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低pH孵放法滅活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中脂包膜病毒效果比較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毒株及細胞
1.2 樣品
1.3 主要試劑
1.4 病毒滅活及滅活效果檢測
1.5兩種低pH孵放法中VSV及PRV滅活效果的檢測
1.6 低p H孵放法滅活IVIG的特異性細胞病變檢測
1.7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jié)果
2.1 經(jīng)典工藝低pH孵放法中VSV及PRV滅活效果
2.2 新工藝低pH孵放法中VSV及PRV滅活效果
2.3 低p H孵放法滅活IVIG的特異性細胞病變
3 討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劍鋒;英志芳;徐康維;李長貴;;兩種低pH孵放法滅活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中脂包膜病毒效果比較[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9年08期
2 王劍鋒;英志芳;李長貴;;辛酸鹽滅活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中脂包膜病毒效果驗證的研究[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11年02期
3 陳國懷;劉大東;高鴻飛;金紅燕;羅廣;席仲興;;丙型副傷寒沙門菌的滅活工藝[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15年02期
4 彭吾訓;王蕾;鄧進;龔躍昆;趙學凌;李彥林;李世和;;微波滅活建立兔股骨頭壞死模型:最適宜滅活溫度和作用時間的篩選(英文)[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年02期
5 余芬;孫明波;周健;高娜;伍胤杰;梁疆莉;姬光;禇嘉祐;;運用鏈特異性RT-PCR法進行脊髓灰質(zhì)炎滅活疫苗的滅活驗證[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6 董慧;焦新安;潘志明;殷月蘭;孫林;劉松婷;;γ-輻射與常規(guī)方法滅活產(chǎn)單核細胞李斯特菌對小鼠免疫原性的比較[J];微生物學報;2009年02期
7 徐巖英;;我國學者有關NF-κB通路滅活新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J];自然科學進展;2008年09期
8 楊紅育,耿忠華,陳立新,張洪超,江波,李淑玉,康輝,聶榮國,陳維金;采用低pH法滅活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中的病毒[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4年05期
9 張秋玉;史媛;林錦驃;葛瑜;吳娟娟;張壯壯;沈佰華;張艷;李寧麗;王利;;滅活自體T細胞增強小鼠免疫功能作用機制的研究[J];現(xiàn)代免疫學;2009年05期
10 劉馨;張永欣;孫茂盛;;猴輪狀病毒的滅活、純化及抗原性鑒定[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延麗;滅活病毒及病毒樣顆粒的結(jié)構(gòu)表征和穩(wěn)定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過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思成;滅活輪狀病毒與滅活甲肝病毒聯(lián)合疫苗的制備及免疫學效果評價[D];昆明醫(yī)學院;2011年
2 于潔;滅活的雙歧桿菌抗腸源性感染的實驗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3 薛海龍;pH和游離血紅蛋白對體外培養(yǎng)嗅鞘細胞存活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4 王娟;環(huán)境pH值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藥物敏感性的影響及機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年
5 宋莉莉;細胞外pH值對培養(yǎng)的主動脈平滑肌細胞膜電位及鉀通道活動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6 劉新建;SARS-CoV實驗滅活疫苗免疫效果評價及體外抗SARS-CoV藥物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7 隋元媛;Vero細胞乙型腦炎滅活疫苗制備過程中制造工藝及檢定技術的優(yōu)化[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張艷麗;健康青年生理性十二指腸胃反流24h胃內(nèi)pH和膽汁水平監(jiān)測[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2年
9 李正平;山羊呼吸道相關淋巴組織及鼻腔吸收滅活病毒的形態(tài)學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10 盧瀟;氯喹在紅內(nèi)期滅活全蟲疫苗抗紅內(nèi)期/紅外期中的作用及機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466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84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