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核分枝桿菌MPT64蛋白多態(tài)性及對MPT64抗原檢測試劑盒的敏感性影響
本文選題:結核分枝桿菌 + MPT ; 參考:《實用預防醫(yī)學》2015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討中國結核分枝桿菌MPT64抗原的多態(tài)性及對其T/B細胞抗原表位的影響;應用MPT64抗原檢測試劑盒對MPT64基因突變菌株和野生菌株進行檢測,以進一步分析MPT64抗原多態(tài)性對結核感染檢測的影響。方法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結核室保存的2 346株國內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臨床分離株中挑選180株,對其MPT64基因擴增后進行序列比對,比較其T/B細胞抗原表位與非表位的多態(tài)性,對突變的菌株與野生菌株進行BACTEC MGIT 960系統(tǒng)與液體培養(yǎng)管進行培養(yǎng),報陽后,用膠體金標記抗MPT64單克隆抗體采用免疫層析色譜法進行MPT64蛋白檢測。結果 180株臨床分離株中有15株(包括2株BCG菌株)表現(xiàn)有MPT64蛋白的多態(tài)性,占菌株數(shù)的8.33%,8株菌有63bp的缺失,4株菌有單位點的非同義突變,1株是單位點插入。MPT64基因的突變造成13個T細胞抗原表位(56.52%)和4個B細胞抗原表位(占80%)的改變,T/B細胞抗原表位區(qū)的dN/dS值均高于對應的非表位區(qū)。8株有63bp缺失的菌株膠體金檢測陰性,對應的野生株檢測陽性;5株單位點突變的菌株與對應的野生菌株膠體金檢測均陽性。結論中國結核分枝桿菌MPT64蛋白存在多態(tài)性,這是產生抗原改變的原因之一,這會影響抗原相關功能的改變并引起免疫逃逸。63bp缺失會造成MPT64抗原檢測試劑盒的假陰性,而某些單位點突變對檢測效率無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lymorphism of MPT64 antige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China and its effect on T / B cell epitope, and to detect the mutant and wild strains of MPT64 gene by using MPT64 antigen detection kit. To further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MPT 64 antigen polymorphism on tuberculosis infection detection. Methods 180 strai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clinical isolates of 2 346 strai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the laboratory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enter of Chin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e MPT64 gene was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The polymorphism of T / B cell epitope and non-epitope was compared. The mutant strain and wild strain were cultured in BACTEC MGIT960 system and liquid culture tube. MPT 64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immunochromatography with colloidal gold labeled anti-MPT 64 monoclonal antibody. Results Fifteen of 180 clinical isolates (including 2 BCG strains) showed MPT64 protein polymorphism. 8 strains with 63bp missing 4 strains with non-synonymous mutation with unit point insertion of .MPT64 gene mutation resulting in 13 T cell epitopes 56.52% and 4 B cell antigen epitopes (80%) The values of DN / DS in the epitope of cell antige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rresponding non-epitope. 8 strains with 63bp deletion were negative for colloidal gold. 5 strains with unit point mut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wild strains were tested positive for colloidal gold. Conclusion there is polymorphism in MPT64 protei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China, which is one of the causes of antigen change. It will affect the change of antigen-related function and cause the deletion of immune escape. 63 BP will result in false negative of MPT64 antigen detection kit. However, some unit point mutations had no effect on detection efficiency.
【作者單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感染性疾病診治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81401647)
【分類號】:R378.9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孝勇,胡孝揚,董運新;西昌市鹽中區(qū)中、小學生血吸蟲循環(huán)抗原檢測[J];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2005年03期
2 Asfeldt A.M.,L.chen M.-L. ,Straume B. ,朱國棟;應用單克隆抗體的糞便抗原檢測用于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精確性[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胃腸病學分冊);2005年05期
3 趙進良,湯俊明,張小莉;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檢測的意義[J];臨床檢驗雜志;2005年02期
4 伍德榮;;120例HBsAg陽性患者血清前S1抗原測定結果分析[J];華夏醫(yī)學;2006年06期
5 ;我國篩選出3種甲型H1N1流感抗原檢測試劑[J];計量與測試技術;2009年07期
6 胡潔麗;;前S1抗原與HBV五項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年26期
7 鄧樂;溫志立;何金秋;楊文龍;張華;吳平;張海明;;乙型肝炎患者聯(lián)合檢測血清前S1、前S2抗原、E抗原的臨床意義[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年01期
8 沈繼龍,徐秉錕;弓形體抗原的免疫化學研究[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1990年04期
9 竇志勇,劉勇,吳少慧;免疫酶斑點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表面抗原檢測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1998年05期
10 馮雪鳴,沈麗英,范建良,黃亦雄;二種抗原檢測結核分枝桿菌抗體的臨床意義評價[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200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譚琳琳;任君;劉利;史新輝;;乙肝病毒前S1抗原檢測的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2 向尹;;乙肝病毒前S1抗原檢測的臨床意義[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吳勤動;朱永良;錢可大;許凱聲;劉建愛;夏明星;;唾液中幽門螺桿菌抗原檢測的臨床意義[A];首屆浙江省消化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梁桂珍;候穗波;單衍梅;;深圳特區(qū)變應性疾病患者體內外檢測抗原的比較[A];第一屆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5 吳業(yè)紅;陳子楊;張健峰;常軍亮;王瑩;遲春萍;時成波;徐軍;賈媛;郭立君;郭鳳云;;HEV抗原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應用[A];2011中國生物制品年會暨第十一次全國生物制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鄧郁青;張征崢;王平;張坤娟;張紅中;蘇彥輝;王蕙芬;王潤田;;多種單抗聯(lián)合檢測HIV抗原[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7 李俊;許玲鴿;袁愛素;;乙型肝炎病毒前S_1抗原檢測及臨床意義探討[A];2004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8 姚春紅;陳艷銘;鄧建平;;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的意義[A];湖北省暨武漢市微生物學會分析微生物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屆第五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9 吳娟;曾衛(wèi);;98例HBsAg陽性患者血清前S1抗原測定結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10 汪洪亮;徐建平;于倩;李雪琳;汪潔;臧一美;;不孕不育患者分泌物溶脲脲原體抗原檢測法與培養(yǎng)法結果比較[A];21世紀男科學——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男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菊 文;內地冷藏鴨恢復供港[N];中國質量報;2004年
2 楊超;驗尿可查肺炎[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3 北京獸藥研究所 中青;牛瘟診斷技術[N];中國畜牧水產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冬梅;登革病毒初次感染患者循環(huán)登革病毒NS1抗原和抗體的動力學分析以及非標記技術對NS1單克隆抗體親和力的測定[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駱淑雅;乙肝病毒前S1抗原與血緣傳播的慢性HBV感染之間相關性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2 陳帥;抗原的磁分離及其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檢測[D];蘇州大學;2011年
3 郭永利;HCV core抗原檢測系統(tǒng)的初步建立[D];廈門大學;2007年
4 劉靜;急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中病原體抗原聯(lián)合檢測方法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孫燕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與乙肝病毒感染外周單個核細胞的關系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王素潔;斑點酶免疫滲濾法檢測腦膜炎球菌、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及新型隱球菌抗原實驗方法的建立[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肖玲;不同來源抗原的抗RA33/36抗體檢測研究[D];汕頭大學;2002年
8 薛寒;210例肝移植受體HBV活動性復制與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關系[D];浙江大學;2007年
9 鞠興東;人皰疹病毒8型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備和應用[D];青島大學;2005年
10 劉正玲;CoxA16抗原檢測試劑研究及初步應用[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20134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01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