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影像的頸動脈分叉血流動力學特性分析
本文選題:頸動脈 + 計算流體力學。 參考:《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3期
【摘要】:利用實際病人的CT影像數(shù)據(jù)構建頸動脈分叉血管幾何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軟件計算血流速度和壓力分布,對頸動脈血流動力學的特征進行分析,如頸動脈剪切應力在一個心動周期里不同時刻的變化情況,頸動脈竇部的血流速度場隨時間變化情況,渦流形成的特點;然后分析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的血流阻力變化情況.數(shù)值仿真結果表明,在心動周期的不同時刻,頸動脈竇部的剪切力幾乎是最小的.在頸動脈竇部下方附近,渦流易于形成.在收縮期的開始階段,動脈阻力有一個很大的高峰.這些特點會對研究頸動脈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啟發(fā).
[Abstract]:The geometric model of carotid artery bifurcation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CT image data of actual patients.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were calculated by ANSY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otid hemodynamics were analyzed. For example, the changes of shear stress of carotid artery at different times in a cardiac cycle, the velocity field of carotid sinus over ti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dy current form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 Changes of blood flow resistance in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force of carotid sinus is almost minimum at different times of cardiac cycle. Eddies are easily formed near the carotid sinu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ystolic phase, arterial resistance has a large peak. These characteristics may be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carotid artery disease.
【作者單位】: 東北大學中荷生物醫(yī)學與信息工程學院;東北大學教育部醫(yī)學影像計算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372014) 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202071)
【分類號】:R318.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有軍,喬愛科,主海文,高松;頸動脈分支的血流動力學數(shù)值模擬[J];計算力學學報;2004年04期
2 蔣文濤;樊瑜波;鄒遠文;陳君楷;;竇部對稱狹窄對頸動脈內流場影響的數(shù)值研究[J];力學學報;2006年02期
3 王淑萍,石永峰;渦流的形成及其對血液流變性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4 張銘,曾智;剪切應力與動脈粥樣硬化[J];心臟雜志;2003年01期
5 胡衛(wèi)紅,胡躍豐,賴會智;渦流對血液流性的影響初探[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199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有為,殷麗瓊,張曉紅,付敏敏,婁青,楊靜,劉江潮,張君良;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血脂和血液流變學相關性的研究[J];安徽醫(yī)學;2005年06期
2 喬愛科;劉有軍;;面向醫(yī)學應用的血流動力學數(shù)值模擬(Ⅰ):動脈中的血流[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3 吁錘;王禮廣;;彈性血管二維分岔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及數(shù)值模擬[J];湘南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4 龍永吉;;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血脂和血液流變學相關性的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6年11期
5 王彥鵬;陳國定;;復雜形狀血管中血液兩相流動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7年12期
6 姚偉;陳南;丁光宏;;基于Starling假設新發(fā)現(xiàn)的組織流場模擬[J];力學學報;2009年01期
7 姚偉;沈燁良;丁光宏;;骨間膜組織間隙流場的三維數(shù)值模擬[J];力學學報;2010年02期
8 彭紅梅;楊德全;;分叉血管有繞流物血液流分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9 王淑萍,石永峰;渦流的形成及其對血液流變性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10 陸艷;孫麗;寧瑤;;血液流變學指標與高血壓因素的臨床分析[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有軍;喬愛科;丁金立;;血流動力學及其醫(yī)學應用[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0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學術大會報告論文[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文清;犬嫁接性梭形動脈瘤轉移性生物膜包裹治療的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董兵超;血管介入治療中藥物灌注方法的模擬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3 饒勇;流場幾何突變部位力學環(huán)境的Lattice Boltzmann模擬分析[D];復旦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王瑩);椎—基底動脈MRA、血液流動及力學特性數(shù)值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初博;搭橋術治療DeBakey Ⅲ型主動脈夾層的流固耦合數(shù)值模擬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闞麗麗;肺動脈及其分支血液動力學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聶永梅;新疆白絨山羊血液流變學性質和染色體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2年
5 高健;909預防腦缺血、血栓形成及其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6 范小弄;心血管血液動力學數(shù)值模擬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7 仇玉平;安神降壓合劑治療伴有焦慮的高血壓病臨床與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8 楊慶華;一種靜脈濾器的設計及相關問題的軟件仿真[D];重慶大學;2006年
