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孤立性纖維性腫瘤/血管周細胞瘤的臨床特點及復發(fā)影響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2-09 20:36
目的探討顱內孤立性纖維性腫瘤/血管周細胞瘤(SFT/HPC)的臨床特點、治療方法及復發(fā)的影響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19例顱內SFT/HPC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患者中,男10例,女9例,年齡18~71歲,平均年齡(49.5±13.9)歲,中位年齡50歲;病程數天至2年;均行顯微手術切除腫瘤。術后頭顱CT或MRI復查顯示,16例患者腫瘤全切除,3例患者腫瘤次全切除。13例患者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6~132個月,平均為(46.0±37.9)個月,其中6例患者復發(fā),復發(fā)時間為術后60~79個月,平均(72.0±7.1)個月;無患者發(fā)生顱外及顱內遠隔部位轉移。至最后隨訪時,腫瘤全切除患者的復發(fā)率為36.4%,次全切除患者的復發(fā)率為100%,兩組復發(fā)率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輔助放療患者的復發(fā)率為20%,未放療患者的復發(fā)率為33.3%,兩組復發(fā)率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論顱內SFT/HPC臨床少見、病程較短;手術是其主要的治療手段,近期效果良好,而遠期復發(fā)率較高;腫瘤全切除可明顯減少術后復發(fā)率;術后放療對復發(fā)率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文章來源】: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20,17(06)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影像學檢查
1.2.1 CT
1.2.2 MRI
1.2.3 DSA和磁共振靜脈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us imaging,MRV)
1.3 治療方法
1.4 術后觀察與隨訪
2 結果
2.1 手術效果
2.2 病理學表現
2.3 隨訪結果
2.4 腫瘤復發(fā)因素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T及MRI灌注成像對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和腦膜瘤的鑒別診斷價值[J]. 單奔,柳勇,趙正宇,魏玲,韓雷,周寒松. 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 2018(24)
[2]顱內惡性孤立性纖維性腫瘤/血管外皮瘤16例臨床病理分析[J]. 任穎,李艷,闞云珍,韓康,張夢陽,孔令非.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8(06)
[3]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的治療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 李彥東,朱國華,麥麥提力·米吉提,王昀,更·黨木仁加甫. 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8(03)
[4]顱內血管周細胞瘤的CT和MRI診斷[J]. 陳延軍,陳潭輝,吳凱明,陶川.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7(08)
[5]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血管外皮細胞瘤的伽瑪刀治療[J]. 林益光,王國開,劉曉民,劉東,徐德生.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2017(08)
[6]磁共振功能成像對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的診斷價值[J]. 張向海,周昌冬,韓婷婷,周寒松,單奔.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7(03)
[7]顱內血管周細胞瘤的磁共振影像學征象和病理學特點[J]. 汪春榮,安杰,冷西,邱士軍,沈比先,侯剛強,賈飛鴿.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6 (09)
[8]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血管外皮細胞瘤的CT與MRI表現[J]. 祁佩紅,李四保,鄭紅偉,吳珂,薛鵬,陳勇.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6(01)
[9]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與腦膜瘤的CT、MRI鑒別診斷[J]. 潘鋒,顧曉麗,祝躍明,沈健,黃小燕,周林江.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3 (01)
[10]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的CT及CTA診斷[J]. 曹代榮,李銀官,游瑞雄,張杰平,江飛,陳金姐.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0(01)
本文編號:3026198
【文章來源】: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20,17(06)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影像學檢查
1.2.1 CT
1.2.2 MRI
1.2.3 DSA和磁共振靜脈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us imaging,MRV)
1.3 治療方法
1.4 術后觀察與隨訪
2 結果
2.1 手術效果
2.2 病理學表現
2.3 隨訪結果
2.4 腫瘤復發(fā)因素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T及MRI灌注成像對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和腦膜瘤的鑒別診斷價值[J]. 單奔,柳勇,趙正宇,魏玲,韓雷,周寒松. 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 2018(24)
[2]顱內惡性孤立性纖維性腫瘤/血管外皮瘤16例臨床病理分析[J]. 任穎,李艷,闞云珍,韓康,張夢陽,孔令非.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8(06)
[3]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的治療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 李彥東,朱國華,麥麥提力·米吉提,王昀,更·黨木仁加甫. 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8(03)
[4]顱內血管周細胞瘤的CT和MRI診斷[J]. 陳延軍,陳潭輝,吳凱明,陶川.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7(08)
[5]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血管外皮細胞瘤的伽瑪刀治療[J]. 林益光,王國開,劉曉民,劉東,徐德生.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2017(08)
[6]磁共振功能成像對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的診斷價值[J]. 張向海,周昌冬,韓婷婷,周寒松,單奔.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7(03)
[7]顱內血管周細胞瘤的磁共振影像學征象和病理學特點[J]. 汪春榮,安杰,冷西,邱士軍,沈比先,侯剛強,賈飛鴿.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6 (09)
[8]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血管外皮細胞瘤的CT與MRI表現[J]. 祁佩紅,李四保,鄭紅偉,吳珂,薛鵬,陳勇.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6(01)
[9]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與腦膜瘤的CT、MRI鑒別診斷[J]. 潘鋒,顧曉麗,祝躍明,沈健,黃小燕,周林江.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3 (01)
[10]顱內血管外皮細胞瘤的CT及CTA診斷[J]. 曹代榮,李銀官,游瑞雄,張杰平,江飛,陳金姐.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0(01)
本文編號:30261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0261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