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蝦主要過敏原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河蝦過敏原不同組分共同表位分析
本文選題:河蝦過敏原組分 + 單克隆抗體。 參考:《暨南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摘要】: [目的]鑒定河蝦的過敏原組分,對主要過敏原進行分離純化并分析其致敏性強弱;制備河蝦主要過敏原的單克隆抗體;分析河蝦不同過敏原及海蝦、河蝦、蟹過敏原之間的交叉反應和共同表位;以期為蝦過敏癥臨床診斷和蝦過敏原疫苗設計提供基礎。 [方法]用磷酸鹽緩沖液制備河蝦粗提液,經硫酸銨沉淀、G-50凝膠層析和陰離子交換層析等方法純化其主要過敏原組分;應用雜交瘤技術制備抗原肌球蛋白的單克隆抗體;間接ELISA,間接競爭ELISA測定腹水型單克隆抗體的效價和親和力;運用間接ELISA、競爭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河蝦不同過敏原組分及河蝦、海蝦、蟹過敏原之間的交叉反應和共同表位。 [結果]分離純化獲得21kD、36kD和80kD 3種河蝦過敏原,純度分別為97.5%,94.2%和85.3%,與患者血清IgE的反應率分別為43.3%,76.7%,36.7%。應用雜交瘤技術共獲得1D11、2C4、3C4、4A3、4E3、4A5B11、4A5C10、4A5D5等8株單克隆抗體,其中1D11,3C4,4E33株單抗效價為1:64000,1:128000,1:6400。1D11、3C4和4E33株單抗能抑制蝦過敏患者血清與蝦過敏源的結合;1D11、2C4,4A5B11和4A5D54株單抗能與河蝦其它的過敏原組分發(fā)生特異性反應;間接ELISA抑制結果顯示,河蝦、海蝦和蟹的過敏原組分之間存在明顯的相互抑制反應。 [結論]河蝦中至少存在9種過敏原組分,21kD、36kD、80kD等3種蛋白組分為河蝦的主要過敏原組分,其中以36kD過敏原組分致敏率和致敏性最強。獲得8株36kD特異性單克隆抗體。河蝦21kD、36kD的過敏原組分之間具有共同過敏原表位,21kD、36kD和80kD過敏原之間具有共同表位;河蝦、海蝦和蟹的過敏原之間具有交叉反應,河蝦36kD的原肌球蛋白與海蝦的原肌球蛋白及蟹的26kD、36kD和70kD的蛋白組分具有共同表位。
[Abstract]:[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allergen components of prawn, to isolate and purify the main allergens and to analyze their sensitivities; to prepar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in allergens of prawn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allergens of prawns and prawns and prawns. The cross reaction and common epitopes among the allergens in crab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shrimp allergen and the design of shrimp allergen vaccine. [methods] the crude extract of prawn was prepared from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and purified by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G-50 gel chromatography and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nd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myosin antigen was prepared by hybridoma technique. Indirect Elisa, indirect competitive ELISA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iter and affinit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ascites, and indirect Elisa, competitive ELISA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ross reaction and common epitopes among different allergens of prawn, prawn and crab. [results] three species of shrimp allergens, 21kD36kD and 80kD,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with the purity of 97.55.2% and 85.3%, respectively, and the reaction rate with serum IgE was 43.37.776.776.76.7. Using hybridoma technique, 8 monoclonal antibodies, such as 1D11C4C4C4C4A4A4A4A3A3A5B114A5C10A5D5 and so on, were obtained. The titer of 1D113C4C4E33 strain McAbs was 1: 64000: 1: 128000: 1 6400.1D113C4 and 4E33 strain McAb could inhibit the binding of the sera of shrimp allergens to shrimp allergens (1D112C4C4A5B11 and 4A5D54 strains), and indirect ELISA inhibition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ciprocal inhibition reaction between the allergen components of shrimp and crab. [conclusion] there are at least 9 kinds of allergens and 3 protein components, including 21kD ~ 36kD ~ (80kD), which are the main allergen components of prawns, among which 36kD allergen is the most sensitive and sensitive component. Eight 36kD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obtained. There was a common epitope between 21kD 36kD allergen and 80kD allergen among the allergen components of 21 KD, and the cross reaction was found among the allergens of prawn, prawn and crab. The promyosin of 36kD has a common epitope with that of prawn and the protein component of 26kD / 36kD and 70kD of crab.
