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類彈性蛋白多肽自組裝成微球的因素及其作用機制
【圖文】:
則是大小分布的標準偏差。而Zeta電位則是從上述樣品中取0.5mL緩緩注入倒立的彎曲式毛細管樣品池中,當樣品到達樣品池U形管低端時(防止沖入氣泡),將樣品池正立,注滿樣品,平衡2min后,測量Zeta電位。所使用的儀器為英國馬爾文公司的NanoZSZeta電位儀,樣品粒徑在中科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測定。2結果與分析2.1不同長度ELPs的制備及粒徑掃描溫度的選擇表達宿主菌E.coliBL21(DE3)經培養(yǎng),加入IPTG誘導表達后,經細胞破碎及ITC(Inversetransitioncycling,可逆相變循環(huán))分離純化ELPs后,所得ELPs經電泳后所得圖譜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不同長度ELPs電泳條帶清晰可見,條帶較窄,易辨認,由其電泳條帶在SDS-PAGE中位置可推測其分子量與預期一致。電泳圖經BandScan軟件分析ELPs純度,結果顯示所有ELPs條帶純度均達98%以上,符合后續(xù)實驗要求。圖1不同長度ELPs電泳圖Fig.1SDS-PAGEanalysisofdifferentELPs.M:marker;1:ELPs140;2:ELPs120;3:ELPs80;4:ELPs60;5:ELPs40.
葛慧華等/影響類彈性蛋白多肽自組裝成微球的因素及其作用機制cjb@im.ac.cn1277在氯化鈉終濃度為0.5mol/L的PBS緩沖液中測定不同長度ELPs在升溫過程中,其在350nm處吸光值的變化如圖2所示。由圖可知,在很窄的溫度范圍內(2 3℃),溶液吸光值急劇上升,這表明ELPs在該溫度范圍內發(fā)生了相變,其溶解度顯著降低,且溫度下降時,ELPs又重新溶解在溶液中,即該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而隨著ELPs分子量增大其發(fā)生相變的溫度也逐漸下降,這與之前報道吻合[10]。從圖中還可以看出,當溫度為40℃時,幾乎所有的ELPs分子均完全發(fā)生相變,其吸光值達到最大,鑒于此,為了保證后續(xù)粒徑測定時溫度的統(tǒng)一性,故在后續(xù)試驗過程中選取樣品池的溫度均為40℃。2.2不同長度ELPs對所形成微球粒徑的影響在相同條件下測定了不同長度ELPs自組裝成微球的粒徑大小,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隨著ELPs分子量的增加,其自組裝所形成的微球粒徑逐漸增大,其粒徑范圍在1.1μm至3.6μm之間,其中ELPs60與ELPs80圖2不同長度ELPs相變圖Fig.2ThephrasetransitionofdifferentELPs.表1ELPs長度對粒徑大小及均一度的影響Table1InfluenceofELPsonthesizeanduniformoftheparticleELPlengthParticlediameter(nm)Peakwidth(nm)ELP401109185.8ELP602029204.2ELP802252467.1ELP1202547457.5ELP1403636888.3粒徑相差較小,而ELPs120和ELPs140粒徑則相差較大。而從其粒徑分布峰寬則反應了粒徑的均一度,隨著ELPs分子量的增加,其峰寬隨之增大,,意味著粒徑分布范圍更廣,粒徑的均一度下降。通過測定相變前后溶液的Zeta電位,結果發(fā)現(xiàn)在ELPs發(fā)生相變前溶液的Zeta電位一般都在 11.7mV左右,而發(fā)生相變后其Zeta電位一般都在 0.1mV,此時,相
【作者單位】: 華僑大學生物工程與技術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s.21376103,31170939)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No.2013J01048)資助~~
【分類號】:R318.0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峰;吳永超;鄭啟新;宋玉林;;含IKVAV多肽凝膠的自組裝實驗(英文)[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年32期
2 宋玉林;鄭啟新;吳永超;郭曉東;;新型兩親性肽自組裝成凝膠的實驗研究[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9年03期
3 宋玉林;鄭啟新;鄭劍鋒;;新型兩親性肽誘導血管生成研究[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0年01期
4 肖鋒;吳永超;鄭啟新;宋玉林;;含IKVAV肽體內誘導血管生成的實驗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07年01期
5 王磊;白薇;馮海蘭;賈欣茹;;自組裝寡肽分子T2的體外礦化研究[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7年04期
6 朱偉;王欣宇;徐鵬;翁云飛;;AZ91D鎂合金表面誘導礦化磷灰石層的研究[J];廣州化工;2010年06期
7 劉群峰;原波;;多肽水凝膠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化工;2011年02期
8 倪中華,易紅,王躍軒,顧興中;預防心血管再狹窄納米顆粒載藥涂層支架的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6期
9 陶濤;鐘滿森;余連德;;檢測腹蛇毒的壓電免疫傳感器的研究[J];上海生物醫(yī)學工程;2005年04期
10 吳永超;鄭啟新;宋玉林;杜靖遠;吳斌;;活性多肽IKVAV納米纖維凝膠的自組裝及其生物相容性檢測[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3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永超;鄭啟新;鄒枕瑋;吳斌;宋玉林;;自組裝IKVAV多肽納米支架材料對背根神經節(jié)神經元細胞的生物學作用[A];泛長江流域骨科新進展暨第九屆全國骨科護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李巖冬;安軍;陳思原;張旭;洪彥航;王偉;王淑芳;;自組裝仿生構建具有NO自催化生成功能的含硒人工血管材料[A];中國活性氧生物學效應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3 康艷晶;羅施中;;具有潛在醫(yī)藥活性兩親多肽納米纖維材料的自組裝機理研究[A];第六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吳永超;鄭啟新;鄒枕瑋;吳斌;宋玉林;;自組裝IKVAV多肽納米支架材料對背根神經節(jié)神經元細胞的生物學作用[A];第八屆全國脊柱脊髓損傷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5 陳文娟;周麗峗;王德平;黃文e
本文編號:25344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2534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