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天蠶素A-馬蓋寧雜合肽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殺菌作用的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新型天蠶素A-馬蓋寧雜合肽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殺菌作用的機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天蠶素A-馬蓋寧雜合肽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細胞膜 作用機制
【摘要】:目的研究天蠶素A-馬蓋寧雜合肽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殺菌作用的作用機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釋法測定雜合肽對MRSA的最低抑菌濃度(MIC)。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該雜合肽作用于MRSA后細菌細胞膜的變化,采用原子吸收光譜儀檢測待測菌液與雜合肽相互作用后細菌細胞外K+的濃度變化,用流式細胞儀分析雜合肽作用于MRSA后細菌細胞膜完整性的變化。結果雜合肽對MRSA的MIC是64μg/mL。通過超微結構圖像觀察到細菌細胞膜破壞,雜合肽作用后細胞外鉀離子濃度的升高,雜合肽引起碘化丙啶(PI)流入細胞質內,PI著染陽性細胞的比率增高。結論天蠶素A-馬蓋寧雜合肽可能是通過破壞MRSA細胞膜,使細胞外鉀離子濃度的升高同時導致PI進入胞質,細胞內部成分被破壞,從而起到殺菌作用。
【作者單位】: 寧夏醫(yī)科大學檢驗學院;
【關鍵詞】: 天蠶素A-馬蓋寧雜合肽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細胞膜 作用機制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31360622)資助
【分類號】:R378.11
【正文快照】: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nreus,MRSA)是醫(yī)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對青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常用抗生素均具有較高的耐藥率,對抗MRSA感染已經成為臨床治療的難點[1,2]。因此研發(fā)新的抗菌藥物對抗MRSA也成為亟待解決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武彩紅;張斌;鄭筱峰;芮榮;戴建軍;;卵母細胞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樣本的制作(摘要)(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年05期
2 鄭麗華;張靜;張旭霞;杜宗孝;樸文花;;醫(yī)院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調查[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1年11期
3 劉喚明;孫力軍;王雅玲;徐德峰;劉陽;陳宏;唐曉山;;納豆菌脂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機理的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2年11期
4 李偉秋;劉少輝;徐丹丹;方斌;林玲;陳瑋瑩;;一種人表皮黑素細胞透射電鏡觀察方法[J];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5 侯曉姝;胡宗利;陳國平;李勇;王炳琴;李梔恩;;抗菌肽的抗菌機制及其臨床應用[J];微生物學通報;2009年01期
6 劉惠容;林定忠;;臨床標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藥敏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鵬;尹雅玲;李嘉;李尚志;;仙鶴草酚對K562白血病細胞的抑制作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2期
2 劉誠;黎滿香;盧帥;林榮高;蔣偉;胡楊;;抗菌肽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1年03期
3 鄭菁;張志剛;孫應彪;蘇莉;夏胡;李成云;張瑞;李晉;;硫酸鎳對體外培養(yǎng)大鼠睪丸間質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J];工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2012年01期
4 羅軍;寧紅;李紅霞;蔣文強;陳蓉蓉;;重癥監(jiān)護室病原菌特點及耐藥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年05期
5 董轉年;曹佳敏;鄧棚;朱承罕;;不同來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年09期
6 出曉銘;林毅雄;張s,
本文編號:9039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90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