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AM-1基因敲減對小鼠間充質干細胞免疫調節(jié)能力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VCAM-1基因敲減對小鼠間充質干細胞免疫調節(jié)能力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血管細胞粘附分子 小RNA干擾 基因轉染 間充質干細胞 免疫調節(jié)
【摘要】:目的:利用siRNA技術建立穩(wěn)定低表達血管間粘附分子1(VCAM-1)基因的小鼠間充質干細胞系(C3H10T1/2)并探討其對小鼠間充質干細胞免疫調節(jié)能力的影響。方法:利用基因重組技術構建逆轉錄病毒質粒GV118-VCAM-1-RNAi,應用酶切及測序方法進行相關鑒定,轉染包裝細胞系T293,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C3H10T1/2細胞(C3),應用熒光倒置顯微鏡及流式細胞術檢測轉染效率,淋巴母細胞轉化實驗(LTT)和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檢測其免疫調節(jié)能力。結果:酶切和測序鑒定表明,成功構建了低表達VCAM-1的重組逆轉錄病毒載體GV118-VCAM-1-RNAi,感染C3H10T1/2細胞后,應用熒光顯微鏡和流式細胞術分選獲得穩(wěn)定低表達VCAM-1的間充質干細胞GV118-VCAM-1/C3;LTT和M LR實驗結果顯示,低表達VCAM-1基因的M SC抑制T淋巴細胞增殖的能力顯著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敲減VCAM-1可顯著下調MSC抑制T淋巴細胞增殖的能力。這為進一步研究VCAM-1基因與MSC免疫抑制功能的相關性提供了可靠的實驗基礎。
【作者單位】: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兒科;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基礎醫(yī)學研究所細胞生物學研究室;河北北方學院研究生部;
【關鍵詞】: 血管細胞粘附分子 小RNA干擾 基因轉染 間充質干細胞 免疫調節(jié)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2010CB83360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070996,31171084) 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JCYBJC17100)
【分類號】:R392
【正文快照】: △共同第一作者:倪永青,劉元林為共同第一作者.J Exp Hematol 2015;(3):796-801血管細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molecule-1,VCAM-1),又稱CD106,屬于細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SIGF)成員,主要位于血管內皮細胞及各種白細胞的表面,是一類具有多種生物學活性的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Yuping Feng;Jiao Wang;Shixin Ling;Zhuo Li;Mingsheng Li;Qiongyi Li;Zongren Ma;Sijiu Yu;;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neuronal cells on fetal bov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s a tissue engineered nerve scaffold[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4年22期
2 劉曉丹;劉兵;李秀森;毛寧;;人臍帶靜脈灌注液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和鑒定[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7年05期
3 韓之波;王有為;王濤;池穎;楊舟鑫;及月茹;孟磊;楊萍;韓忠朝;;人胎盤底蛻膜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海梅;張連生;;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細胞增殖的影響及其機制探討[J];癌癥;2009年01期
2 肖炳祥;姜曉丹;徐如祥;鄒志浩;鄒雨汐;;人間充質干細胞免疫原性研究[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06年05期
3 劉沉濤;楊于嘉;謝岷;余小河;王霞;王曉莉;王慶紅;祁伯祥;;源于間充質干細胞的神經(jīng)細胞抑制異體T淋巴細胞增生的實驗研究[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06年10期
4 宋關斌;李曉娜;;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腫瘤細胞的生物學行為的影響[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11期
5 李美山;張成;陳松林;于美娟;張雅妮;王淑輝;熊符;;綠色熒光蛋白和成肌調節(jié)因子在骨髓基質干細胞中的共表達[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09期
6 張華勇,孫凌云;間質干細胞和自身免疫病[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5年05期
7 李翠;王u&;;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0年06期
8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adipose tissues in a 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8年01期
9 王宇玫;夏云峰;張浩;李君;劉潤梅;李良;張津津;翟紅霞;殷亞昕;;不同心臟病患者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培養(yǎng)結果的比較[J];感染.炎癥.修復;2007年04期
10 黃裕立;麥煒頤;;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在心臟再生醫(yī)學中的研究進展[J];國際內科學雜志;2008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Qinjun Zhao;Hongying Ren;Zhongchao Han;;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munomodulatory capability and clinical potential in immune diseases[A];第十四屆全國腫瘤生物治療大會論文集[C];201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曉春;不同來源間質干細胞的分離及多種藥物因素對其生物學特性的影響[D];江蘇大學;2010年
2 李略;人羊膜間充質干細胞向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元樣細胞誘導分化及其鈉離子通道電生理特性的實驗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8年
3 龔勇泉;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小鼠肺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的保護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劉燕;間充質干細胞在肝纖維化形成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5 于靚霞;間充質干細胞輸注治療重癥肌無力的實驗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6 陳剛;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復合nHA/PA66支架材料的骨組織工程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7 司中洲;供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輸注對大鼠移植肝的免疫保護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8 李海芳;β-腎上腺素受體在小鼠MSCs成骨、成脂分化中的作用[D];清華大學;2010年
