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輕型非致殘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靜脈溶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2 14:32
第一部分輕型非致殘性AIS患者不能從靜脈溶栓中獲益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輕型非致殘性AIS患者是否能從靜脈溶栓中獲益。方法:前瞻性收集AIS患者的數(shù)據(jù),納入2009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就診的起病4.5小時內(nèi)的輕型非致殘性AIS患者。非致殘性卒中定義為基線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分且各NIHSS分項均≤1(NIHSS分項意識必須為0分)。3月改良Rankin量表(m RS)評分≤1定義為預后良好。結(jié)果:納入分析522例輕型非致殘性AIS患者,其中靜脈溶栓患者285(54.6%)例。與非靜脈溶栓患者比較,靜脈溶栓的患者年齡(67±12 VS 70±14,P=0.021)更低,基線NIHSS(3 VS 1,P<0.001)更高,吸煙患者的比例(40.4%vs 30.0%,P=0.018)更高。二元logistics回歸模型分析結(jié)果顯示靜脈溶栓與預后良好無獨立相關(OR=0.957,95%:0.575-1.594,P=0.866)。結(jié)論:輕型非致殘性AIS患者不能從靜脈溶栓中獲...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患者納入流程
回顧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7月期間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就診的起病4.5小時內(nèi)且完善基線CTA或MRA檢查的急性輕型非致殘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發(fā)病前mRS評分≥2分的患者19例,接受血管內(nèi)治療的患者8例,3月失訪的患者90例,最終461例患者納入分析(納入流程圖如圖2所示);颊咂骄挲g69+13歲,女性152例(33.0%),基線NIHSS評分為2(1-3),起病至入院時間122(77-186)分鐘,靜脈溶栓患者240例(52.1%),其中3月預后良好的患者363例(78.7%),3月預后不良的患者98例(21.3%)。表4比較靜脈溶栓組與非靜脈溶栓組的基線指標。在單因素分析中,與非靜脈溶栓組相比,靜脈溶栓組的患者基線NIHSS(3 vs 1,P<0.001)更高,血管閉塞的比例(23.3%VS 5.9%,P<0.001)更高,其他基線指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回顧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7月期間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就診的起病4.5小時內(nèi)的急性輕型非致殘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發(fā)病前mRS評分≥2分的患者21例,接受血管內(nèi)治療的患者8例,頭動導致影像重建失敗的患者8例,3月失訪的患者90例,最終455例患者納入分析(納入流程圖如圖3所示)。患者平均年齡69+13歲,女性149例(32.7%),基線NIHSS評分為2(1-3),起病至入院時間124(77-185)分鐘,靜脈溶栓患者239例(52.5%),其中3月預后良好的患者360例(79.1%),3月預后不良的患者95例(20.9%)。表9比較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的基線指標。與預后不良的患者相比,預后良好的患者年齡(67±13 vs 74±11,P<0.001)更低,基線NIHSS(2 vs 3,P<0.001)更低,房顫患者(16.1%vs 25.3%,P=0.050)的比例更低,其他基線指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本文編號:3338497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患者納入流程
回顧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7月期間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就診的起病4.5小時內(nèi)且完善基線CTA或MRA檢查的急性輕型非致殘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發(fā)病前mRS評分≥2分的患者19例,接受血管內(nèi)治療的患者8例,3月失訪的患者90例,最終461例患者納入分析(納入流程圖如圖2所示);颊咂骄挲g69+13歲,女性152例(33.0%),基線NIHSS評分為2(1-3),起病至入院時間122(77-186)分鐘,靜脈溶栓患者240例(52.1%),其中3月預后良好的患者363例(78.7%),3月預后不良的患者98例(21.3%)。表4比較靜脈溶栓組與非靜脈溶栓組的基線指標。在單因素分析中,與非靜脈溶栓組相比,靜脈溶栓組的患者基線NIHSS(3 vs 1,P<0.001)更高,血管閉塞的比例(23.3%VS 5.9%,P<0.001)更高,其他基線指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回顧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7月期間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就診的起病4.5小時內(nèi)的急性輕型非致殘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發(fā)病前mRS評分≥2分的患者21例,接受血管內(nèi)治療的患者8例,頭動導致影像重建失敗的患者8例,3月失訪的患者90例,最終455例患者納入分析(納入流程圖如圖3所示)。患者平均年齡69+13歲,女性149例(32.7%),基線NIHSS評分為2(1-3),起病至入院時間124(77-185)分鐘,靜脈溶栓患者239例(52.5%),其中3月預后良好的患者360例(79.1%),3月預后不良的患者95例(20.9%)。表9比較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的基線指標。與預后不良的患者相比,預后良好的患者年齡(67±13 vs 74±11,P<0.001)更低,基線NIHSS(2 vs 3,P<0.001)更低,房顫患者(16.1%vs 25.3%,P=0.050)的比例更低,其他基線指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本文編號:33384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3384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