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顯微圖像配準及存儲技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 圖像配準 圖像拼接 顯微圖像 BigTIFF 虛擬顯微鏡 出處:《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多年來,病理專家通過傳統(tǒng)光學顯微鏡觀察病理組織的玻璃切片來進行診斷和研究。如今,病理專家可以在計算機上通過虛擬顯微鏡軟件來觀察數(shù)字切片,診斷和研究的過程更為便捷、高效。生成數(shù)字切片需要用自動顯微鏡掃描玻璃切片然后拼接掃描所獲取的顯微圖像序列,其核心技術包括顯微圖像的采集、配準、融合、拼圖的存儲和顯示等。本論文針對其中的顯微圖像配準、拼圖的存儲和顯示這兩個核心問題展開研究。論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第一,針對掃描獲取的大量(數(shù)百乃至數(shù)千張)顯微圖像中相鄰圖像的快速配準問題,提出一種對數(shù)差值點集模板方法。論文定義像素灰度值對數(shù)差值函數(shù)來描述顯微圖像像素間的灰度變化,基于該函數(shù)從顯微圖像中挑選特征點構成模板,然后通過模板匹配來配準相鄰顯微圖像。該方法配準速度快,且具有自動檢查配準結果的功能。 第二,針對眼球等含有大片空白區(qū)域的病理切片的顯微圖像配準問題,提出一種基于圖像信息量的顯微圖像序列配準路徑規(guī)劃方法。該方法先通過顏色信息熵快速計算各顯微圖像的信息量,然后按圖像信息量大小規(guī)劃配準路徑。與傳統(tǒng)的序列配準方法相比,該方法能防止空白顯微圖像或空白重疊區(qū)域參與配準而導致的配準錯誤,從而使序列配準正確、高效。 第三,針對大量顯微圖像拼接出的上GB的超大圖像存儲、顯示問題,以BigTIFF圖像文件格式為基礎,提出一種專用于數(shù)字切片的圖像文件格式Medical BigTIFF (MBTF)。其優(yōu)點是可以存儲的圖像數(shù)據(jù)量僅受計算機存儲設備限制,可存儲相關醫(yī)療信息,并且通過其層次存儲和訪問模型可以按觀察點快速加載數(shù)字切片并顯示。 最后,利用本論文研究的技術開發(fā)了一套病理切片數(shù)字化掃描原型系統(tǒng),并對四周存在空白區(qū)域的病理切片、內部包含大片空白的病理切片和稀疏分布的病理涂片等不同特點的病理切片進行了數(shù)字切片掃描生成實驗和數(shù)字切片顯示實驗,實驗結果顯示了本論文提出的方法的優(yōu)點。
[Abstract]:Over the years, pathologists have been able to diagnose and study glass sections of pathological tissue through traditional optical microscopy. Today, pathologists can use virtual microscope software to observe digital slices on a computer.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research is more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To generate digital slice, we need to use automatic microscope to scan glass slice and then splice the sequence of microscopic image. The core technology includes the acquisition, registration and fusion of microscopic image. The storage and display of jigsaw puzzle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work of this thesis is as follows:. First, for the problem of fast registration of adjacent images in a large number of microscopic images (hundreds or even thousands) obtained by scanning, A method of logarithmic difference point set templat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gray value logarithmic difference function of pixel is defined to describe the change of gray level between pixels of microscopic image, and based on this function, feature points are selected from microscopic image to form template. Then the adjacent microscopic images are registered by template matching, which is fast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automatically checking the registration results. Second,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registration of microscopic images of pathological sections with large blank areas, such as the eyeball, A path planning method for registration of microscopic image sequences based on the amount of image information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f each microscopic image is calculated quickly by using the color information entropy. Then the registration path is planned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image inform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equence registration method, this method can prevent the registration errors caused by the participation of blank microscopic images or blank overlapped regions, so that the sequence registration is correct and efficient. Third, aiming at the storage and display problem of large GB images on large GB images stitched out by a large number of microscopic images, the paper bases on the BigTIFF image file format. A special image file format for digital slicing, Medical BigTIFF / MBTFN, is proposed. The advantage of this format is that the amount of image data can be stored only by the computer storage device, and the relevant medical information can be stored. Through its hierarchical storage and access model, the digital slice can be quickly loaded and displayed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point. Finally, a set of digital scanning prototype system of pathological section is developed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s of digital section scanning and digital section display are carried out for pathological section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arge blank sections and sparse distributed pathological smea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this paper.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318.6;TP391.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紀紅,賈志強;醫(yī)學顯微圖像處理系統(tǒng)[J];中國醫(yī)學裝備;2005年03期
