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帶蒂筋膜瓣與生物膜包繞組織工程骨修復兔超臨界骨缺損的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比較帶蒂筋膜瓣與生物膜包繞組織工程骨修復兔超臨界骨缺損的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利用膜引導骨再生技術,以帶蒂筋膜瓣與生物膜作為膜引導材料,比較二者在修復超臨界骨缺損方面的療效。方法 30只成年新西蘭大白兔,不限雌雄,制備雙側尺骨中段連同骨膜1 cm骨缺損模型,將自體紅骨髓接種于含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的骨誘導活性材料制備非細胞型組織工程骨,并植入雙側骨缺損區(qū),左側骨缺損區(qū)采用可吸收醫(yī)用膜包裹,設為對照組,右側骨缺損區(qū)采用帶蒂筋膜瓣包裹,設為實驗組。兩組術中均行微型鈦板內固定術。術后觀察實驗動物一般情況,4、8、12、16周行實驗動物尺骨X射線檢查、修復區(qū)大體觀察、組織學檢查、修復區(qū)內骨形態(tài)計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學檢測。結果實驗組動物一般情況表現(xiàn)優(yōu)于對照組;X射線檢查術后16周實驗組髓腔完全貫通,對照組髓腔仍封閉,實驗組骨缺損的骨密度高于對照組,植入物的降解吸收程度強于對照組;大體觀察示實驗組外骨痂形成的量及速度優(yōu)于對照組;組織學檢查示實驗組骨小梁、軟骨組織、成熟骨結構形成的數(shù)量和速度、骨干結構的重塑均優(yōu)于對照組。骨形態(tài)計量分析術后4、8、12、16周兩組新生骨小梁面積占修復總面積比值及不同時間點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生物力學檢測結果顯示,術后12、16周兩組間比較及組內各時間點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帶蒂筋膜瓣的膜引導成骨作用顯著,其聯(lián)合非細胞型組織工程骨技術修復超臨界骨缺損的療效明顯。
【作者單位】: 河北北方學院研究生部;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骨外科;
【關鍵詞】: 帶蒂筋膜瓣 生物膜 膜引導性骨再生 骨缺損 組織工程骨
【基金】:河北省衛(wèi)生廳2010年醫(yī)學科學研究重點資助項目(編號:20100481) 河北省2009年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醫(yī)學科學研究重點課題資助項目(編號:09276102D-46) 張家口市2008年科學技術與發(fā)展指令計劃資助項目(編號:0807045D-10) 河北北方學院2009年校級科研指令計劃資助項目(編號:2009036)
【分類號】:R318.08
【正文快照】: 由創(chuàng)傷、感染、骨腫瘤切除等造成的骨缺損一直是骨科領域的研究熱點,而超臨界骨缺損(exceedcritical size bone defect,ECSD)的修復和功能重建更是骨科所面臨的難題。自體骨、同種異體骨、異種骨、人工骨應用于ECSD修復均受到限制[1]。而組織工程骨應用膜引導骨再生技術(membr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袁治國,陳志信,劉林,吳彬;非細胞型組織工程化骨加自體紅骨髓復合植骨修復兔尺骨長段骨缺損的實驗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04年19期
2 楊新明;張磊;孟憲勇;王耀一;石蔚;杜雅坤;胡振順;陰彥林;;比較帶蒂筋膜瓣包裹接種自體紅骨髓的組織工程骨修復骨缺損時促血管化成骨與膜誘導成骨作用[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孟憲勇;楊新明;彭阿欽;王耀一;齊志民;白瑞;;帶蒂筋膜瓣與可吸收生物膜構建組織工程骨修復兔骨缺損的放射學比較[J];河北醫(yī)藥;2010年24期
2 王耀一;楊新明;胡振順;孟憲勇;;利用顯微外科技術促進組織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進展[J];實用骨科雜志;2011年11期
3 孟憲勇;楊新明;彭阿欽;王耀一;齊志民;白瑞;;以帶蒂筋膜瓣為膜材料應用GBR技術修復兔骨缺損的血管化作用及成骨方式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0年05期
4 胡振順;楊新明;王耀一;孟憲勇;張瑛;陰彥林;;以帶蒂筋膜瓣為膜引導骨再生屏障膜包裹接種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非細胞型組織工程促進骨缺損修復的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年04期
5 王耀一;楊新明;胡振順;孟憲勇;張瑛;陰彥林;張軍威;;帶蒂筋膜瓣促非細胞型組織工程化骨血管化及其成骨的組織學變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15期
6 黃文良;鄧江;賈東林;阮世強;苑成;;自體紅骨髓構建非細胞型組織工程化骨修復骨缺損[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21期
7 胡振順;楊新明;王耀一;孟憲勇;張瑛;陰彥林;;以帶蒂筋膜瓣為MGBR屏障膜的促成骨作用及作用方式[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8 弓家弘;王靜成;王大新;;載藥納米材料治療骨缺損或骨缺損伴骨髓炎的研究進展[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0年01期
9 趙御森;楊新明;張瑛;王海波;孟憲勇;;應用膜引導非細胞型組織工程化骨再生技術修復超臨界骨缺損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年23期