【學位授予單位】:暨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3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善華;;用于診斷試驗和親和層析的單克隆抗體;抗體工程的初步階段[J];國際生物制品學雜志;1983年03期
2 閆燕華;;分泌抗HTG(人甲狀腺球蛋白)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系[J];現代免疫學;1985年03期
3 蔣性凡;周繼文;黃翠英;任繼明;楊守純;;鼠單克隆抗HBc檢測病人血清抗HBc應用的研究[J];現代免疫學;1985年03期
4 林漓;;用單克隆抗體成像法檢測血管栓塞[J];國外醫(yī)學情報;1985年02期
5 韓榮興;人肝細胞癌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其應用[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1986年04期
6 白炎;用單克隆抗體來研究T細胞受體結構及激活途徑(文獻綜述)[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1986年01期
7 Berndt MC;杜曉平;Berndt C;阮長耿;;免疫沉淀法鑒定抗人血小板單克隆抗體識別的抗原[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6年03期
8 江慶平;;抗體結合氨甲喋呤試治腫瘤[J];國外醫(yī)學情報;1986年14期
9 劉爾翔;李文淥;劉寶豐;樊汝恭;毛映紅;;三株抗惡性瘧單克隆抗體(M26-32,F5-3F9,F5-4E9)的鑒定[J];生物工程學報;1986年01期
10 樊代明,張學庸,陳希陶,牟震先,胡家露,喬太東,陳寶軍;抗胃癌人、鼠單克隆抗體系列的研制及其臨床應用的綜合研究[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198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爽;徐焱;;單克隆抗體在輸血領域的應用探討[A];中國輸血1999年年會暨紀念ABO血型發(fā)現100周年學術交流論文專輯[C];1999年
2 李安民;;單克隆抗體標載的~(131)I治療惡性腦膠質瘤Ⅱ期臨床試驗的三種給藥途徑的研究[A];第一屆中國腫瘤靶向治療技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3 于翠;施曼鈴;王桂珍;吳建祥;周雪平;;幾種重要植物病毒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和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A];第三次全國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劉振勇;鄧國華;李呈軍;張立春;田國彬;何后軍;于康震;陳化蘭;;抗禽流感H9N2亞型血凝素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與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畜牧獸醫(yī)生物技術學分會暨中國免疫學會獸醫(yī)免疫分會第六次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振宇;趙益明;董寧征;沈飛;阮長耿;;抗FⅧ-C2區(qū)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鑒定[A];第11次中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6 張改連;黃烽;;抗CD20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rituximab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臨床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風濕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郝波;張國新;林艷;楊楊;王宏娣;;抗HCCR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其在肝癌檢測中的初步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冊)[C];2007年
8 陶薇;楊連華;何卓晶;洪艷;陳勇;;抗戊型肝炎病毒重組蛋白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和鑒定[A];浙江省醫(yī)學會醫(y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及醫(yī)學病毒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馬翠卿;郭奕陽;顧海燕;曾瑞紅;楊麗娟;魏林;;一株抗A族鏈球菌表面蛋白Fba的單克隆抗體對應的表位與Fba結合調節(jié)蛋白FH的位點重疊[A];河北省免疫學會第六次免疫學大會資料匯編[C];2010年
10 楊天兵;沈倍奮;;抗人重組白細胞介素1(rHIL-1)單克隆抗體的研制[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賈超時邋李德成;單克隆抗體產業(yè)研發(fā)項目將落戶大慶[N];大慶日報;2008年
2 小許;市領導會見美國生物醫(yī)藥巨頭[N];無錫日報;2010年
3 姜海;英科學家發(fā)現單克隆抗體[N];科技日報;2007年
4 本報特約撰稿人 李朝;單抗:生物醫(yī)藥發(fā)展的主旋律[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5 記者 項錚;賽諾菲巴斯德研制抗狂犬病單克隆抗體[N];科技日報;2008年
6 記者 楊俊堅;單抗藥物:站在同一起跑線[N];醫(yī)藥經濟報;2011年
7 張蕾;治療用單克隆抗體[N];光明日報;2002年
8 李曉;“蘇州系列”單克隆抗體走向世界[N];蘇州日報;2008年
9 張驍束;梅英;單克隆抗體的研究進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10 鄒平;單克隆抗體研究取得突破[N];醫(yī)藥經濟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琳;肝再生增強因子與肝癌發(fā)生、發(fā)展關系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5年
2 侯桂華;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在同種移植排斥中作用及其機理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4年
3 高勇;新型單克隆抗體熒光探針染料的合成及免疫熒光組織化學應用[D];西北大學;2006年
4 江敏;大鼠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鑒定、基因克隆、抗原分析以及藥物偶聯物的抗腫瘤作用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1996年
5 秦迎松;人促血液血管細胞生成素(Haemangiopoietin, HAPO)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鑒定及應用[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6 萬忠海;抗PEA單抗和單鏈抗體制備及在綠膿感染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8年
7 呂大偉;抗RANKL單克隆抗體在大鼠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模型中的應用及RANKL轉錄調控的探索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8 莊國洪;抗DR4、DR5單克隆抗體誘導膠質瘤細胞株凋亡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付建芳;溶藻弧菌抗獨特型抗體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10 王曉潔;對蝦白斑癥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的研制及其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子逸;LIGHT基因轉染細胞株和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及其對T細胞的共刺激效應[D];蘇州大學;2010年
2 李鐵民;抗P-選擇素單克隆抗體對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李曉龍;肝癌相關抗原SMP30 mRNA在癌細胞中的表達及其單克隆抗體的制備[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鄭杰;分泌抗豬流感病毒(河南株)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細胞株的制備、鑒定和初步應用[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4年
5 邵煒慧;鹽酸克倫特羅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及初步應用[D];揚州大學;2005年
6 楊寧;納豆激酶的純化及其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鑒定[D];山西農業(yè)大學;2005年
7 唐琦;抗麻痹性貝毒素GTX2,,3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特性分析[D];暨南大學;2005年
8 賈娟娟;抗胰島素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及酶聯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D];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05年
9 李彬;TLR4單克隆抗體誘導同種心臟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王雨晨;伏馬毒素B_1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多種免疫學檢測方法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766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177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