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二醇對失血性休克家兔肝腎的保護作用
【部分圖文】:
,通過回輸和抽血維持血壓在40mmHg上下,即休克Ⅱ期.維持1h后,分別從頸靜脈輸血、輸液進行治療.雌二醇預防組:血液回輸+補液(失血量的2倍);山莨菪堿治療組:血液回輸+山莨菪堿2.5mg/kg+補液(失血量的2倍);雌二醇治療組:雌二醇(500μg,皮下注射)+血液回輸+補液(失血量的2倍);生理鹽水治療組:血液回輸+補液(失血量的2倍);模型組,不進行治療.見圖1.實驗各時間段頸動脈留存休克前、休克Ⅱ期1h、治療后2h的血液樣本.圖1家兔飼養(yǎng)及造模過程Fig.1Theprocessoffeedingandmodeling1.4微循環(huán)觀察應用BI-2000微循環(huán)儀觀察家兔腸黏膜血管數(shù)量、血管壁變化、血流流態(tài)及血細胞聚集情況.1.5HE染色在預定時間段給家兔放血,取肝、腎,肝葉、腎均沿矢狀面剖開,4%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厚5μm,HE染色,光學顯微鏡對比觀察各組器官的組織變化.1.6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各器官組織內IL-6表達及巨噬細胞浸潤采用雙盲法閱片,由兩個病理醫(yī)師獨立完成.結果判定IL-6和CD68胞漿表達黃色或棕褐色顆粒為陽性表達.評分標準:選擇染色均勻的區(qū)域,每張切片中隨機選取高倍視野(×400)10個,每個視野計數(shù)100個細胞,記錄陽染細胞的數(shù)量,累計相加各個視野的陽性細胞總數(shù),再計算細胞的陽性率.陽性細胞數(shù)≥10%為(+),陽性細胞數(shù)<25%判定為1分,26%~50%為2分,51%~74%為3分,>75%為4分.細胞染色強度(根據(jù)著色細胞占視野細胞的百分率)分為4個等級:無染色0分,淡黃色1分,棕黃色2分,深褐色3?
呈缺氧狀態(tài),并黏附聚集在血管壁上,鏡下可見血管壁增厚、變形,終末小血管徹底斷流.見圖2C.雌二醇預防組家兔血液流態(tài)及血管變化總體要優(yōu)于其他組別,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2D.治療2h后,各組家兔腸系膜微循環(huán)逐漸恢復,治療過程中可見血液再灌注,淤積在血管內及血管壁上的血液團塊逐漸被沖走,血管充盈,血液流態(tài)逐漸恢復到線粒流,終末小血管逐漸恢復,血液充盈,雌二醇預防組和山莨菪堿治療組家兔血液流態(tài)明顯優(yōu)于其他組別(P<0.05).見圖2E,2F.圖2家兔腸系膜微循環(huán)各時間節(jié)點狀態(tài)Fig.2Thetimenodesofmesentericmicrocirculationinrabbits2.2病理學觀察2.2.1肝組織病理學觀察HE染色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各組家兔肝組織的病理學改變:模型組肝組織內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肝索崩解,肝細胞壞死,肝竇內充滿血漿樣物質.見圖3A.生理鹽水治療組和雌二醇治療組有大量的炎細胞浸潤,肝細胞水腫、變性,肝索崩解,生理鹽水治療組較雌二醇治療組病變程度重,其肝細胞出現(xiàn)水樣變.見圖3B、3C.山莨菪堿治療組和雌二醇預防組肝細胞深染、水腫,有少量的炎細胞浸潤,肝索形態(tài)稍有改變.見圖3D,3E.圖3家兔肝組織HE染色(×400)Fig.3HEstainingofrabbitlivertissue2.2.2腎組織病理學觀察HE染色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各組家兔腎組織的病理學改變:模型組腎小管上皮細胞水腫、變性壞死,腎小管腔內有大量物質滲出.見圖4A.生理鹽水治療組及雌二醇治療組腎小管上皮細胞排列紊亂,管腔內有血漿樣云絮狀物質滲出.見圖4B,4C.山莨菪堿治療組和雌二醇預防組腎小管上皮細胞?
