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痘病毒載體改造及其對HIV重組疫苗免疫原性的影響
[Abstract]: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induce persistent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and strong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to replicate in the cytoplasm without the risk of integration into the genome, and to accommodate large fragments of foreign genes, poxvirus has been used in the study of HIV vaccine. Improving the immune response and overcoming the preexisting vector response are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clinical trials of poxvirus vector vaccine. In this study, gag-pol and env of HIV-1 CN54 were selected as immunogen, and the immunogenicity of recombinant vaccine of poxvirus was detected by introducing IL-12,IL-15,GM-CSF of mice. The result was that the three cytokines did not affect the intensity of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The cytokine mIL-15 prolonged the cell reaction time stimulated by the vector vaccine, mGM-CSF prolonged the humoral reaction time and prolonged the cell immune response time to a small extent. Cytokine mIL-12,VTKgpemIL-15 VTKgpemGM-CSF combined immunization and VTKgpemIL-12 and VTKgpemGM-CSF combined immunization had no effect on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ity. Deletion of A 33 inhibited intercellular transmission, increased EEV secretion and enhanced extracellular 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Changing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in vivo may overcome the pre-storage carrier reac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missing A 33 can partially overcome the pre-storage carrier reaction. At the same time, VTKgpe A 33 induced a higher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in untested mice. After the second strengthening of VTKgpe, th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of VTKgpe was enhanced and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the vector was inhibited to a certain extent because the previous immunization did not produce A33 antibody. This study laid a foundation for obtaining the replicative Temple of Heaven vector which has good immunogenicity and can overcome the anti-carrier reaction.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3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卉娟;治療性及預防性HIV疫苗的前景和挑戰(zhàn)[J];國外醫(yī)學.預防.診斷.治療用生物制品分冊;2003年06期
2 黃維金;張春濤;趙晨燕;王佑春;;HIV疫苗小鼠免疫原性檢測方法的初步建立[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0年04期
3 鄭繼平;郭桂英;韋雙雙;周海龍;張兆山;;不同培養(yǎng)基對腸毒素大腸桿菌載體疫苗株免疫原性的影響[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4 Desjeux P ,管立人;利什曼原蟲和HIV合并感染692例病人的回顧性流行病學分析[J];國外醫(yī)學.寄生蟲病分冊;1997年06期
5 劉雅琴,曾常茜,王冰梅,于力,陳鳳岐,邢曉秋;濾泡樹狀突細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04期
6 程曉莉,蘇斌,馬平,吳榮璋,王莉麗,何建剛;安徽省1995—1999年HIV哨點監(jiān)測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0年03期
7 張燕;2001年末HIV/AIDS全球形勢[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02年04期
8 方學松,林楚炎,肖亮創(chuàng),張健民;ISO/IEC 17025在建立HIV抗體初篩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中的應用[J];中國國境衛(wèi)生檢疫雜志;2002年03期
9 王昌敏,錢文清,夏志剛,楊忠禮;HIV感染者肝功能損害的臨床實驗研究[J];地方病通報;2003年04期
10 于藝;避孕方法對預防性傳播疾病感染的利弊[J];國外醫(yī)學.計劃生育分冊;199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輝;;HIV抗體陽性卡氏肺孢子蟲肺炎一例[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馮連貴;丁賢彬;盧戎戎;徐世明;郭曉嘉;楊明芳;徐靜;鄭建瓊;;青年學生中男男性行為人群HIV、梅毒感染率及估計HIV發(fā)病率的趨勢分析[A];重慶市預防醫(yī)學會2010年論文集[C];2011年
