胞釋放 NO 水平53
- 5.3.6 細胞因子 IL-1β、IL-6、TNF- 釋放量的測定53
- 5.3.7 統(tǒng)計分析53
- 5.4 結果與討論53-59
- 5.4.1 最適 LPS 濃度選擇53-55
- 5.4.2 復合材料的炎癥抑制作用55-59
- 5.5 本章小結59-61
- 第六章 主要結論與展望61-62
- 6.1 主要結論61
- 6.2 展望61-62
- 致謝62-64
- 參考文獻64-70
- 附錄: 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7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立新,張寶琛,杜玉枝;塞隆骨和虎骨的羥脯氨酸含量分析比較[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01年03期
2 方晨;郭葆玉;;兩種促進燙傷小鼠愈合的融合肽[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3 高改玲,房喻,祝興華,胡道道,劉守信,崔亞麗;稀水溶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構象行為的熒光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2002年11期
4 杜嘉英,尚會建,許保云,鄭學明;聚乙烯醇在醫(yī)療中的應用進展[J];河北工業(yè)科技;2005年01期
5 張步寧;崔英德;陳循軍;尹國強;黎新明;賈振宇;;甲殼素/殼聚糖醫(yī)用敷料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08年04期
6 王迎軍;楊春蓉;汪凌云;;EDC/NHS交聯(lián)對膠原物理化學性能的影響[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12期
7 方林;黃紅海;;ATR-FTIR光譜技術在高聚物研究中的應用[J];化學工程師;2008年03期
8 朱圓,曹偉新;外科傷口敷料的選擇[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年04期
9 胡晉紅,朱全剛,孫華君,高瑋;醫(yī)用敷料的分類及特點[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0年03期
10 楊s
本文編號:8938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89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