ationinrabbits2.2病理學觀察2.2.1肝組織病理學觀察HE染色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各組家兔肝組織的病理學改變:模型組肝組織內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肝索崩解,肝細胞壞死,肝竇內充滿血漿樣物質.見圖3A.生理鹽水治療組和雌二醇治療組有大量的炎細胞浸潤,肝細胞水腫、變性,肝索崩解,生理鹽水治療組較雌二醇治療組病變程度重,其肝細胞出現(xiàn)水樣變.見圖3B、3C.山莨菪堿治療組和雌二醇預防組肝細胞深染、水腫,有少量的炎細胞浸潤,肝索形態(tài)稍有改變.見圖3D,3E.圖3家兔肝組織HE染色(×400)Fig.3HEstainingofrabbitlivertissue2.2.2腎組織病理學觀察HE染色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各組家兔腎組織的病理學改變:模型組腎小管上皮細胞水腫、變性壞死,腎小管腔內有大量物質滲出.見圖4A.生理鹽水治療組及雌二醇治療組腎小管上皮細胞排列紊亂,管腔內有血漿樣云絮狀物質滲出.見圖4B,4C.山莨菪堿治療組和雌二醇預防組腎小管上皮細胞排列較整齊,管腔內滲出物少,雌二醇預防組腎小管上皮細胞部分深染.見圖4D,4E.圖4家兔腎組織HE染色(×40)Fig.4HEstainingofrabbitkidneytissue2.3肝、腎組織內IL-6表達及巨噬細胞的浸潤情況2.3.1IL-6在肝組織內表達情況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顯示:胞質表達棕黃色或棕846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20卷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吳煥;龔時鵬;劉士三;姚碩;劉倩倩;余艷紅;;雌激素對失血性休克孕兔發(fā)生急性肺損傷的影響及其機制[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5年07期
2 杜春奇;王嶺梅;董荔;藺習鳳;柴靜;刁國宣;;限制性液體復蘇在嚴重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15年17期
3 趙清杰;朱琳楠;丁文軍;趙勇;;巨噬細胞極化與細胞代謝的相互調控[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5年03期
4 曾莎青;張達雄;徐亮;王育斌;;雌激素對失血性休克犬腎功能的影響[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5年01期
5 趙丕文;牛建昭;David Yue-Wei Lee;孫麗萍;陳夢;陶仕英;;雌激素、雌激素受體與心血管疾病[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2年11期
6 閔維雄;徐亮;王育斌;袁世熒;;醋酸鈉林格氏液對犬失血性休克復蘇過程中血流動力學及血乳酸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2年11期
7 王君;高美華;;急性創(chuàng)傷出血病人IL-6、IL-8和TNF-α的檢測[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桂丹;肖曉山;;生脈注射液對失血性休克促炎因子TNF-a和IL-6影響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醫(yī)院;2009年05期
9 盛志勇,李國平;雌激素對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腸道細菌移位的影響[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薛鑫;不同類型液體復蘇對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大鼠復蘇后血清中IL-8與TNF-α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8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冬梅;廖艷丹;;1例再生障礙性貧血伴出血性休克的急救護理體會[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7年23期
2 鄧建軍;;限制性液體復蘇對ICU多發(fā)傷休克患者復蘇質量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7年16期
3 危先江;方小勤;童玲;;不同液體復蘇方法對產(chǎn)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臟器功能和炎癥介質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7年05期
4 王波;江海;鄧毛;彭美紅;魏遠福;;不同液體復蘇模式對重癥胸部創(chuàng)傷合并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6年08期
5 陳忠軍;沈昊;周家杰;王育斌;;白細胞介素-17A在大鼠腎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6年02期
6 徐志鵬;左國平;靳建亮;;巨噬細胞異質性及其在炎癥調控中的研究進展[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5年12期
7 羅晶晶;胡嘯玲;;液體復蘇治療失血性休克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年13期