3 毛青;;HIV/HCV合并感染時病毒間相互作用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國熱帶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趙紅心;;如何調整抗HIV治療方案[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國熱帶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5 張彤;焦艷梅;吳昊;;HIV早期感染細胞因子水平與疾病進程相關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國熱帶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6 董繼鵬;李洪娟;劉穎;王健;;273例HIV/AIDS人群臟腑熱態(tài)特征分析及其臨床意義[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分會第八次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魯偉;李麗松;殷迎春;毛永惠;湯文山;陳粵麗;孫紹洪;劉鴻斌;孟麗蕊;徐穩(wěn);向文蔚;白園;黃金蓮;李雙華;夏紅;楊婧婷;鄒芳;張艷芬;;口腔頜面部為首發(fā)癥狀的HIV感染病例臨床分析[A];玉溪市醫(yī)學會第九屆口腔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馬海莉;陳璐;;昆明地區(qū)70名獻血者HIV感染情況及行為特征分析[A];中國輸血協(xié)會第五屆輸血大會論文專集(摘要篇)[C];2010年
9 姚嵩;史四九;張澤坤;;安徽省HIV/AIDS患者異煙肼結核預防性治療初步研究進展[A];2011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鄭毓芳;潘承恩;劉莉;張仁芳;齊唐凱;王江蓉;盧洪洲;;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2640例自愿檢測HIV抗體人員總結[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國熱帶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方日報記者 徐滔 鐘鍇 實習生 張芳圓;HIV自測— 恐艾人群的無效療傷[N];南方日報;2011年
2 本報特約撰稿 謝小軍 微生物學博士;三十年苦戰(zhàn)HIV[N];大眾科技報;2011年
3 駐京記者 賈巖;HIV快速診斷新秀登場[N];醫(yī)藥經濟報;2011年
4 劉霞;美找出骨髓細胞抵抗HIV感染的關鍵蛋白[N];科技日報;2011年
5 王迪;HIV藥物繁榮背后藏隱憂[N];醫(yī)藥經濟報;2011年
6 段文利;淚腺、淚液等可能為HIV病毒“新?lián)c”[N];科技日報;2011年
7 吳階平醫(yī)學基金會肝病防治指導委員會主任 王釗;HBV傳染性是HIV的50倍[N];健康報;2011年
8 記者 熊燕;新型抗HIV藥物研究取得進展[N];云南日報;2010年
9 常麗君;17種新型強效廣譜HIV抗體閃亮登場[N];科技日報;2011年
10 健康時報記者 劉永曉;面對千名HIV感染者[N];健康時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美娟;天壇痘病毒載體改造及其對HIV重組疫苗免疫原性的影響[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
2 張明順;中國HIV-1包膜蛋白中和免疫原性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傅卓華;德宏州HIV感染狀況不一致夫妻和農村社區(qū)居民性行為網(wǎng)絡與艾滋病流行病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4 藍光華;南寧市男男性行為隊列人群HIV感染相關因素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馮婷婷;新型宿主因子在HIV感染和復制中作用及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陳軍;HIV感染中髓樣樹突狀細胞數(shù)量減少的機制及功能改變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7 楊勁;HIV-1潛伏感染相關分子篩查與轉錄調控[D];浙江大學;2013年
8 井申榮;微載體制備甲肝滅活疫苗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0年
9 田利光;我國艾滋病高流行地區(qū)HIV與腸道寄生蟲合并感染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
10 吳鵬;中國HIV感染長期不進展者與典型進展者遺傳、免疫及HIV變異特點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通天;艾滋病合并結核感染者HIV-1原發(fā)耐藥性分析[D];復旦大學;2010年
2 翟維維;云南地區(qū)HIV相關口腔皰疹病毒1、2、3和4型感染的初步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1年
3 劉慧;臨床HIV/AIDS病例臨床流行病學及皮膚性病特征的回顧性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張昕;HIV/HCV共感染患者NK細胞數(shù)量與功能變化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5 安明暉;遼寧MSM人群HIV-1原發(fā)感染者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特征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趙鵬;HIV/HCV共感染者自然殺傷細胞表面活化性與抑制性受體表達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7 何磊;HIV原發(fā)感染者自然殺傷細胞NKG2A/NKG2C受體變化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宇方;MSM人群HIV高危行為同伴群干預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諶仲杰;帶藥物治療的類年齡結構HIV/AIDS模型[D];信陽師范學院;2011年
10 郭會鵑;HIV/AIDS患者與平和質人群臟腑熱態(tài)差異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778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37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