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介導納米載藥系統(tǒng)靶向治療腦膠質瘤
發(fā)布時間:2021-11-19 10:18
腦膠質瘤是顱內最常見的惡性原發(fā)性腫瘤和死亡率最高的十類腫瘤之一。目前,針對腦膠質瘤的常規(guī)治療方式如手術、放療、化療等均難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大多數(shù)有極好治療前景的藥物由于受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限制或缺乏靶向性等因素難以自主濃集于膠質瘤部位,從而無法發(fā)揮療效。因此,腦膠質瘤的治療仍然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靶向納米載藥系統(tǒng)在腫瘤的治療中逐漸突顯出獨特的優(yōu)勢和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本文針對腦膠質瘤早期及中晚期的不同生理特性,設計了以下兩種藥物靶向遞送及治療策略。1、腦膠質瘤早期,BBB保持完整,藥物需通過跨BBB主動靶向才能到達膠質瘤部位。選用對BBB及膠質瘤細胞的高親和性多肽作為靶向頭基,有望實現(xiàn)BBB-膠質瘤雙重靶向效果。鑒于膠質瘤呈蟹爪樣浸潤生長,與正常的腦組織無明顯邊界的特點,有必要選用能特異性識別膠質瘤細胞的藥物,在不損傷正常腦細胞的基礎上有效殺傷膠質瘤細胞。2、在腦膠質瘤中晚期,BBB受到破壞;此時的腦膠質瘤與一般腫瘤一樣,具有EPR效應和腫瘤微環(huán)境。藥物可以通過EPR效應被動靶向直接蓄積于膠質瘤部位。在此基礎上,采用具有高效介導藥物跨膜入胞...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Angiopep修飾的載基因納米粒靶向治療腦膠質瘤
1 材料和儀器
1.1 試劑和材料
1.2 儀器
1.3 細胞株
1.4 實驗動物
2 實驗方法
2.1 細胞培養(yǎng)
2.2 PAMAM-PEG-Angiopep的合成與表征
2.3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的制備與表征
2.3.1 制備
2.3.2 粒徑、Zeta電位
2.3.3 透射電鏡
2.4 PAMAM-PEG-Angiopep/DNA體外毒性考察
2.5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的入胞情況
2.6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體外藥效學評價
2.7 腦膠質瘤模型鼠的構建
2.8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體內藥效學評價
2.8.1 實驗分組及給藥方案
2.8.2 原位TUNEL檢測腦膠質瘤凋亡
2.8.3 腦膠質瘤模型鼠存活時間考察
2.9 數(shù)據統(tǒng)計
3 實驗結果
3.1 PAMAM-PEG-Angiopep的表征
3.2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的表征
3.3 PAMAM-PEG-Angiopep/DNA體外毒性考察
3.4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的入胞情況
3.5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體外藥效學評價
3.6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體內藥效學評價
3.6.1 原位TUNEL檢測腦膠質瘤凋亡
3.6.2 腦膠質瘤模型鼠存活時間考察
4 討論
4.1 載基因納米粒的系統(tǒng)安全性及粒徑分布情況
4.2 載基因納米粒進入腫瘤細胞及基因轉染能力
4.3 載基因納米粒治療腦膠質瘤的藥效學評價
5 小結
第二章 dtACPP修飾的腫瘤靶向智能納米粒的構建及體內外評價
第一節(jié) dtACPP及相應納米載體的設計、構建及評價
