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熒光mRFP-eGFP-LC3體系在細胞自噬中的作用
本文關鍵詞:雙熒光mRFP-eGFP-LC3體系在細胞自噬中的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雷帕霉素 自噬 人胚腎細胞 LC 單熒光GFP-LC質粒 雙熒光mRFP-e GFP-LC
【摘要】:目的:探討雙熒光mRFP-e GFP-LC3(ptf LC3)體系在細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濃度雷帕霉素(50、100、200、500、1 000 nmol/L)處理人胚腎細胞(HEK293),蛋白印跡法檢測不同濃度雷帕霉素組中自噬標記蛋白(LC3蛋白)的表達及LC3-II/LC3-I比值;單熒光GFP-LC3質粒和雙熒光mRFP-e GFP-LC3質粒轉染HEK293細胞,雷帕霉素(200 nmol/L)處理3 h,采用熒光顯微鏡統(tǒng)計,并比較兩種方法轉染后HEK293細胞內LC3亮點的變化。結果:不同濃度雷帕霉素處理HEK293細胞,LC3-II蛋白和LC3-II/LC3-I比值均增加;轉染GFP-LC3質粒時,雷帕霉素處理HEK293細胞中綠色亮點的數(shù)量增加;轉染mRFP-e GFP-LC3質粒時,雷帕霉素處理HEK293細胞中綠色和紅色亮點數(shù)量均增加。結論:雙熒光mRFP-e GFP-LC3體系優(yōu)于單熒光GFP-LC3體系,更能全面完整地反映細胞自噬水平,能夠反映細胞內自噬流的變化,是自噬定量分析的可靠方法。
【作者單位】: 廣州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心內科;
【關鍵詞】: 雷帕霉素 自噬 人胚腎細胞 LC 單熒光GFP-LC質粒 雙熒光mRFP-e GFP-LC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81300151)
【分類號】:R363
【正文快照】: 自噬(autophagy)即自體吞噬,與異體吞噬相對,是細胞內形成的雙層膜結構包繞自己內部受損傷的蛋白質或細胞器,比如線粒體、內質網(wǎng)或高爾基體碎片等,進而與溶酶體融合將其內容物降解的過程。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自噬與惡性腫瘤、心臟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密切相關[1-2],這使得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金蓮;谷曉蕾;余琛琳;宗英;鄭怡文;袁伯俊;陸國才;;自噬調控策略在多種疾病治療中的應用[J];北京醫(yī)學;2015年06期
2 王路喬;黃波;程曉曙;;自噬與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3年10期
3 郭鑫;楊俊;;SIRT1對心衰的保護作用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年11期
4 李婷婷;王維蓉;林蓉;;Sirtuins去乙;揎椪{控心血管疾病過程中的細胞自噬[J];生理科學進展;2014年06期
5 唐海雙;汪舒嘯;焦炳華;楊生生;;細胞自噬及其調控機制的研究進展[J];生命的化學;2015年02期
6 尹茂山;牟艷玲;;Sirt1與心肌保護[J];生命科學;2015年05期
7 余小艷;張艷林;曹勇軍;劉春風;;組蛋白脫乙酰酶SIRT1與細胞自噬[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3年08期
8 汪海寧;李吉林;簡小莉;黃嵩;楊海燕;;番茄紅素對心肌細胞缺氧損傷的作用機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年30期
9 林燁;汪芳;;Sirt1在心臟疾病中的作用機制[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2013年06期
10 高海洋;吳永健;;沉默信息調節(jié)因子蛋白家族、衰老與糖尿病心肌病[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4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臧凌鶴;冬凌草甲素增強U937細胞吞噬凋亡小體的機制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12年
2 張偉;NO/cGMP信號通路在新生和未成熟雌性大鼠卵泡形成和發(fā)育中的生物學作用及其調控機制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崔英華;心肌梗死患者SIRT1基因啟動子基因分析及功能測定[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施建華;O-GlcNAc糖基化在神經疾病中的作用[D];蘇州大學;2012年
5 古艷婷;二氫生物蝶呤還原酶下調TGFβ1/Smad3信號傳導通路參與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6 蘇明;microRNA及自噬對心肌重構的調控作用[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7 楊麗芳;金屬硫蛋白的心肌保護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年
8 常俊;SIRT1調控軟骨細胞自噬在骨關節(jié)炎中作用及機制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吳勇延;Ipr1基因介導巨噬細胞抗結核分枝桿菌的作用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年