9 王彥鵬;復雜形狀血管中血液兩相流動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李瑩;局部狹窄對動脈血液流動的影響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徐紅新,李建軍,李庚山;核因子-κB與動脈粥樣硬化[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1年02期
2 陳友琴,陳槐卿,劉肖珩,雷松,毛詠秋,張文勝;流體切應力對內皮細胞粘附分子表達的影響[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1年02期
3 張忠杰,武秀粟;LBY-N6A型旋轉式血液粘度計臨床應用[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1997年04期
4 胡衛(wèi)紅,胡躍豐,賴會智;渦流對血液流性的影響初探[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1999年03期
5 舒強,金鑫,凌光烈;兔腹主動脈狹窄后局部內皮通透性和細胞形態(tài)的變化[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0年01期
6 吳明遠,李令根,趙鋼,徐恒,張毅奎,李日恒,初潔秋;家兔股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模型的制作[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04年01期
7 邢海燕,李宏妹,馬麗,朱文云,金永娟;流體切應力下血管內皮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的表達[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1年05期
8 賃可,謝艷,武忠,張爾永,石應康;流動對兔動脈縮窄區(qū)域內皮細胞形態(tài)的影響[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查二南;CT影像管理系統(tǒng)的臨床應用[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02年01期
2 蔣本禮,宋傳軍,錢明輝,周鸞杰;X線CT影像偽影故障簡析[J];醫(yī)療設備信息;2001年09期
3 肖永鑫,周啟曾,黃志勤;CT影像質量管理的探討[J];實用放射學雜志;1999年04期
4 王伯胤!312000;CT影像質量評價和質量控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1年08期
5 X.Y.Xu,M.W.Collins,許世雄;支架血液動力學(英文)[J];醫(yī)用生物力學;1997年04期
6 穆士卿;楊新健;張瑩;羅斌;呂明;吳中學;李海云;王盛章;丁光宏;;三維數(shù)值模擬顱內分叉部動脈瘤及血流動力學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年44期
7 魯剛;黃磊;張曉龍;王盛章;萬軍;洪泳;胡宙;耿道穎;徐偉;徐立權;;顱內動脈瘤三維血流動力學的計算機模擬[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9年02期
8 盧海濤;楊鵬飛;黃清海;劉建民;陳家亮;王盛章;;顱內動脈瘤壁面壓力分布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09年05期
9 嚴宗毅;用計算流體力學對左心室射血做三維分析[J];國外醫(yī)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分冊;1994年06期
10 夏東棟;白凈;;微型軸流式血泵葉輪的結構優(yōu)化設計和流場有限元計算分析[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迪;章東;龔秀芬;;基于脈沖超聲多普勒的人體內出血點的探測[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進展——2007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2 肖學鈞;杜松林;吳岳恒;成安衡;;心臟輔助泵—羅葉血泵流場的數(shù)值模擬測試[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胸心血管外科學術會議暨2007中華醫(y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青年醫(yī)師論壇論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冊[C];2007年
3 高殿榮;溫茂森;梁英娜;田靜;;后導輪導葉對軸流血泵流動特性影響的研究[A];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傳動與控制分會第六屆全國流體傳動與控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高殿榮;王廣義;;錐形螺旋軸流血泵流場三維數(shù)值模擬與分析[A];第四屆全國流體傳動與控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高殿榮;王廣義;;錐形螺旋葉輪血泵全流場三維數(shù)值模擬與分析[A];第四屆全國流體傳動與控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劉肖珩;黃華;余昶;鄒敏君;;穩(wěn)定黏附的白細胞發(fā)生變形作用的血流動力學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7 喬愛科;劉有軍;;面向醫(yī)學應用的血液流動數(shù)值模擬[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上)[C];2007年
8 劉麗娜;Martin Y-M Chiang;鄧林紅;;人體下呼吸道呼吸生物力學有限元數(shù)值模型研究[A];第九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9 張宏斌;顧兆勇;貫建春;初博;喬愛科;;多種支架治療串聯(lián)囊狀動脈瘤的血流動力學仿真[A];第九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10 黃海濱;張輝;林國京;任超世;;阻抗譜分析法測量紅細胞聚集特性[A];21世紀醫(yī)學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華西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韓蔚;急診CT影像的獲取和通訊系統(tǒng)[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丁金立;心血管手術規(guī)劃的血流動力學數(shù)值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道光;基于CFD的軸流式血泵內流動特性分析[D];武漢科技大學;2009年
2 應人龍;基于噴射理論的無針注射系統(tǒng)建模及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3 鄧雪飛;腦淺靜脈系血流動力學物理模型的建立及其意義[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曾達;基于計算流體力學的血液動力學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5 溫茂森;軸流螺旋葉輪血泵輸出特性的數(shù)值分析[D];燕山大學;2008年
6 肖蘿莎;基于有限元的異型動脈血管血流動力學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李久權;基于CT影像的人體頭骨仿生制造的初步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06年
8 許旭東;正常小兒頸深淋巴結與腸系膜淋巴結超聲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9 楊金有;胸主動脈內血液流動的計算流體力學方法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劉世昌;結構參數(shù)對錐形螺旋血泵性能影響的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9906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199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