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性磷酸酶與腦小血管病患者認知功能的相關(guān)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30 19:12
研究背景:腦小血管。–SVD)是當今老齡化社會高發(fā)的一類疾病,起病隱匿,可致認知功能下降、大小便失禁、步態(tài)異常或情感障礙等。CSVD是導致癡呆的最重要的血管因素,堿性磷酸酶(ALP)是一種細胞表面前體蛋白,近年來有研究表明血清堿性磷酸酶與腦小血管病、認知功能密切相關(guān),且隨腦小血管病損傷負荷程度的變化認知功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改變。血清ALP活性能否作為CSVD患者認知功能下降的獨立危險因素,或者僅為CSVD患者腦損傷負荷的伴隨現(xiàn)象至今仍無定論。目的:明確ALP與腦小血管病患者認知障礙的相關(guān)性。方法:納入頭顱核磁共振(MRI)診斷為腦小血管病患者,經(jīng)MMSE評分、MOCA評分評估判定為認知障礙患者110人為觀察組,認知功能正常的患者110人為對照組。收集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高血壓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癥史、吸煙史、飲酒史、阿爾茨海默癥病史、HCY(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ALP、總SVD評分(腦小血管病腦損傷評分)以及MMSE評分、MOCA評分水平,以上數(shù)據(jù)通過SPSS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分類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shù)路線
TNAP已被證明在引起AD的神經(jīng)毒性事件中具有特定作用。TNAP可以使神經(jīng)元周圍的細胞外高磷酸化tau磷酸化,該去磷酸化的tau是M1和M3毒蕈堿受體的激動劑,其作用是使持續(xù)的鈣流入神經(jīng)毒性細胞并最終導致神經(jīng)元丟失[28]。這種將TNAP活性與tau脫磷酸化聯(lián)系在一起的機制以及由此導致的神經(jīng)元丟失為TNAP在AD的發(fā)展中發(fā)揮直接作用提供了證據(jù)。這表明在AD進展中,大腦的TNAP活性隨著tau的水平增加而增加,導致神經(jīng)元損失增加和認知功能下降,TNAP活性水平與認知功能成反比。一項將AD與血管性癡呆(Va D)對比的研究表明,堿性磷酸酶活性在Va D中顯著升高[29]。本研究通過以認知程度為因變量、其他觀察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ALP為CSVD認知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我們對這些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表明:血清ALP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與認知水平有關(guān),雖然在MCI組(輕度認知障礙組)與對照組之間無顯著差異,但血清ALP活性在癡呆組(Va D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和MCI組(輕度認知障礙組),并且在所有受試者中,血清ALP活性與認知功能呈負相關(guān),血清ALP水平越高,認知功能越差,提示血清ALP活性的變化可能反映了任何個體的認知變化。因此,我們得出結(jié)論:ALP參與了腦小血管病和血管性癡呆的發(fā)病過程,并成為導致疾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納入了既往有AD病史的CSVD患者,對該類患者的血清ALP水平與VaD患者血清ALP水平對比發(fā)現(xiàn):Va D患者高于合并AD患者,更進一步證明了ALP活性的改變可能更能反映Va D的神經(jīng)元丟失,ALP導致Va D的可能機制如圖4.1所示。未來檢測血清ALP水平和其他與認知功能相關(guān)的血漿蛋白是否可以作為VaD的聯(lián)合生物標志物還有待進一步研究。4.5 CSVD與認知功能的關(guān)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腦梗死合并缺血性腦白質(zhì)病變患者危險因素的分析[J]. 張兵,董瑞芳,郄新穩(wěn),田爽,張超.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01)
[2]皮質(zhì)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血清堿性磷酸酶變化及其對認知功能的影響[J]. 吳有麗,沈春子,周霞,張宏,游孟哲,朱小群,孫中武. 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 2016 (11)
[3]堿性磷酸酶特性及其應(yīng)用的研究進展[J]. 王秋穎.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11(01)
本文編號:3373347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shù)路線
TNAP已被證明在引起AD的神經(jīng)毒性事件中具有特定作用。TNAP可以使神經(jīng)元周圍的細胞外高磷酸化tau磷酸化,該去磷酸化的tau是M1和M3毒蕈堿受體的激動劑,其作用是使持續(xù)的鈣流入神經(jīng)毒性細胞并最終導致神經(jīng)元丟失[28]。這種將TNAP活性與tau脫磷酸化聯(lián)系在一起的機制以及由此導致的神經(jīng)元丟失為TNAP在AD的發(fā)展中發(fā)揮直接作用提供了證據(jù)。這表明在AD進展中,大腦的TNAP活性隨著tau的水平增加而增加,導致神經(jīng)元損失增加和認知功能下降,TNAP活性水平與認知功能成反比。一項將AD與血管性癡呆(Va D)對比的研究表明,堿性磷酸酶活性在Va D中顯著升高[29]。本研究通過以認知程度為因變量、其他觀察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ALP為CSVD認知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我們對這些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表明:血清ALP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與認知水平有關(guān),雖然在MCI組(輕度認知障礙組)與對照組之間無顯著差異,但血清ALP活性在癡呆組(Va D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和MCI組(輕度認知障礙組),并且在所有受試者中,血清ALP活性與認知功能呈負相關(guān),血清ALP水平越高,認知功能越差,提示血清ALP活性的變化可能反映了任何個體的認知變化。因此,我們得出結(jié)論:ALP參與了腦小血管病和血管性癡呆的發(fā)病過程,并成為導致疾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納入了既往有AD病史的CSVD患者,對該類患者的血清ALP水平與VaD患者血清ALP水平對比發(fā)現(xiàn):Va D患者高于合并AD患者,更進一步證明了ALP活性的改變可能更能反映Va D的神經(jīng)元丟失,ALP導致Va D的可能機制如圖4.1所示。未來檢測血清ALP水平和其他與認知功能相關(guān)的血漿蛋白是否可以作為VaD的聯(lián)合生物標志物還有待進一步研究。4.5 CSVD與認知功能的關(guān)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腦梗死合并缺血性腦白質(zhì)病變患者危險因素的分析[J]. 張兵,董瑞芳,郄新穩(wěn),田爽,張超.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01)
[2]皮質(zhì)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血清堿性磷酸酶變化及其對認知功能的影響[J]. 吳有麗,沈春子,周霞,張宏,游孟哲,朱小群,孫中武. 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 2016 (11)
[3]堿性磷酸酶特性及其應(yīng)用的研究進展[J]. 王秋穎.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11(01)
本文編號:33733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3733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