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階盲辨識結(jié)合小波包的腦電信號預處理
本文關鍵詞:基于二階盲辨識結(jié)合小波包的腦電信號預處理
【摘要】:針對腦機接口(BCI)中腦電信號(EEG)含有的偽跡,提出一種基于二階盲辨識結(jié)合小波包分解(SOBI-WPD)的去除偽跡方法.首先將多個導聯(lián)EEG采用SOBI分解成若干獨立分量.然后根據(jù)眼電和工頻干擾直觀特征,將對應的獨立分量置零.進而將剩余獨立分量分別用‘haar’小波基進行6層WPD分解,取每個獨立分量分解后與任務相關的子帶進行逆變換,形成對應的新的獨立分量.最后將這些新分量投影重構(gòu),得到去偽跡的EEG.對3組實驗數(shù)據(jù),使用SOBI-WPD、獨立成分分析和SOBI 3種預處理方法,單個樣本處理時間分別為61,239和47ms;相同的特征提取和分類方法下,識別正確率分別為86.7%,73.0%和79.8%.SOBI-WPD能快速有效地去除偽跡信號,為BCI中EEG的預處理奠定了基礎.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自動化系;上海市電站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腦機接口 二階盲辨識 小波包分解 腦電
【基金】: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1100709) 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14PJ1431300) 上海市教委項目(12ZZ099)資助
【分類號】:TN911.7;R338
【正文快照】: 腦機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種基于腦電(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實現(xiàn)人腦與計算機或其他設備之間通信和控制的接口[1].近年來,由于腦科學、認知科學、電子測量技術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推動,BCI的研究迅速發(fā)展,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2-4].BCI技術研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明東;;用于腦機接口的感覺刺激事件相關電位研究進展[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09年06期
2 陳宏銘;王遠大;程玉華;;基于結(jié)合小波變換與FastICA算法的腦電信號降噪(英文)[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進展;2014年03期
3 高上凱;;淺談腦—機接口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J];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報;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海靜;何慶華;田逢春;;基于瞬態(tài)視覺誘發(fā)電位的識別算法研究[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2年04期
2 顏世玉;王宏;劉沖;趙海濱;;基于小波方差的運動想象腦電信號特征提取[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7期
3 趙麗;馬彥臻;李衛(wèi)東;孫永;高新;;腦-機接口及其應用研究[J];電子測量技術;2011年07期
4 趙麗;孫永;馬彥臻;何洋;;基于SSVEP的腦-機接口自動車系統(tǒng)研究[J];電子測量技術;2011年12期
5 李曉歐;范嬋嬌;;集成學習在腦機接口分類算法中的研究[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11年11期
6 李明愛;陸嬋嬋;楊金福;;基于改進CSSD的腦電信號特征提取方法[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7期
7 張偉林;;基于高輸入阻抗放大器的EEG傳感器設計[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4年11期
8 劉晶;白艷茹;許敏鵬;殷濤;何峰;周鵬;綦宏志;明東;;基于Farwell范式誘發(fā)ERP的身份識別研究[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15年02期
9 李健;郭冰;唐瑞陽;黃斌;張瀟;李奇;;基于熟悉人臉范式的P300腦機接口字符輸入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4期
10 馬世偉;關俊強;楊幫華;袁玲;;用于BCI的腦電信號檢測電路的設計[J];測控技術;2009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程龍龍;BCICFES重建運動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信號處理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李鵬海;基于計算機視覺的移動外設BCI控制新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3 王磊;基于運動想象的腦電信號分類與腦機接口技術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郭曉靜;獨立分量分析在腦—機接口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5 張典;大鼠機器人遙控遙測系統(tǒng)與行為模式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6 方永慧;基于運動想象腦電信號非線性特性分析的腦—機接口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嚴娜;視聽誘發(fā)腦電特征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2 王陸洲;一種利用心算任務增強腦電信號特征的腦—機接口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凌;堯德中;劉鐵軍;趙麗娜;;刺激前后腦電α波相位重排現(xiàn)象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2 胡曉晴,唐娜;體感誘發(fā)電位的基本原理[J];國外醫(yī)學(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5年02期
3 羅志增;李亞飛;孟明;孫曜;;一種基于二代小波變換與盲信號分離的腦電信號處理方法[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10年02期
4 張曉君,高玉紅,趙毅,耿稚萍;三音聽覺刺激事件相關電位P_(300)的初步研究[J];臨床神經(jīng)電生理學雜志;2001年02期
5 趙麗娜,周群,劉鐵軍,堯德中;視覺聽覺同時刺激模式下ERP的同步性研究[J];臨床神經(jīng)電生理學雜志;2005年01期
6 劉忠國;張曉靜;劉伯強;劉常春;;視覺刺激間隔對大腦誘發(fā)電位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2006年03期
7 王明時,劉瑾,諸強,陳韻;在單一模式和雙模式刺激下gamma節(jié)律與ERP的同步效應[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5年05期
