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血液堿化和純氧影響呼吸調控的人體實驗研究Ⅲ:血液堿化后純氧運動試驗
本文選題:堿化血液 + 吸入純氧; 參考:《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5年04期
【摘要】:目的:在急性血液堿化前、后空氣吸入下完成癥狀限制性最大極限心肺運動試驗(CPET)的基礎上,本文探討在血液堿化后吸入純氧對呼吸調控的影響。方法:正常志愿者5名在堿化血液后呼吸純氧CPET,在靜息、熱身、運動及恢復期,連續(xù)測定肺通換氣指標及每分鐘動脈取樣的血氣指標,對CPET期間的呼吸氣體交換和血氣指標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分析,同時與急性堿化血液前、后空氣CPET數據比較。結果:堿化血液后吸入純氧運動呼吸反應與急性堿化血液前、后空氣CPET呼吸反應基本一致。CPET期間,各運動狀態(tài)下的每分通氣量均與對照組相似(P0.05);僅靜息每分通氣量較血液堿化空氣CPET略高(P0.05),而其它狀態(tài)和恢復2min時均相近(P0.05)。潮氣量僅峰值運動時較對照和血液堿化空氣CPET略低(P0.05);而運動過程和恢復2min時的潮氣量均相近(P0.05)。呼吸頻率在各個時間與血液堿化前后CPET均無差異(P0.05)。在堿化血液后吸入純氧運動各個時期的Pa O2和Sa O2較堿化血液前后空氣CPET時明顯提高(P0.001,P0.05)。血紅蛋白濃度雖然較急性血液堿化前后均低,但僅較血液堿化前顯著降低(P0.05),比血液堿化后差異不顯著(P0.05);開始時的Pa CO2較堿化血液前后空氣CPET時降低(P0.05),無氧閾時相近(P0.05),但到峰值及恢復2 min時明顯增高(P0.05);p H僅較對照增高(P0.05),但與堿化血液空氣試驗時無差異;乳酸水平較對照略高,但僅在熱身和恢復期有差異(P0.05)。純氧提高了兩人無氧閾和三人峰值運動的功率和時間。結論:雖然血液堿化給予純氧,CPET呼吸反應與堿化血液前、后空氣CPET呼吸反應模式相似,表明運動中呼吸反應主要取決于代謝變化,而非動脈血氣平均值高低。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haled pure oxygen on respiratory regulation on the basis of CPETs before and after air inhalation.Methods: five normal volunteers who breathed pure oxygen CPETs after alkalization of blood were measured continuously during rest warm-up exercise and convalescence. The blood gas indexes of each minute arterial sampling were measured continuously.The dynamic changes of respiratory gas exchange and blood gas index during CPET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CPET data before and after acute alkalization of blood.Results: the respiratory response of air CPET after inhalation of pure oxygen after alkaline blood wa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before acute alkalization of blood and during the period of CPET.The ventilation volume per minute in each exercise state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resting ventilation volume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blood alkaline air CPET, while the other states and the recovery of 2min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idal volume was only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blood alkaline air (CPET) at the peak movement, while the tidal volume during the exercise and the recovery of 2min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respiratory frequency between CPET and blood before and after alkalization (P 0.05).Compared with the air CPET before and after the alkalization of blood, the P0.001 and P0.05 of PAO 2 and SAO 2 in every period of exerci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and after the alkalization of blood.Although th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and after acute blood alkalization,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P0.05,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lkaline blood air test.The level of lactic acid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but the difference was only in the warm-up and convalescence period (P 0.05).Pure oxygen increases the power and time of two-person anaerobic threshold and three-person peak motion.Conclusion: although the respiratory response of blood treated with pure oxygen is similar to that before the alkalization of blood, the air CPET respiratory response pattern is similar after exercis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espiratory response during exercise is mainly dependent on metabolic changes, not on the mean value of arterial blood gas.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yī)學院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yī)院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心血管病國家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Harbor-UCLA醫(yī)學中心洛杉磯生物醫(yī)學研究院圣約翰心血管研究中心;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人民醫(yī)院功能科;山東省濰坊醫(yī)學院麻醉學系臨床麻醉學教研室和臨床醫(yī)學系;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醫(yī)學科學部面上項目(81470204) 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課題(2012AA021009)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科研開發(fā)啟動基金(2012-YJR02)
【分類號】:R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孫興國;;生命整體調控新理論體系與心肺運動試驗[J];醫(yī)學與哲學(A);2013年03期
2 譚曉越;孫興國;;從心肺運動的應用價值看醫(yī)學整體整合的需求[J];醫(yī)學與哲學(A);2013年03期
3 孫興國;;整體整合生理學醫(yī)學新理論體系:人體功能一體化自主調控[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玲玲;張美玉;張瑜;鞠靜;闞振棣;靳冬慧;莊園;杜武勛;;基于代謝組學闡釋中醫(yī)之“氣化”[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年11期