1 材料和儀器
1.1 材料和試劑
1.2 儀器
1.3 細胞株
1.4 實驗動物
2 實驗方法
2.1 細胞培養(yǎng)
2.2 腫瘤靶向性納米載體dtACPPD的合成與表征
2.2.1 dtACPPD的合成
2.2.2 dtACPPD的表征
2.3 MMP2酶切
2.4 SDS-PAGE驗證MMP2酶切效果
2.5 dtACPPD在不同細胞系上的攝取
2.6 荷瘤模型鼠的構建
2.6.1 腦膠質瘤模型鼠
2.6.2 皮下瘤模型鼠
2.7 dtACPPD在荷瘤模型鼠中的體內分布
2.7.1 dtACPPD在腦膠質瘤模型鼠中的體內分布
2.7.2 dtACPPD在皮下瘤模型鼠中的體內分布
3 實驗結果
3.1 dtACPPD的表征
3.2 SDS-PAGE驗證MMP2酶切效果
3.3 dtACPPD在不同細胞系上的攝取
3.4 dtACPPD在荷瘤模型鼠中的體內分布
3.4.1 dtACPPD在腦膠質瘤模型鼠中的體內分布
3.4.2 dtACPPD在皮下瘤模型鼠中的體內分布
4 討論
4.1 去屏蔽化驗證
4.2 dtACPPD的細胞攝取效率
4.3 dtACPPD的腫瘤靶向性
第二節(jié) dtACPP修飾的腫瘤靶向智能納米粒的構建及體內外評價
1 材料和儀器
1.1 材料和試劑
1.2 儀器
2 實驗方法
2.1 腫瘤靶向智能納米粒dtACPPD/DNA的制備和包封情況
2.1.1 制備
2.1.2 凝膠電泳
2.2 dtACPPD/DNA的表征
2.2.1 粒徑、Zeta電位
2.2.2 原子力顯微鏡
2.3 dtACPPD/DNA在不同細胞系上的毒性考察
2.4 dtACPPD/DNA在不同細胞系上的攝取情況
2.5 dtACPPD/DNA在荷瘤模型鼠上的體內分布
2.5.1 dtACPPD/DNA在腦膠質瘤模型鼠上的體內分布
2.5.2 dtACPPD/DNA在皮下瘤模型鼠上的體內分布
2.6 dtACPPD/DNA在荷瘤模型鼠上的瘤內基因表達
2.6.1 dtACPPD/DNA在腦膠質瘤模型鼠上的瘤內基因表達
2.6.2 dtACPPD/DNA在皮下瘤模型鼠上的瘤內基因表達
3 實驗結果
3.1 dtACPPD/DNA凝膠電泳
3.2 dtACPPD/DNA的表征
3.3 dtACPPD/DNA在不同細胞系上的毒性考察
3.4 dtACPPD/DNA在不同細胞系上的細胞攝取效率評價
3.4.1 dtACPPD/DNA在U-87細胞系上的攝取
3.4.2 dtACPPD/DNA在BEL-7402細胞系上的攝取
3.5 dtACPPD/DNA在荷瘤模型鼠上的體內分布
3.5.1 dtACPPD/DNA在腦膠質瘤模型鼠上的體內分布
3.5.2 dtACPPD/DNA在皮下瘤模型鼠上的體內分布
3.6 dtACPPD/DNA在荷瘤模型鼠上的瘤內基因表達
3.6.1 dtACPPD/DNA在腦膠質瘤模型鼠上的瘤內基因表達
3.6.2 dtACPPD/DNA在荷皮下瘤模型鼠上的瘤內基因表達
4 討論
4.1 腫瘤靶向納米載體dtACPPD包封質粒DNA的能力
4.2 dtACPP修飾的載基因納米粒的細胞攝取效率
4.3 dtACPPD/DNA的腫瘤靶向性及瘤內基因轉染能力
5 小結
第三章 dtACPP修飾的腫瘤靶向智能納米粒聯(lián)合治療腦膠質瘤
1 材料和儀器
1.1 材料和試劑
1.2 儀器
2 實驗方法
2.1 腫瘤靶向智能雙載藥納米粒dtACPPD/shVEGF-DOX的制備和表征
2.1.1 shVEGF-DOX復合物的制備
2.1.2 dtACPPD/shVEGF-DOX的制備
2.1.3 dtACPPD/shVEGF-DOX凝膠電泳
2.1.4 dtACPPD/shVEGF-DOX的表征
2.2 膠質瘤細胞內源性VEGF mRNA下調的體外評價
2.3 shVEGF與DOX誘導膠質瘤細胞凋亡的體外評價
2.4 體內抗腦膠質瘤藥效學綜合評價
2.4.1 實驗分組及給藥方案
2.4.2 腦膠質瘤組織中內源性VEGF的下調評價
2.4.3 腦膠質瘤組織中的血管生成抑制評價
2.4.4 在體檢測腦膠質瘤細胞凋亡
2.4.5 原位TUNEL免疫熒光檢測腦膠質瘤細胞凋亡
2.4.6 腦膠質瘤模型鼠存活時間及體重變化的考察
2.5 數(shù)據統(tǒng)計
3 實驗結果
3.1 dtACPPD/shVEGF-DOX雙載藥納米粒的制備和表征
3.1.1 shVEGF-DOX復合物的表征