8 俞黎平;;多感覺整合效應及感覺皮層的跨模式可塑性[J];生物學教學;2006年08期
9 歐陽天斌;梁勇;;聽覺事件相關電位測試技術的進展[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7年02期
10 趙晨,楊華海,張侃;跨通道的內(nèi)源性選擇注意[J];心理學報;1999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腦電信號處理的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87年01期
2 李志瑞;張文杰;;通用腦電信號處理——微機系統(tǒng)初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88年Z1期
3 孟欣,歐陽楷;腦電信號的幾個非線性動力學分析方法[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1997年03期
4 吳小培,馮煥清,周荷琴,王濤;獨立分量分析及其在腦電信號預處理中的應用[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1年01期
5 李英遠,周衛(wèi)東;徑向基函數(shù)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腦電信號建模中的應用[J];山東生物醫(yī)學工程;2002年02期
6 劉大路,江朝暉,馮煥清,王聰;基于腦電信號時空分布信息的思維特征研究[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4年02期
7 許崇濤,沈民奮,李慧,朱國平;雙譜分析方法在腦電信號分析中的應用[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4年03期
8 湯曉軍,宋卓,楊卓,張濤;雙任務事件中腦電信號的熵計算(英文)[J];生物物理學報;2005年05期
9 蔣辰偉;章悅;曹洋;朱國行;顧凡及;王斌;;腦死亡與腦昏迷腦電信號的復雜度研究[J];生物物理學報;2008年02期
10 李谷;范影樂;龐全;;基于排列組合熵的腦電信號睡眠分期研究[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薛蘊全;王秋英;王宏;;腦電信號的動態(tài)時空響應拓撲圖[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三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1年
2 王裕清;粱平;郭付清;張登攀;;腦電信號診斷專家系統(tǒng)的研究[A];中國生理學會第21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3 朱林劍;包海濤;孫守林;梁豐;;新型腦電信號采集方法與應用研究[A];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學術論文集(第2卷)[C];2005年
4 許濤;朱林劍;包海濤;;基于思維腦電信號的假手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李愛新;孫鐵;郭炎峰;;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腦電信號模式分類[A];自動化技術與冶金流程節(jié)能減排——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童珊;黃華;陳槐卿;;混沌理論在腦電信號分析中的應用[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7 李凌;曾慶寧;堯德中;;利用兩級抗交叉串擾自適應濾波器提取誘發(fā)腦電信號[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8 葛家怡;周鵬;王明時;;睡眠腦電信號樣本熵的研究[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進展——2007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9 李麗君;黃思娟;吳效明;熊冬生;;基于運動想象的腦電信號特征提取與分類[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醫(yī)療儀器分會2010兩岸四地生物醫(yī)學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葛家怡;周鵬;王明時;;睡眠腦電信號樣本熵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文清 記者 王春;意念控制車速及左右轉(zhuǎn)彎前行[N];科技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宏;普適化腦電信息感知關鍵問題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吳玉鵬;AR譜在皮層癇樣腦電信號分析應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吳畏;基于統(tǒng)計建模的多導聯(lián)腦電信號時空建模方法研究[D];清華大學;2012年
4 孫宇舸;腦—機接口系統(tǒng)中腦電信號處理方法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2年
5 周群;腦電信號同步:方法及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6 趙麗;基于腦電信號的腦-機接口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7 李春勝;腦電信號混沌特性的研究與應用[D];東北大學;2011年
8 歐陽高翔;癲癇腦電信號的非線性特征識別與分析[D];燕山大學;2010年
9 繆曉波;基于腦電信號的認知動力學系統(tǒng)研究——線性/非線性方法及動態(tài)時—頻—空分析[D];重慶大學;2004年
10 張美云;阿爾茨海默病腦電信號多尺度時空定量特征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洪;基于腦電信號的警覺度估計[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2 蔣潔;基于高性能計算的腦電信號分析[D];燕山大學;2010年
3 張志琴;腦電信號的復雜性分析[D];中南大學;2009年
4 許鳳娟;腦電信號采集與分析系統(tǒng)的設計[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5 曹銘;意識障礙患者腦電信號的非線性動力學評價分析[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6 薛吉星;多通道腦電信號采集與處理系統(tǒng)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7 劉靜;基于加權(quán)排序熵的多通道腦電信號同步算法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8 陳澤濤;基于腦電信號分析的AD早期評估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燕山大學;2015年
9 王歡;基于非平穩(wěn)時間序列分析方法的腦電信號模式識別[D];蘇州大學;2015年
10 王瓊穎;腦電信號的非線性動力學分析及其在睡眠分期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8122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81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