9 胡克蘇;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大鼠燒傷治療作用及其機制[D];蘇州大學;2011年
10 盤榮貴;同種異基因成骨細胞組織工程骨移植修復兔橈骨骨缺損免疫反應的初步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鵬;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改善糖尿病小鼠結腸動力障礙[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鄒穎;硒對人間充質干細胞和臍靜脈內皮細胞一氧化氮信號的調節(jié)作用[D];暨南大學;2011年
3 艾昊;低劑量X射線照射對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性及基質衍生因子1受體CXCR4表達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1年
4 林若飛;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急性放射性腸道損傷的實驗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董玉生;間質干細胞對人結腸癌細胞SW480侵襲轉移影響的體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張亞楠;GATA-4基因促進5-氮雜胞苷誘導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向心肌分化[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杜明娟;分離鑒定人小涎腺間充質干細胞[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8 張磊;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自然衰老小鼠T細胞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9 崔潔;人肝細胞生長因子基因修飾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任瑞芳;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分離、誘導轉化為成纖維細胞的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Cell viability and dopamine secretion of 6-hydroxydopamine-treated PC12 cells co-cultured with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2年14期
2 張睿婷;韓之波;王濤;孟磊;劉志鵬;李奎;及月茹;楊洲鑫;李揚秋;韓忠朝;;人胎盤絨毛膜來源間充質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10期
3 郭子寬,唐佩弦,劉曉丹,楊靖清,李秀森,陳小三,毛寧;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支持體外造血(英文)[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0年02期
4 韓之波;楊舟鑫;池穎;王有為;王濤;及月茹;楊萍;孟磊;韓忠朝;;人臍帶、胎盤絨毛膜來源間充質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比較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2年03期
5 吳剛;董長超;王光林;高偉強;范紅松;肖文謙;張利;;PLGA-絲素-膠原納米三維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備及細胞相容性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9年08期
6 汪大彬;文益民;藍旭;李輝映;;殼聚糖-藻酸鹽支架復合BMSCs修復急性脊髓損傷的實驗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0年02期
7 劉曉剛;鄧宇斌;蔡輝;;膠質細胞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對猴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神經(jīng)元樣細胞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年10期
8 胡輝;張偉才;黃繼鋒;嚴瓊嬌;殷義霞;李世普;;新型神經(jīng)導管復合材料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相容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年16期
9 潘國強;齊鳳平;徐洪;王相利;;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向神經(jīng)元樣細胞分化前后基因及Ca~(2+)濃度的變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年27期
10 徐麗麗;匡_";張佳;;體外誘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向神經(jīng)元樣細胞分化:兩種方法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年4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燕玲;王燕;賁曉明;周曉玉;苗登順;;表皮生長因子對外周血間充質干細胞原代克隆形成的影響及其傳代后多向分化潛能[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10期
2 ;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與不同來源間充質干細胞的調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年45期
3 李志勇;郭子寬;郭志坤;;釋放膜微粒: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新機制[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2年03期
4 王佃亮;馬萍;王烈明;雷寧;吳誠;;間充質干細胞過濾分離器的研制[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3年08期
5 廖鋒;鄭揚;耿彬;唐朝樞;;促進移植間充質干細胞成骨的研究進展[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3年10期
6 呼瑩,王秋英,馬麗,馬冠杰,姜學英,趙春華;胰腺源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與鑒定[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7 王勁,羅成基,郭朝華,張勇;間充質干細胞與相關因子[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2年05期
8 許琴,朱依純,肖雁冰,田虹;小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及培養(yǎng)[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9 馬麗,呼瑩,馬冠杰,姜學英,趙春華;小鼠真皮間充質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促進造血恢復的研究[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3年06期
