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老年人中患病率高、危害性大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最常見的一種老年期癡呆。隨著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加劇,該疾病已居于老年人死亡原因的前幾位。目前,AD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未完全闡明,尚缺乏有效的治療途徑。清開靈是臨床常用中藥制劑之一,對中風急性期為主的中醫(yī)腦病臨床療效顯著。一系列藥學及藥效學研究已證實清開靈含有超過60種復合物,并發(fā)現(xiàn)黃芩苷、梔子苷和膽酸是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前期研究提取黃芩苷、梔子苷和膽酸制成精制清開靈,發(fā)現(xiàn)精制清開靈可替代清開靈在中風患者中的治療作用,并基于“毒損腦絡”理論,在中風后血管性癡呆的臨床治療中亦顯示出良好的治療功效。由于AD和血管性癡呆具有共同的危險因素,病理改變也相互重疊,并且隨著中醫(yī)對AD發(fā)病機理更深入的認識,發(fā)現(xiàn)“毒損腦絡”同時是AD發(fā)生發(fā)展的核心,提示基于“解毒通絡”治法,精制清開靈可能對AD亦有治療作用。 目的:本研究從行為學、組織病理學、神經(jīng)影像學以及基因表達不同層面綜合評價國家重點中藥保護品種清開靈有效組份(精制清開靈)基于“解毒通絡”法治療AD的有效性和其作用機制,進一步探討“毒損腦絡”理論及“解毒通絡”法在AD中醫(yī)研究領域中的意義,為今后尋找有效治療AD中藥及提高中醫(yī)藥藥物療效方而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選擇雄性SD大鼠(體重250-300克)用基底前腦注射鵝蒿蕈氨酸(IBO)法建立大鼠癡呆模型,并設立對照組、模型組和藥物組。藥物組大鼠在造模第三天起給予精制清開靈(1.25mg/ml黃芩苷,6.25mg/mL的梔子苷,和1.75mg/mL的膽酸)灌胃給藥,給藥劑量每十3ml/kg。對照組和模型組大鼠造模后灌服等量生理鹽水。連續(xù)灌胃給藥一個月后,開始Morris水迷宮行為學實驗。選擇隱蔽平臺實驗和反向平臺試驗評估造模是否成功并評價精制清開靈是否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空間學習記憶能力。完成Morris水迷宮行為學實驗第二天進行FDG-PET檢查,從神經(jīng)影像學方而評估精制清開靈是否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腦葡萄糖能量代謝水平。之后,三組各隨機選擇1只大鼠用于組織學檢查,光鏡下觀察精制清開靈對海馬神經(jīng)元的結構變化的影響。其余大鼠進行DNA芯片和免疫印跡分析,從分子水平和蛋白質水平評價藥物療效和作用機制。 結果:精制清開靈可顯著改善基底前腦注射鵝蒿蕈氨酸引起的認知、腦功能影像和腦組織學形態(tài)的異常。 Morris水迷宮行為學實驗結果顯示,隱藏平臺實驗中,逃避潛伏期的時間效應(F4,108=18.178,P0.001)和組效應(F2,27=41.426,P0.001)顯著。模型組潛伏期和游泳距離明顯長于(P0.001)對照組和藥物組。反向平臺實驗中,逃避潛伏期的時間效應和組效應均顯著(F2,54=12.607,P0.001;F2,27=23.013,P0.001,模型組、藥物組與對照組比較P0.001)。游泳速度各組之間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 FDG-PET檢查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眾多的大腦區(qū)域的FDG-PET信號顯著下降。受影響的區(qū)域包括前核、海馬、中腦、雙側初級皮質、嗅球和下丘腦的左側,伏隔核右側皮質(P0.05)。與模型組相比,藥物組左側嗅球和左前核的FDG-PET信號下降程度相對減小,此外,左海馬FDG-PET信號顯著增加(P0.05) 光鏡下觀察海馬組織結構變化發(fā)現(xiàn),對照組海馬CA1區(qū)的神經(jīng)元呈有序排列,沒有明顯的細胞形態(tài)異常。模型組的神經(jīng)元排列異常,細胞質發(fā)生變性、細胞壞死(核固縮和核溶解等),細胞數(shù)量減少等,另外有膠質細胞增多表明有炎癥反應的產(chǎn)生。藥物組細胞形態(tài)和組織結構基本恢復正常,膠質細胞減少。 DNA微陣列分析與免疫印跡分析結果顯示,與模型組相比,藥物組19個基因的表達顯著改變(P0.05或P0.01)。其中11個基因與神經(jīng)保護作用和神經(jīng)發(fā)生相關,8個基因與抗氧化、蛋白降解、膽固醇的代謝、血管生成、應激反應、和凋亡等相關。除了與細胞凋亡相關的基因下調(diào),其它基因表達上調(diào)。此外我們選擇在預防AD有著重要的作用的5個基因TRH, EGF, CRBP1, CBR1, ACE進行蛋白質印跡技術驗證結果表明,與模型組相比藥物組的5個基因蛋白表達水平顯著增加(P0.05或P0.01),結果與DNA微陣列的結果一致。 結論:精制清開靈可改善由基底前腦注射鵝膏蕈氨酸引起癡呆,這種改善的作用機制可能通過精制清開靈可以調(diào)節(jié)多種涉及保護神經(jīng)元、促進神經(jīng)再生方面起關鍵作用的通路作用實現(xiàn),此外,也與精制清開靈的抗氧化作用、抗蛋白質降解等作用相關。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285.5;R-332;R277.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鶴;朱陵群;張文生;王碩仁;牛福玲;崔巍;;丹參素對缺氧/缺糖損傷的神經(jīng)細胞線粒體膜電位和凋亡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6年06期
2 蘇芮;韓振蘊;范吉平;;復方蓯蓉益智膠囊對癡呆老齡大鼠海馬MARCKS mRNA表達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年04期
3 崔景彬,鄢文海,王建枝,李開榮,王俊萍;維甲酸和EGF對大鼠腦胚胎神經(jīng)干細胞增殖和分化的影響[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03年01期
4 崔金濤,劉悅平;中醫(yī)藥治療老年癡呆病近況[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1年09期
5 肖苗苗;;中醫(yī)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學報;2012年05期
6 鐘相根,李澎濤,王永炎;清開靈有效組分對缺血腦組織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含量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7 王永炎,常富業(yè),楊寶琴;病絡與絡病對比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8 鄭璐;邱蕾;張瑤;馮天驕;于建春;張占軍;;遠志皂苷對快速腦老化鼠學習記憶能力的改善及對神經(jīng)遞質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9 蘇芮;韓振蘊;范吉平;;基于“毒損腦絡”理論的老年性癡呆中醫(yī)病機探討[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10 馮靖涵;蔡寶昌;過偉峰;何媛媛;;中醫(yī)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實驗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徐麗榮;清開靈有效組分干預缺血性中風細胞粘附機制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2 張占軍;基因表達譜權衡清開靈組分配伍治療腦缺血藥效特征分析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唐卉凌;腦缺血血腦屏障基底膜損傷及新清開靈對其保護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2 張金鈴;清開靈有效組分及配伍抗神經(jīng)元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鈣相關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
26519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65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