2 王銀改;醫(yī)學顯微圖像數(shù)字化處理系統(tǒng)的裝配與應用[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4年05期
3 聶生東,司京玉;醫(yī)學顯微圖像自動拼接的方法研究[J];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報;2005年02期
4 陳耀文;;利用計算機圖像處理分離顯微圖像中的交疊目標[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1991年Z1期
5 余奎,林國慶,曲哲;微循環(huán)顯微圖像處理系統(tǒng)的構成及特點[J];醫(yī)療設備信息;2001年04期
6 阮萍,雍軍光,黃耀熊;顯微圖像分析技術對紅細胞結構功能的研究[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04年01期
7 王玉清,唐立旭,黃增明,畢蕾,王少亞,李文海;顯微圖像分析儀在病理診斷學中的應用[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7年03期
8 范世福,張思祥,孫萬新;醫(yī)用顯微圖像采集、傳輸和顯示多媒體技術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1997年05期
9 王生錄,劉亞平,姜小軍,馬惠英;介紹一種病理顯微圖像錄像法[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1997年02期
10 張平,詹惠瀾;中藥顯微圖像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研制及其應用初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穎;段海峰;唐文彥;;表面粗糙度光切顯微圖像配準技術研究[A];2010航空試驗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2 董吉文;李靜;;免疫組化顯微圖像自動分割方法的研究[A];全國第20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CACIS·2009)暨全國第1屆安全關鍵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3 陳志民;唐麟;;運用高光譜顯微圖像技術探索更多微觀信息[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4 夏澤邑;劉沖;王躍宗;沙里瓦特;;基于平均局部熵的顯微立體匹配算法[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五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張普敦;周艷明;;紅外顯微圖像的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A];第十屆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年會暨第十屆全國原子光譜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鄧嚴;唐立新;;基于顏色信息熵的醫(yī)學顯微圖像配準路徑規(guī)劃[A];2010中國儀器儀表學術、產(chǎn)業(yè)大會(論文集2)[C];2010年
7 王廷銀;陳榮;陳陽;黃祖芳;陳冠楠;;鼻咽細胞雙光子顯微圖像處理[A];中國遺傳學會第十屆全國激光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胡越黎;曹家麟;馮栩;;皮膚顯微圖像癥狀的特征提取[A];第十一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3)論文集[C];2003年
9 王小滿;梁嶸;楊必安;陳勇;;中醫(yī)顯微舌像儀:苔液顯微圖像辨證初探[A];2009人民大會堂中醫(yī)治未病與亞健康高峰論壇暨首屆亞健康經(jīng)絡調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劉俊玲;趙新;盧桂章;;離焦狀態(tài)顯微圖像平面位置信息提取方法研究[A];2005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蘇桂芬 劉曉文;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巖石薄片顯微圖像管理信息化[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粵科宣;病人家屬也可操刀“做手術”[N];廣東科技報;2011年
3 鄭州華威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王慧洲 鄭藏玲 王曉玲 鄭化萍;大型水泥窯用超低水泥澆注料的研制與應用[N];中國建材報;2005年
4 記者 毛黎;美將電子顯微技術用于糖尿病研究[N];科技日報;2006年
5 記者 李衛(wèi)中 通訊員 任曉輝;我省有了首個臨床醫(yī)學重點實驗室[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6 記者 田宜龍;無人飛機遙感監(jiān)測黃河試飛成功[N];河南日報;2008年
7 康育忠;圍繞任務需求,加強組織建設[N];中國國防報;2008年
8 記者 秦洋 通訊員 任曉輝;省內首個臨床醫(yī)學重點實驗室建成[N];山西日報;2008年
9 任曉輝 劉濤;我省有了首個臨床醫(yī)學實驗重點實驗室[N];太原日報;2008年
10 單科;我省建成首個臨床醫(yī)學省級重點實驗室[N];山西科技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嚴;醫(yī)學顯微圖像配準及存儲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李紹成;基于靜電感應和顯微圖像的油液磨粒監(jiān)測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3 喬小燕;基于生物形態(tài)學的赤潮藻顯微圖像分割與特征提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陳曉輝;MEMS微結構功能特征分析、評定關鍵技術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裘鈞;骨細胞力學的實驗和數(shù)值研究[D];清華大學;2011年
6 王遠軍;基于多項式展開的彌散張量圖像配準[D];復旦大學;2010年
7 王婷;微靶裝配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8 周志勇;醫(yī)學圖像非剛性配準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9 王晶晶;圖像引導放療系統(tǒng)中圖像配準和重建技術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10 曲頌;錐形束CT圖像引導在頭頸部及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中的應用[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永勝;數(shù)字圖像拼接與配準技術的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2 孫雅琳;紅外與可見光圖像配準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王春華;圖像融合中的配準技術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1年
4 徐峰;基于配準的顱腦CT圖像分割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5 羅曼;針對彈殼圖像的配準與融合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存利;基于互信息的多模態(tài)醫(yī)學圖像CT-MRI配準[D];吉林大學;2011年
7 陳穎;顯微圖像融合算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10年
8 齊魯;基于GPU的水泥圖像三維配準方法及實現(xiàn)技術研究[D];濟南大學;2011年
9 劉德軍;功率半導體器件版圖拼接技術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10 裴璐乾;SAR、紅外、可見光圖像配準及融合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372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153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