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核梭桿菌與大腸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具核梭桿菌與大腸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研究進展
【摘要】:腸道微生物在大腸腫瘤中的作用受到廣泛關注,而作為腸道共生菌群的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與腸癌發(fā)生關系密切,可促進腸癌的發(fā)展并影響預后。Fn與大腸腫瘤發(fā)生的臨床流行病學以及分子機制研究可為腫瘤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來對Fn影響大腸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研究進行匯總,并對未來研究展望作一概述。
【作者單位】: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消化內科;
【關鍵詞】: 大腸腫瘤 具核梭桿菌 分子機制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470796,81300272)
【分類號】:R378.8;R735.34
【正文快照】: 前言目前我國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發(fā)病率居惡性腫瘤第3位,呈逐年升高趨勢[1]。人類胃腸道內微生物復雜、豐富,與人體之間存在復雜的共生關系。CRC患者腸道微生物結構與正常人明顯不同[2],菌群結構的變化使腸道微生物的致癌性增強[3]。目前有三種影響大腸腫瘤發(fā)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肖晗;葛李晨;王海芳;杜軍;張革;;具核梭桿菌促進食管癌細胞增殖的研究[J];解剖學研究;2014年02期
2 蘇斌斌;萬軍;;結直腸癌化學預防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12期
3 王昆;賈銀平;朱攀;方瑤;李倩;唐彬;李娜;毛旭虎;;具核梭桿菌誘導的腸上皮細胞Caco-2炎癥反應及凋亡[J];免疫學雜志;2015年04期
4 殷薛飛;劉曉慧;申華莉;金紅;楊們原;;具核梭桿菌具核亞種蛋白質組及其在癌癥pH環(huán)境下的差異蛋白質組分析[J];化學學報;2015年04期
5 李明輝;楊振興;侯睿;魏應亮;肖華勝;;新一代測序技術在臨床檢測中的應用[J];生物產業(yè)技術;2013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張彪;NADPH氧化酶4是一個藥物干預腫瘤轉移的潛在靶點[D];浙江大學;2013年
2 李雪霏;SOX2在乳腺癌轉移和血管新生中調控及機制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3 師亮;呼吸內胚層,第二生心區(qū)與小鼠胚胎心臟流出道遠端的形態(tài)發(fā)生[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楊明娟;牛CYP4A11基因拷貝數變異及其生物學效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年
5 陳海洋;TNFα誘導蛋白-3(A20)在肝癌發(fā)生和轉移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黎艷會;乳牙牙面色素沉著狀況調查及齦上菌斑和唾液微生物菌群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劉霞;Gpr48缺失抑制皮膚鱗狀細胞癌發(fā)生發(fā)展及分子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毅;21例散發(fā)合并腺瘤的結直腸癌患者腸道菌群結構改變[D];青島大學;2014年
4 王星際;老年結直腸癌120例回顧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4年
5 胡玲娜;分子靶向藥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誘導的腸上皮損傷及其機制[D];南京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李宇;李通;;同大腸腫瘤相關的腫瘤抑制基因[J];國外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1992年02期
2 李威,朱曉玲,劉耐雪;高劑量二甲肼誘發(fā)大鼠大腸腫瘤模型的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J];腫瘤;2002年06期
3 ;[J];;年期
,本文編號:8136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81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