10 楊新明;張瑛;孟憲勇;趙御森;王海波;;內固定對帶蒂筋膜瓣穩(wěn)定性影響及其促超臨界骨缺損成骨作用的觀察[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3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肖穎;納米珍珠層人工骨構建非細胞型組織工程化骨治療犬股骨頭壞死的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許鋒;骨膜及其周圍軟組織修復兔橈骨臨界性節(jié)段性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弓家弘;新型載藥納米骨支架的研制與體外實驗[D];揚州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楊新明;石蔚;杜雅坤;孟憲勇;陰彥林;李化光;;以帶蒂筋膜瓣包裹復合自體紅骨髓構建非細胞型組織工程化骨修復兔橈骨缺損[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46期
2 陳志信,吳祖堯,祝彼得;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鈉和維生素C對豬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體外誘導小鼠肌組織成骨的影響[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1996年06期
3 郭昭慶,黨耕町,王志國,張惠珠;種植骨髓基質細胞的骨組織工程學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1999年07期
4 楊新明;石蔚;杜雅坤;孟憲勇;陰彥林;;帶蒂筋膜瓣包裹自體紅骨髓接種的組織工程骨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9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鄧江;黃文良;阮世強;苑成;佘榮峰;;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活化組織工程骨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2 王永剛,裴國獻,張洪濤,張元平,王學明;兔股骨干缺損模型的制備及在組織工程骨實驗中的應用[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5年10期
3 陳濱;裴國獻;王珂;金丹;魏寬海;;血管化組織工程骨修復山羊脛骨骨缺損的實驗(英文)[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05期
4 李濤;宋國棟;包崇云;羅恩;劉顯;王買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作為干細胞參與生物材料異位誘導成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年21期
5 藍旭;葛寶豐;劉雪梅;;凍存保護劑對低溫保存的組織工程骨修復骨缺損的影響[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7年04期
6 付志厚;王愛民;;核素骨顯像評價組織工程骨修復骨缺損效果的價值[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08年04期
7 簡月奎;田曉濱;趙筑川;李波;張美心;楊震;;改良法制備異種脫蛋白骨復合重組人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支架材料修復長骨大段骨缺損[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年27期
8 王程越;王偉;張力;艾紅軍;崔福齋;;納米羥基磷灰石/膠原/聚乳酸復合物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修復兔下頜骨缺損(英文)[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年49期
9 孟憲勇;楊新明;齊志民;王耀一;白瑞;;生物膜與帶蒂筋膜瓣體內構建組織工程復合體修復兔骨缺損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03期
10 羅曉中,楊志明,鄧力,李秀群;組織工程骨低溫保存后修復兔骨缺損的影像及形態(tài)學分析[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4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方英;沈哲;曹勇;李嵐;顧立英;顧青;虞朝輝;厲有名;;內鏡洗滌劑對內窺鏡生物膜的影響及清除力比較[A];第二屆浙江省消化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宋會平;劉強;;RhIGF-I/CHA/ARBM重組人工骨移植影像學評價[A];2005'中國修復重建外科論壇論文匯編[C];2005年
3 李建華;方園;李世普;韓穎超;;磷酸鈣骨水泥的臨床應用與研究進展[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專輯(上)[C];2006年
4 黃文良;鄧江;苑成;阮世強;;組織工程化人工骨修復兔骨缺損的效果研究[A];第六屆西部骨科論壇暨貴州省骨科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董健;李熙雷;方濤林;程飚;馮振洲;閻作勤;姚振均;陳崢嶸;;醫(yī)用硫酸鈣Osteoset人工骨修復四肢骨缺損及脊柱融合中的應用[A];2005年上海市醫(yī)用生物材料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6 馬全美;田曉紅;柏樹令;;組織工程骨膜的研究進展[A];2008年中國解剖學會第十一屆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花奇凱;趙勁民;;異種生物骨衍生材料與大鼠骨髓基質細胞黏附的體外實驗研究[A];2005'中國修復重建外科論壇論文匯編[C];2005年
