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雜音在頸部動脈病變中的診斷價值
發(fā)布時間:2017-04-16 19:24
本文關鍵詞:頸動脈雜音在頸部動脈病變中的診斷價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探討頸動脈雜音和鎖骨下動脈雜音分別對頸動脈和鎖骨下動脈病變、斑塊、狹窄的診斷價值。方法:收集患有缺血性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的住院病人185例,在住院當日進行頸動脈和鎖骨下動脈聽診,隨后行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最后由第三人對資料進行匯總。以頸動脈和鎖骨下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為金標準,將研究對象依據(jù)病變輕重依次分為正常組、內膜增厚組、斑塊組、輕度狹窄組、中度狹窄組、重度狹窄組,以頸動脈聽診結果將研究對象分為雜音組和無雜音組,最后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果:1.頸動脈雜音診斷頸動脈病變(包括頸動脈內膜增厚、斑塊及狹窄)、頸動脈斑塊、頸動脈狹窄的敏感度分別為51.4%、58.3%、79.2%;特異度分別為86.6%、73.4%、63.2%;假陰性率分別為48.6%、41.7%、20.8%;假陽性率分別為13.4%、26.7%、36.8%;陽性似然比分別為3.84、2.18、2.15;陰性似然比分別為0.56、0.57、0.33;陽性預測值分別為89.5%、50.8%、13.3%;陰性預測值分別為44.5%、78.9%、97.7%;約登指數(shù)分別為0.38、0.317、0.424;DOR分別為6.84、3.86、6.53;kappa值分別為0.42、0.30、0.12。2.鎖骨下動脈雜音診斷鎖骨下動脈病變(包括鎖骨下動脈斑塊及狹窄)、斑塊、鎖骨下動脈狹窄的敏感度分別為66.7%、64%、76.5%;特異度分別為54.1%、54%、50.7%;假陰性率分別為33.3%、35.9%、23.5%;假陽性率分別為45.9%、45.9%、49.3%;陽性似然比分別為1.45、1.39、1.55;陰性似然比分別為0.62、1.28、0.46;陽性預測值分別為29.3%、23.9%、7.1%;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5%、86.9%、97.8%;約登指數(shù)分別為0.21、0.18、0.272;DOR分別為2.35、2.1、3.35;kappa值分別為0.28、0.10、0.05。結論:1.頸動脈聽診對于頸動脈病變尤其是頸動脈斑塊及狹窄的初步篩查具有一定的價值,但尚不能替代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2.鎖骨下動脈聽診用于鎖骨下動脈斑塊及狹窄的初篩時需要更加慎重。
【關鍵詞】:頸動脈雜音 頸動脈病變 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狹窄 診斷試驗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43.3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常用縮寫詞中英文對照表9-10
- 前言10-14
- 1 材料與方法14-19
- 1.1 技術路線圖14-15
- 1.2 金標準15
- 1.3 一般資料15
- 1.4 病例納入與排除標準15
- 1.5 研究方法15-18
- 1.6 統(tǒng)計學方法18-19
- 2 結果19-25
- 2.1 頸動脈雜音與頸動脈病變的關系19-21
- 2.2 鎖骨下動脈雜音與鎖骨下動脈的關系21-25
- 3 討論25-30
- 4 結論30-31
- 參考文獻31-36
- 綜述36-47
- 參考文獻43-47
- 附錄47-50
- 致謝50-51
- 在學期間承擔/參與的科研課題與研究成果51-52
- 個人簡歷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杜順波;趙詠梅;;頸動脈雜音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管狹窄的預測價值[J];海南醫(yī)學;2013年08期
2 巖本俊彥,劉力平,陳諒;頸部血管雜音的診斷價值[J];日本醫(yī)學介紹;2001年03期
3 劉新峰;;神經血管內介入治療——一個值得神經科關注的領域[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6年01期
4 龐文秀;張培義;;頸動脈狹窄的聽診與彩色多普勒對比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年02期
本文關鍵詞:頸動脈雜音在頸部動脈病變中的診斷價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15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115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