3.1.2 dtACPPD/shVEGF-DOX凝膠電泳
3.1.3 dtACPPD/shVEGF-DOX的表征
3.2 膠質瘤細胞內源性VEGF mRNA下調的體外評價
3.3 shVEGF與DOX誘導膠質瘤細胞凋亡的體外評價
3.4 體內抗腦膠質瘤藥效學綜合評價
3.4.1 腦膠質瘤組織中內源性VEGF的下調評價
3.4.2 腦膠質瘤組織中的血管生成抑制評價
3.4.3 在體檢測腦膠質瘤細胞凋亡
3.4.4 原位TUNEL免疫熒光檢測腦膠質瘤細胞凋亡
3.4.5 腦膠質瘤模型鼠的體重變化及存活時間
4 討論
4.1 dtACPPD/shVEGF下調VEGF
4.2 聯(lián)合給藥的必要性
5 小結
全文總結
創(chuàng)新性
中英文對照縮寫
參考文獻
發(fā)表論文
榮譽獎項
致謝
本文編號:3504839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Angiopep修飾的載基因納米粒靶向治療腦膠質瘤
1 材料和儀器
1.1 試劑和材料
1.2 儀器
1.3 細胞株
1.4 實驗動物
2 實驗方法
2.1 細胞培養(yǎng)
2.2 PAMAM-PEG-Angiopep的合成與表征
2.3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的制備與表征
2.3.1 制備
2.3.2 粒徑、Zeta電位
2.3.3 透射電鏡
2.4 PAMAM-PEG-Angiopep/DNA體外毒性考察
2.5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的入胞情況
2.6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體外藥效學評價
2.7 腦膠質瘤模型鼠的構建
2.8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體內藥效學評價
2.8.1 實驗分組及給藥方案
2.8.2 原位TUNEL檢測腦膠質瘤凋亡
2.8.3 腦膠質瘤模型鼠存活時間考察
2.9 數(shù)據統(tǒng)計
3 實驗結果
3.1 PAMAM-PEG-Angiopep的表征
3.2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的表征
3.3 PAMAM-PEG-Angiopep/DNA體外毒性考察
3.4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的入胞情況
3.5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體外藥效學評價
3.6 PAMAM-PEG-Angiopep/pORF-TRAIL體內藥效學評價
3.6.1 原位TUNEL檢測腦膠質瘤凋亡
3.6.2 腦膠質瘤模型鼠存活時間考察
4 討論
4.1 載基因納米粒的系統(tǒng)安全性及粒徑分布情況
4.2 載基因納米粒進入腫瘤細胞及基因轉染能力
4.3 載基因納米粒治療腦膠質瘤的藥效學評價
5 小結
第二章 dtACPP修飾的腫瘤靶向智能納米粒的構建及體內外評價
第一節(jié) dtACPP及相應納米載體的設計、構建及評價
1 材料和儀器
1.1 材料和試劑
1.2 儀器
1.3 細胞株
1.4 實驗動物
2 實驗方法
2.1 細胞培養(yǎng)
2.2 腫瘤靶向性納米載體dtACPPD的合成與表征
2.2.1 dtACPPD的合成
2.2.2 dtACPPD的表征
2.3 MMP2酶切
2.4 SDS-PAGE驗證MMP2酶切效果
2.5 dtACPPD在不同細胞系上的攝取
2.6 荷瘤模型鼠的構建
2.6.1 腦膠質瘤模型鼠
2.6.2 皮下瘤模型鼠
2.7 dtACPPD在荷瘤模型鼠中的體內分布
2.7.1 dtACPPD在腦膠質瘤模型鼠中的體內分布
2.7.2 dtACPPD在皮下瘤模型鼠中的體內分布
3 實驗結果
3.1 dtACPPD的表征
3.2 SDS-PAGE驗證MMP2酶切效果
3.3 dtACPPD在不同細胞系上的攝取
3.4 dtACPPD在荷瘤模型鼠中的體內分布
3.4.1 dtACPPD在腦膠質瘤模型鼠中的體內分布
3.4.2 dtACPPD在皮下瘤模型鼠中的體內分布
4 討論
4.1 去屏蔽化驗證
