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堿對糖尿病大鼠牙周炎影響的實驗觀察
發(fā)布時間:2021-04-19 03:54
目的:驗證小檗堿是否有助于治療大鼠糖尿病伴發(fā)牙周炎。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隨機等分為3組,即對照組(C組)、小檗堿組(B組)和糖尿病組(D組)。B組和D組采用高糖飲食+鏈脲佐菌素構(gòu)建大鼠糖尿病模型;建模后第3天,B組給予小檗堿灌胃(300 mg/kg,1次/d),C組和D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灌胃。監(jiān)測B組小檗堿血藥濃度動態(tài)變化和所有大鼠的體重及空腹血糖變化。第8周所有大鼠安樂死,Micro-CT掃描并三維重建左側(cè)上頜骨,測量磨牙牙槽骨吸收值和頜骨微觀骨形態(tài)學參數(shù)值;制備磨牙硬組織切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對破骨細胞進行計數(shù);采集右側(cè)第一、二磨牙齦下菌斑,行16S rDNA測序和菌群多樣性分析;取游離齦(20 mg),ELISA法檢測TNF-α和IL-1β的含量。結(jié)果:①血藥濃度分別在給藥后第1 h和3 h達到峰值。②C組體重不斷增加,D組和B組則逐漸減輕;③血糖含量、炎癥因子含量、破骨細胞數(shù)量、牙槽骨吸收值比較,C組<B組<D組(P<0.05);④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數(shù)目比較,C組>B組>D組(P<0.05);骨小梁間隙則是D組>...
【文章來源】:口腔頜面外科雜志. 2019,29(04)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儀器與試劑
1.2 實驗方法
1.2.1 分組、建模和給藥
1.2.2 血藥濃度、體重及空腹血糖監(jiān)測
1.2.3 Micro CT掃描
1.2.4 ELISA
1.2.5 破骨細胞染色
1.2.6 16S rDNA分析
1.2.7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jié)果
2.1 各組血藥濃度、體重及血糖變化
2.2 不同組間牙槽骨吸收量及微觀骨形態(tài)學參數(shù)
2.3 炎癥因子含量和破骨細胞數(shù)量
2.4 齦下菌群多樣性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牙周病和植體周病國際新分類簡介[J]. 郭淑娟,劉倩,丁一.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9(02)
[2]比較研究小檗堿鼻腔給藥與口服給藥的血藥濃度和腦組織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生物利用度[J]. 魏世超,王開富,鄒欣,胡晟,徐麗君,姜淑君,李井彬,陸付耳.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8(05)
[3]慢性牙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唾液及齦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檢測臨床研究[J]. 蘇娟娟,薛鵬.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8(02)
[4]中國人群慢性牙周炎患者齦下菌斑中的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分析[J]. 李沫,沈陸,漆正楠,唐子圣,秦勝營.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17(06)
[5]胰島素和小檗堿對Ⅱ型糖尿病大鼠鈦種植體骨整合的影響[J]. 朱文忠,張春寶,越野,宋鑫磊.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7(05)
[6]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shù)治療前后齦下菌群的變化[J]. 趙紅,王新林,呂治,王冬青,蘇建榮.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7(03)
[7]HepG2細胞胰島素抵抗模型建立及鹽酸小檗堿改善胰島素抵抗的實驗研究[J]. 龔菂,李芬,鄒欣,王定坤,陸付耳,王開富.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6(12)
[8]黃連中生物堿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王利紅,唐文照,辛義周.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5(04)
[9]Ⅱ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齦下菌斑微生物群落分析[J]. 黃婧,劉大力,何智妍,梁景平.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4(08)
[10]17種中藥提取物對6種牙周可疑致病菌的體外抑菌實驗[J]. 朱彩蓮,李鳴宇. 上?谇会t(yī)學. 2006(04)
碩士論文
[1]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檢測[D]. 馬麗.中國醫(yī)科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146780
【文章來源】:口腔頜面外科雜志. 2019,29(04)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儀器與試劑
1.2 實驗方法
1.2.1 分組、建模和給藥
1.2.2 血藥濃度、體重及空腹血糖監(jiān)測
1.2.3 Micro CT掃描
1.2.4 ELISA
1.2.5 破骨細胞染色
1.2.6 16S rDNA分析
1.2.7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jié)果
2.1 各組血藥濃度、體重及血糖變化
2.2 不同組間牙槽骨吸收量及微觀骨形態(tài)學參數(shù)
2.3 炎癥因子含量和破骨細胞數(shù)量
2.4 齦下菌群多樣性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牙周病和植體周病國際新分類簡介[J]. 郭淑娟,劉倩,丁一.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9(02)
[2]比較研究小檗堿鼻腔給藥與口服給藥的血藥濃度和腦組織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生物利用度[J]. 魏世超,王開富,鄒欣,胡晟,徐麗君,姜淑君,李井彬,陸付耳.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8(05)
[3]慢性牙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唾液及齦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檢測臨床研究[J]. 蘇娟娟,薛鵬.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18(02)
[4]中國人群慢性牙周炎患者齦下菌斑中的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分析[J]. 李沫,沈陸,漆正楠,唐子圣,秦勝營.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17(06)
[5]胰島素和小檗堿對Ⅱ型糖尿病大鼠鈦種植體骨整合的影響[J]. 朱文忠,張春寶,越野,宋鑫磊. 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7(05)
[6]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shù)治療前后齦下菌群的變化[J]. 趙紅,王新林,呂治,王冬青,蘇建榮.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7(03)
[7]HepG2細胞胰島素抵抗模型建立及鹽酸小檗堿改善胰島素抵抗的實驗研究[J]. 龔菂,李芬,鄒欣,王定坤,陸付耳,王開富.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6(12)
[8]黃連中生物堿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王利紅,唐文照,辛義周.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5(04)
[9]Ⅱ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齦下菌斑微生物群落分析[J]. 黃婧,劉大力,何智妍,梁景平.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4(08)
[10]17種中藥提取物對6種牙周可疑致病菌的體外抑菌實驗[J]. 朱彩蓮,李鳴宇. 上?谇会t(yī)學. 2006(04)
碩士論文
[1]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檢測[D]. 馬麗.中國醫(yī)科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1467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31467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