8 田曉濱;孫立;楊述華;唐欣;馮建軍;張宇坤;傅德皓;胡如印;;基因活化納米骨漿異位誘導成骨能力的實驗觀察[A];2009第一屆貴州骨科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9 崔磊;;骨組織工程研究進展[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四次全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崔磊;;骨組織工程研究進展[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蔣銳;我國組織工程骨應用研究獲成果[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2 蔣銳;用患者骨細胞構建修復材料[N];健康報;2006年
3 韓富明;蘇玉軍;讓鴕鳥、烏賊“獻身”醫(yī)學造福人類[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4 韓富明 蘇玉軍;讓鴕鳥烏賊“獻身”醫(yī)學造福人類[N];科技日報;2004年
5 韓富明 蘇玉軍 楊月清;四醫(yī)大口腔醫(yī)院首創(chuàng)用動物骨做人造骨支架材料[N];陜西日報;2004年
6 韓富明 蘇玉軍;鴕鳥骨烏賊骨可望作成人工骨[N];健康報;2004年
7 馮琳;大節(jié)段骨缺損修復獲成功[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8 白毅陳;祖亮;新技術有望修復老年性骨缺損[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9 記者 白毅;智能生物材料可修復骨缺損[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10 通訊員 張獻懷;新材料修復骨缺損[N];科技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孫新君;RhBMP-2/ACBM:一種有潛力的組織工程骨支架材料[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4年
2 羅曉中;組織工程骨低溫保存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侯喜君;β磷酸三鈣/α半水硫酸鈣復合人工骨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4 陳曉慶;絲素蛋白/磷酸鈣骨水泥的制備及其強化骨缺損椎體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5 俞廣;自固化大孔隙碳酸化羥基磷灰石相關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6 徐展望;中藥調控種子細胞復合生物材料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9年
7 羅飛;模擬微重力生物反應器制備組織工程骨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8 戴江華;體內灌注誘導骨髓基質干細胞構建組織工程骨的實驗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9 俞猛;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與硫酸鈣/脫鈣骨基質構建組織工程骨并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張明磊;BMP-2、VEGF基因修飾組織工程骨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江標;BMP-9基因修飾的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異位成骨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劉劍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與珊瑚羥基磷灰石復合自體肌肉內移植成骨的實驗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3 曹豫江;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培養(yǎng)及復合去抗原牛松質骨修復大鼠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3年
4 章永江;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性和自體皮下移植的成骨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文濤;重組牛角胎復合骨構建組織工程骨的掃描電鏡觀察[D];昆明醫(yī)學院;2005年
6 劉涌;智能化組織工程組織仿生培育系統(tǒng)的研制及壓應力對組織工程骨中MSCs生物學作用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7 王金雪;組織工程骨力學性能測試裝置的研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何大為;陶瓷化骨/水凝膠與骨髓基質細胞構建組織工程骨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9 田小華;煅燒骨的制備及煅燒骨顆粒大小對其引導成骨作用影響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謝紅軍;納米羥基磷灰石復合骨髓基質細胞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比較帶蒂筋膜瓣與生物膜包繞組織工程骨修復兔超臨界骨缺損的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75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36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