10 張明偉,郭子寬,劉曉丹,吳英,侯春梅,毛寧;小鼠骨骼肌源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與培養(yǎng)[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艷菊;胡亮杉;郭坤元;;間充質干細胞對衰老大鼠睪丸的影響[A];第12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2 郭勇;張西正;李瑞欣;張春秋;郭春;張彥軍;閆玉仙;;力學拉伸對經(jīng)5-氮胞苷誘導的間充質干細胞向心肌細胞分化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李力;王海燕;杜娟;賴潔娟;劉慶;黃蘇娜;蔣建新;;直流電刺激對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物理特性的影響實驗研究[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4 馬麗;呼瑩;馬冠杰;姜學英;趙春華;;小鼠真皮間充質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對造血恢復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5 韓欽;劉艷寧;何東南;閆曦;曹瑩;趙春華;;分離和鑒定小腸上皮干細胞及其可塑性與間充質干細胞的比較[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劉曉丹;劉兵;李秀森;毛寧;;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與培養(yǎng)[A];第11次中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7 姜玉玲;喬虹;劉夢雪;李強;孫玉倩;張巾超;;瘦素誘導體外培養(yǎng)大鼠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凋亡[A];2008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系列研討會暨中青年英文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8 肖娜;郭錦鵬;趙秀華;金文靜;盧光t;程臘梅;;不同來源間充質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比較[A];湖南省生理科學會2008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陳廣華;楊婷;付t$t$;苗瞄;金正明;唐曉文;韓悅;何廣勝;仇慧英;馬驍;陳峰;薛勝利;王熒;孫愛寧;吳德沛;;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皮質激素耐藥的難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9例分析[A];第13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11年
10 洪珞珈;趙明明;張宇晶;;間充質干細胞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A];2012年全國微循環(huán)與血液流變學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學術研討會專題報告及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滿學杰;天津濱海新區(qū)建最大間充質干細胞生產(chǎn)基地[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2 滿學杰;津昂賽打造間充質干細胞生產(chǎn)基地[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8年
3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輸血科 李忠俊 整理 吳劉佳;間充質干細胞研究又見新方法[N];健康報;2013年
4 上海生科院 上海交大醫(y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 曹楷;間充質干細胞:干細胞中的孫悟空[N];上?萍紙;2014年
5 記者 陳建強;首家間充質干細胞庫在津建成[N];光明日報;2006年
6 記者 馮國梧;細胞產(chǎn)品國家工程中心建設方案獲準[N];科技日報;2007年
7 實習生 劉霞;間充質干細胞有望用于面部整形[N];科技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王新佳;我國“原始間充質干細胞”注射液進入臨床研究[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5年
9 馮國梧;全球首個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庫規(guī)模化運營[N];科技日報;2008年
10 劉瑩清;全球首個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庫泰達規(guī)模運營[N];北方經(jīng)濟時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亮;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增強骨形態(tài)形成蛋白9介導的間充質干細胞成骨分化及成骨作用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鄭宗梅;脂肪間充質干細胞作為骨組織工程種子細胞的實驗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6年
3 王憲英;腦組織微環(huán)境及神經(jīng)甾體對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李曉東;牙胚間充質干細胞在不同條件下牙向分化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5 郭虹;胎兒多種組織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征及胎兒骨髓血液血管干細胞特性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3年
6 侯靜;間充質干細胞在輻射損傷后干性維持的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7 袁茵;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不同類型腫瘤細胞惡性表型的調控作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8 來曉瑜;一個新的人間充質干細胞特異性表面抗原的鑒定和間充質干細胞亞群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9 韓春;牙根發(fā)育期相關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10 孫念政;胎盤間充質干細胞誘導分化為胰島素分泌細胞及其對糖尿病鼠降糖作用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敏;羊膜間充質干細胞克隆的分離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
2 蘇曉華;牛胎肝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生物學特性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3 鄧長卿;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性及功能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4 楊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鑒定[D];吉林大學;2013年
5 馬云鵬;應用大塊平鋪法對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傳代、凍存及復蘇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那仁格日勒;溶血磷脂酸抑制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凋亡及其分子機理[D];內蒙古大學;2013年
7 王黎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分泌蛋白表達譜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8 唐秋靈;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向男性生殖細胞分化的研究[D];汕頭大學;2008年
9 徐小霞;人胎盤絨毛層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培養(yǎng)的優(yōu)化及生物學特性的初步分析[D];蘇州大學;2009年
10 王建軍;成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體外長期培養(yǎng)及成骨潛能的實驗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5454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54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