4.2 dtACPPD的細胞攝取效率
4.3 dtACPPD的腫瘤靶向性
第二節(jié) dtACPP修飾的腫瘤靶向智能納米粒的構建及體內外評價
1 材料和儀器
1.1 材料和試劑
1.2 儀器
2 實驗方法
2.1 腫瘤靶向智能納米粒dtACPPD/DNA的制備和包封情況
2.1.1 制備
2.1.2 凝膠電泳
2.2 dtACPPD/DNA的表征
2.2.1 粒徑、Zeta電位
2.2.2 原子力顯微鏡
2.3 dtACPPD/DNA在不同細胞系上的毒性考察
2.4 dtACPPD/DNA在不同細胞系上的攝取情況
2.5 dtACPPD/DNA在荷瘤模型鼠上的體內分布
2.5.1 dtACPPD/DNA在腦膠質瘤模型鼠上的體內分布
2.5.2 dtACPPD/DNA在皮下瘤模型鼠上的體內分布
2.6 dtACPPD/DNA在荷瘤模型鼠上的瘤內基因表達
2.6.1 dtACPPD/DNA在腦膠質瘤模型鼠上的瘤內基因表達
2.6.2 dtACPPD/DNA在皮下瘤模型鼠上的瘤內基因表達
3 實驗結果
3.1 dtACPPD/DNA凝膠電泳
3.2 dtACPPD/DNA的表征
3.3 dtACPPD/DNA在不同細胞系上的毒性考察
3.4 dtACPPD/DNA在不同細胞系上的細胞攝取效率評價
3.4.1 dtACPPD/DNA在U-87細胞系上的攝取
3.4.2 dtACPPD/DNA在BEL-7402細胞系上的攝取
3.5 dtACPPD/DNA在荷瘤模型鼠上的體內分布
3.5.1 dtACPPD/DNA在腦膠質瘤模型鼠上的體內分布
3.5.2 dtACPPD/DNA在皮下瘤模型鼠上的體內分布
3.6 dtACPPD/DNA在荷瘤模型鼠上的瘤內基因表達
3.6.1 dtACPPD/DNA在腦膠質瘤模型鼠上的瘤內基因表達
3.6.2 dtACPPD/DNA在荷皮下瘤模型鼠上的瘤內基因表達
4 討論
4.1 腫瘤靶向納米載體dtACPPD包封質粒DNA的能力
4.2 dtACPP修飾的載基因納米粒的細胞攝取效率
4.3 dtACPPD/DNA的腫瘤靶向性及瘤內基因轉染能力
5 小結
第三章 dtACPP修飾的腫瘤靶向智能納米粒聯(lián)合治療腦膠質瘤
1 材料和儀器
1.1 材料和試劑
1.2 儀器
2 實驗方法
2.1 腫瘤靶向智能雙載藥納米粒dtACPPD/shVEGF-DOX的制備和表征
2.1.1 shVEGF-DOX復合物的制備
2.1.2 dtACPPD/shVEGF-DOX的制備
2.1.3 dtACPPD/shVEGF-DOX凝膠電泳
2.1.4 dtACPPD/shVEGF-DOX的表征
2.2 膠質瘤細胞內源性VEGF mRNA下調的體外評價
2.3 shVEGF與DOX誘導膠質瘤細胞凋亡的體外評價
2.4 體內抗腦膠質瘤藥效學綜合評價
2.4.1 實驗分組及給藥方案
2.4.2 腦膠質瘤組織中內源性VEGF的下調評價
2.4.3 腦膠質瘤組織中的血管生成抑制評價
2.4.4 在體檢測腦膠質瘤細胞凋亡
2.4.5 原位TUNEL免疫熒光檢測腦膠質瘤細胞凋亡
2.4.6 腦膠質瘤模型鼠存活時間及體重變化的考察
2.5 數(shù)據統(tǒng)計
3 實驗結果
3.1 dtACPPD/shVEGF-DOX雙載藥納米粒的制備和表征
3.1.1 shVEGF-DOX復合物的表征
3.1.2 dtACPPD/shVEGF-DOX凝膠電泳
3.1.3 dtACPPD/shVEGF-DOX的表征
3.2 膠質瘤細胞內源性VEGF mRNA下調的體外評價
3.3 shVEGF與DOX誘導膠質瘤細胞凋亡的體外評價
3.4 體內抗腦膠質瘤藥效學綜合評價
3.4.1 腦膠質瘤組織中內源性VEGF的下調評價
3.4.2 腦膠質瘤組織中的血管生成抑制評價
3.4.3 在體檢測腦膠質瘤細胞凋亡
3.4.4 原位TUNEL免疫熒光檢測腦膠質瘤細胞凋亡
3.4.5 腦膠質瘤模型鼠的體重變化及存活時間
4 討論
4.1 dtACPPD/shVEGF下調VEGF
4.2 聯(lián)合給藥的必要性
5 小結
全文總結
創(chuàng)新性
中英文對照縮寫
參考文獻
發(fā)表論文
榮譽獎項
致謝
本文編號:35048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5048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