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穿戴式表面肌電信號采集系統(tǒng)設計
【學位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N911.7;R318.6
【部分圖文】:
面肌電技術的發(fā)展方向。Delsys的一大特色是傳感器眾多,包括加速度、磁力計、??足底壓力、心電等多種傳感器,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獲得多源同步信號。它有一款??Trigno無線系統(tǒng)[21],如圖1.1,主要通過測量皮膚表面的肌電信號,從而為肌電??機能狀態(tài)的測量評價、肌肉訓練的生物反饋以及科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持。??圖1.1?Trigno無線系統(tǒng)??肌電信號在開發(fā)假肢方面也很受歡迎[22],著名的有德國的Ottobock醫(yī)療技??術公司[23],該公司主要制作假肢部件,它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提出了關鍵創(chuàng)新:??假肢的肌電模塊化系統(tǒng)。該技術是利用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微弱電壓,通過電子放??大,用于人工關節(jié)的控制信號。至今為止,Ottobock都是在殘疾人的假肢護理方??面的標桿公司,圖1.2是旗下的一款基礎型肌電手。??圖1.2基礎型肌電手??4??
面肌電技術的發(fā)展方向。Delsys的一大特色是傳感器眾多,包括加速度、磁力計、??足底壓力、心電等多種傳感器,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獲得多源同步信號。它有一款??Trigno無線系統(tǒng)[21],如圖1.1,主要通過測量皮膚表面的肌電信號,從而為肌電??機能狀態(tài)的測量評價、肌肉訓練的生物反饋以及科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持。??圖1.1?Trigno無線系統(tǒng)??肌電信號在開發(fā)假肢方面也很受歡迎[22],著名的有德國的Ottobock醫(yī)療技??術公司[23],該公司主要制作假肢部件,它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提出了關鍵創(chuàng)新:??假肢的肌電模塊化系統(tǒng)。該技術是利用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微弱電壓,通過電子放??大,用于人工關節(jié)的控制信號。至今為止,Ottobock都是在殘疾人的假肢護理方??面的標桿公司,圖1.2是旗下的一款基礎型肌電手。??圖1.2基礎型肌電手??4??
除了在醫(yī)療上的應用,還有一些公司推出偏向娛樂化的基于肌電技術的產品,??比如加拿大Thalmic?Labs推出的MYO[24]、西安BicQ公司推出的Dting[25]和上海??念通智能科技推出的eCONPl,如圖1.3所示。這些是手勢控制臂環(huán),套在手臂??前臂上,通過內置的采集電極實時收集使用者的表面肌電信號,有的臂環(huán)只完成??預處理工作后把數據交由電腦進行手勢識別工作,進而操控電腦的一些行為,比??如控制音樂播放、幫助PPT演講等,有的臂環(huán)完成所有的信號與數據處理工作??最后把手勢轉化成一條指令控制其他設備發(fā)生交互行為。臂環(huán)使用不銹鋼、鍍金??銅或氯化銀為電極材料,配有慣性測量單元IMU、鋰電池等,采用8通道的電??極采樣,可識別6種基本手勢。??00驂??圖1.3?(從左至右依次為)MYO、Dting和eCON??1.3研究內容及章節(jié)安排??本課題著眼于以手勢為輸入的交互方式,研究基于肌電生理信息的手勢感知,??實現高精度、便攜式、自然的交互手段,完成可穿戴的藍牙傳輸的肌電臂環(huán)裝置。??全文共分為七章:??第1章:緒論。介紹本課題的研究背景和意義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滕燕;王士允;尹振全;李小寧;;表面肌電信號采集與處理系統(tǒng)研究[J];機床與液壓;2013年23期
2 孫禹航;李春雨;何躍龍;李慧志;白蕾;;淺析表面肌電信號的無線采集[J];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2018年32期
3 杜春梅,田豐,崔建國;用小波和神經網絡相結合的方法識別人體表面肌電信號[J];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程秀芳;侯偉民;徐文墨;;用于生物模型的表面肌電信號處理[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5 謝平;魏秀利;杜義浩;陳曉玲;;基于自排序熵的表面肌電信號特征提取方法[J];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2014年06期
6 楊文元;尤波;黃玲;劉意;;表面肌電信號的分解算法研究[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5年06期
7 楊洋;李丕丁;;表面肌電信號實時反饋式電刺激康復訓練系統(tǒng)的設計[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進展;2015年03期
8 張曉;吉小軍;蔡萍;;表面肌電信號的高速數據采集系統(tǒng)的設計[J];電子測量技術;2008年07期
9 侯秀麗;許美玨;李慶;;表面肌電信號采集與抗干擾技術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9年03期
10 景銀平;章亞男;沈林勇;宋薇;錢晉武;;下肢表面肌電信號的映射控制[J];工業(yè)控制計算機;2018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都明宇;基于表面肌電信號的人手動作模式識別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7年
2 牟永閣;基于時頻和時間尺度分析的表面肌電信號研究及應用[D];重慶大學;2004年
3 王剛;基于小波變換和多重分形分析的表面肌電信號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4 陳偉婷;基于熵的表面肌電信號特征提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5 宋全軍;人機接觸交互中人體肘關節(jié)運動意圖與力矩估計[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6 李強;表面肌電信號的運動單位動作電位檢測[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7 寧勇;多通道表面肌電信號分解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8 姚博;表面肌電信號分解算法及其在小兒腦癱評詁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9 湯璐;小兒腦癱運動功能障礙評估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10 徐卓君;基于多源信息的智能仿生手臂模式識別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楠;人體表面肌電信號采集與處理系統(tǒng)設計[D];內蒙古大學;2018年
2 楊錚;基于肌肉活動段檢測表面肌電信號靈敏性研究[D];河北大學;2018年
3 董賀;基于表面肌電信號人體下肢動作模式識別方法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7年
4 劉志成;基于眼動施教的上肢表面肌電信號分類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8年
5 董海清;基于表面肌電信號的上肢模式識別技術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年
6 左超;基于sEMG信號的人手運動意圖解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
7 黃新宇;基于人體步態(tài)和表面肌電信號的康復評估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6年
8 劉丹陽;基于表面肌電信號的上肢動作模式分類方法研究與應用[D];東北大學;2017年
9 張思佳;無線穿戴式表面肌電信號采集系統(tǒng)設計[D];浙江大學;2019年
10 莊聰聰;基于表面肌電信號的上肢精細動作模式識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352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283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