10 董淑嫻;蛋白酶體激活因子REGγ和去乙;窼irT1相互作用機制在自噬調節(jié)中的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春光;生命早期糖皮質激素治療對成年后心臟功能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焦燕;淋巴細胞微粒引起支氣管上皮細胞生長周期阻滯的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3 張晨晨;酸敏感離子通道1a在酸誘導的大鼠關節(jié)軟骨細胞自噬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郭倩;白藜蘆醇保護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自噬途徑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劉玲;外源性NAD~+通過Sirt1-p53通路保護缺氧復氧條件下的H9c2心肌細胞[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敖麗;神經生長因子在離體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及其非神經機制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俞瑩;沉默信息調節(jié)因子1去乙;宿D錄因子-κB在心肌缺血預處理減輕心肌炎癥反應中的作用[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艾能;結核分枝桿菌TB10.4蛋白調節(jié)RAW264.7細胞自噬、炎性因子分泌及其真核表達質粒構建和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D];揚州大學;2013年
9 熊燕;C/EBPβ和FoxO1通過反饋環(huán)和蛋白互作調控豬前體脂肪細胞分化[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
10 張文清;雷帕霉素在BCG感染巨噬細胞過程中的調控作用研究[D];寧夏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琦;蘇舒;王立新;;胞內感染病原體與細胞自噬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3期
2 ;《自然-細胞生物學》:蛋白抗癌與其誘導細胞自噬有關[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0年20期
3 馬泰;孫國平;李家斌;;細胞自噬的研究方法[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12年03期
4 向波;易梅;李小玲;李桂源;;細胞自噬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12年03期
5 邱冬梅;陳莉;;細胞自噬:病理學研究的新熱點[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2年03期
6 孫雅婧;郭青龍;;細胞自噬的研究進展[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2年03期
7 王珂;;細胞自噬與腫瘤治療的初步研究[J];科技風;2012年06期
8 陶冶;任曉峰;;細胞自噬與病毒感染[J];病毒學報;2013年01期
9 高冬梅;汪世平;;細胞自噬分子機制以及與腫瘤及腫瘤治療的研究進展[J];熱帶病與寄生蟲學;2007年01期
10 王寵;張萍;朱衛(wèi)國;;細胞自噬與腫瘤發(fā)生的關系[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赤;陳文捷;楊楊;李華;易述紅;陳規(guī)劃;;老年大鼠肝臟細胞自噬及其移植后改變[A];2013中國器官移植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2 劉杰民;紀云西;蔣歷;黃貴華;鄭超偉;郭超峰;;細胞自噬是探索中醫(yī)藥微觀機制的新思路[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2年
3 李康生;代劍平;;病毒感染與細胞自噬[A];新發(fā)和再發(fā)傳染病防治熱點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楊鍵;鄧玉杰;張曉燕;呂鵬飛;徐俊;楊穎;寧光;;脂肪細胞自噬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意義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5 陳英;樸英杰;;人肝細胞自噬性凋亡的形態(tài)學觀察[A];第十二屆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楊鍵;鄧玉杰;張曉燕;呂鵬飛;徐俊;楊穎;寧光;;脂肪細胞自噬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意義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7 趙穎;楊靜;廖文娟;劉向宇;張輝;王杉;王冬來;馮京南;俞立;朱衛(wèi)國;;胞漿中Fox01引起細胞自噬進而發(fā)揮抑制腫瘤的功能[A];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第七屆全國中青年腫瘤學術會議——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華腫瘤 明日之星”大型評選活動暨中青年委員全國遴選論文匯編[C];2011年
8 陳永;鄒s舠,
本文編號:7139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71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