2 暴潔;俞酈;潘衛(wèi)東;;整合醫(yī)學的理念與模式思考[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年11期
3 寧亮;孫興國;;心肺運動試驗在醫(yī)學領域的臨床應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年39期
4 曲紅;張媛;王冰;;長期服用賴諾普利對慢性左心衰竭患者運動時最大攝氧量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5年41期
5 劉偉華;柳志紅;羅勤;趙青;奚群英;馬秀平;趙智慧;;繼發(fā)于肺動脈高壓的慢性右心衰竭與繼發(fā)于左心疾病的慢性全心衰竭患者通氣功能的差異[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4年12期
6 唐毅;柳志紅;黃智偉;王勇;;運動振蕩呼吸在心力衰竭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年05期
7 孫興國;;服務于人的生命科學和醫(yī)學工作者必須堅持整體觀[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5年04期
8 孫興國;;整體整合生理學醫(yī)學新理論體系概論Ⅰ:呼吸調控新視野[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5年04期
9 孫興國;;整體整合生理學醫(yī)學新理論體系概論Ⅱ:循環(huán)調控新視野[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5年04期
10 孫興國;;整體整合生理學醫(yī)學新理論體系概論Ⅲ:呼吸循環(huán)代謝一體化調控環(huán)路中神經體液作用模式[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5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丹丹;恢復期肺栓塞患者運動耐力及通氣有效性的隨訪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樊代明;;整合醫(yī)學初探[J];醫(yī)學爭鳴;2012年02期
2 胡大一;;現代醫(yī)學發(fā)展探尋多學科整合之路[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09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方;;階梯運動試驗對老年冠心病的診斷[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1989年03期
2 祝梅華;;運動試驗誘發(fā)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時的心肌掃描[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1993年05期
3 馮躍宗;;極量運動試驗判定急性心肌梗塞的預后[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1991年03期
4 何世安;;運動試驗和動態(tài)心電儀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后檢測心肌缺血的比較[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1992年05期
5 錢衛(wèi)民,馮建章,吳書林,姚樺,伍彩英;Bruce-Q運動方案在心肺運動試驗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1999年01期
6 張尚文;;運動時ST段壓低與心臟病發(fā)作[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1991年06期
7 朱珊珊,汪軍民,喻傳兵,,周新萍;健康人多極運動中血漿TXB_2、6-K-PGF_(1a)的變化[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8年04期
8 Smith L K;周東豪;;對老年冠心病危險性的估價[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1990年01期
9 Barbara F;吳明亮;;指導冠心病患者進行體育鍛煉[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1982年04期
10 Smith LK;錢方毅;;老年冠心病危險程度評估指南[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198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定光;鄭漢林;駱桂珍;伏廣清;;次極量運動試驗在飛行員健康鑒定中的價值——附9例異常結果的分析[A];第四屆全國心功能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1994年
2 李翠蘭;胡大一;史旭波;楊虎;王吉云;劉杰;劉文玲;李蕾;許玉韻;;長QT綜合征患者運動試驗特征及左心交感神經切除術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4年
3 車琳;王樂民;;心肺運動試驗的臨床應用[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老年醫(yī)學與康復學術大會資料匯編[C];2012年
4 楊杰;;運動試驗誘發(fā)血管迷走暈厥1例報道[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5 馬劍英;錢菊英;葛均波;;心肌橋患者運動試驗的特點[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馬劍英;錢菊英;董敏;樊冰;王奇冰;葛雷;劉學波;張峰;葛均波;;心肌橋患者運動試驗陽性的特點[A];中華醫(yī)學會第11次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姚亞嵐;朱永耕;王俊文;;運動試驗ΔR,ΔRST,ΔQ,∈R指標的臨床研究[A];第二屆全國心功能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0年
8 劉銘;方力爭;;心肺運動試驗的臨床應用[A];浙江省醫(y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滕化民;柯玲;;限制性陽性運動試驗中患者的癥狀特點[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6年
10 陳娟;李建軍;李庚山;陳芳;王芳;周紀寧;楊劍雪;;活動平板運動試驗收縮壓恢復比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動脈粥樣硬化專業(yè)委員會五屆一次會議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孟慶玲;運動前做心肺試驗[N];健康時報;2009年
2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主治醫(yī)師 程蕾蕾;什么叫做運動試驗[N];家庭醫(yī)生報;2003年
3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心內科主任醫(yī)師 胡大一;有氧運動利降壓[N];保健時報;2008年
4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孟慶玲;退休后先查查心肺功能[N];健康時報;2009年
5 蒲昭和;多煙霧環(huán)境中鍛煉易發(fā)心肌缺血[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9年
6 韓詠霞;為何有心絞痛但心電圖正常[N];大眾衛(wèi)生報;2006年
7 副主任醫(yī)師 汪濤;心率——心梗病人康復的尺子[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奚群英;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病理生理機制研究及心肺運動試驗的預測作用[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5年
2 丁明;慢性呼吸功能不全術前評估及其機制的初探[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黃珊珊;半定量運動試驗與腎上腺素試驗的比較[D];山東大學;2008年
2 羅琳;運動試驗早期心率快速增加與冠脈病變的關系探討[D];中南大學;2010年
3 王蘇網;心肺運動試驗評估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嚴重程度[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魏靜;運動試驗陽性、冠脈造影陰性患者冠狀動脈內超聲的結果分析[D];青島大學;2009年
5 李小明;心電圖極量踏車運動負荷試驗對心臟病患兒心臟貯備功能的評價[D];中南大學;2003年
6 王野;運動試驗誘發(fā)心肌缺血前后Tpeak-Tend間期的改變[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423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174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