8 劉冬;曹志然;劉斌;;醋酸鈉林格注射液糾正失血性休克代謝性酸中毒的臨床效果[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5年02期
9 王俊華;;醋酸鈉林格注射液用于108例手術患者的液體治療有效性評價[J];中國藥業(yè);2015年06期
10 曾莎青;張達雄;王育斌;徐亮;李華;;促紅細胞生成素對失血性休克犬腎功能的影響[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5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閔維雄;徐亮;王育斌;袁世熒;;醋酸鈉林格氏液對犬失血性休克復蘇過程中血流動力學及血乳酸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2年11期
2 李政軍;邢向孌;黃琳;;“小容量復蘇”對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復蘇成功率、輸液量和時間的影響[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2年06期
3 黃莉萍;余艷紅;盛超;龔時鵬;;限制性液體復蘇產(chǎn)兔失血性休克對腸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4 張鐵營;;30例危重病患者血乳酸測定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年07期
5 張玉坤;彭科;王麗娜;陳軍;詹英;;ICU患者應激性血糖、血乳酸、APACHEⅡ評分與預后相關性研究[J];山東醫(yī)藥;2010年36期
6 周曉彬;紀新強;徐莉;;醫(yī)用統(tǒng)計學軟件PPMS 1.5的組成和應用特點[J];齊魯醫(yī)學雜志;2009年01期
7 田利華;胡耑;白祥軍;周錫淵;趙鴻;;創(chuàng)傷后細胞損傷的監(jiān)測與評價[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8年06期
8 衛(wèi)臨菊;賈衛(wèi)青;李建珍;張?zhí)粕?孟潔;;生脈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33例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下半月刊);2008年01期
9 陳輝霖;謝梅;陳婉茜;韓宏彥;;急性失血及失血性休克IL-1、IL-6和TNF的臨床分析[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7年04期
10 何亮;錢燕寧;;外科創(chuàng)傷后炎性反應和免疫抑制[J];醫(yī)學綜述;2007年1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魏芳;超聲造影定量分析失血性休克液體復蘇肝血流灌注變化的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7年
2 徐月亮;限制性液體復蘇治療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臨床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麗娟;吳殿秀;王振江;葛賀;張瑩;李春穎;劉艷波;;雌二醇對失血性休克家兔肝腎的保護作用[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年05期
2 岳屹立,常立功,周洪偉,李和泉;失血性休克家兔腸系膜微循環(huán)變化[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92年05期
3 趙亮;羅林;翟建賓;劉新鳳;鮑玫;肖穎彬;;失血性休克復蘇延遲兔模型的構建[J];臨床誤診誤治;2016年06期
4 周其全,高鈺琪;高原失血性休克與微循環(huán)障礙[J];中國微循環(huán);2002年05期
5 ;MCI-154抗失血性休克效應[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1年11期
6 王明澤,王冬梅,王農(nóng);失血性休克兔血清一氧化氮含量變化的實驗研究[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7 劉懷瓊;;失血性休克時電解質和水的代謝改變[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1987年03期
8 朱舜麗,劉冰懷,陳全珠,邵慶蘭,黃振信,馬如純;失血性休克血漿兒茶酚胺系統(tǒng)的實驗研究[J];科學通報;1988年13期
9 王建中,張建龍,郭炯;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RES)抑制致失血性休克兔肺損傷的實驗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88年03期
10 朱舜麗,劉冰懷,陳全珠,邵慶蘭,黃振信,馬如純;家兔失血性休克時血漿兒茶酚胺系統(tǒng)的含量變化[J];動物學雜志;1989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育瑆;重癥失血性休克及復蘇條件下大鼠VAP-1表達規(guī)律及調控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艷序;內質網(wǎng)應激在雌激素減輕失血性休克大鼠腸損傷中的作用[D];河北北方學院;2018年
2 康安羚;雌激素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腸系膜淋巴管收縮功能的作用[D];河北北方學院;2018年
本文編號:28618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86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