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膠質細胞CD59低表達參與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特異性病灶的形成
【學位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744.52
【部分圖文】:
23圖 1 CD59 在周圍器官 AQP4 陽性細胞上高表達,而在星形膠質細胞不表達。(A)CD59(紅色)在人骨骼肌、腎臟、小腸和支氣管 AQP4 陽性細胞區(qū)域(綠色)高表達,在人腦內 GFAP(綠色)和 AQP4(綠色)陽性區(qū)域不表達。箭頭示陽性區(qū)域,標尺=100μm.(B)WesternBlot 檢測小鼠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外周各器官的 CD59 表達量。β-actin 為內參。(C)CD59(紅色)在小鼠骨骼肌、腎、胃和小腸內 AQP4(綠色)陽性區(qū)域高表達,在大腦和脊髓內 GFAP(綠色)與 AQP4(綠色)的陽性區(qū)域不表達。箭頭示陽性區(qū)域,標尺=50μm人和小鼠體內 AQP4 與 CD59 的表達關系,我們用表格的形式加以總結(表1),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外周各器官中,表達 AQP4 的組織同時表達 CD59,而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終足僅表達 AQP4 但不表達 CD59。
天津醫(yī)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實驗結果27圖3 小鼠腦內CD59過表達能夠減小NMOSD病灶。小鼠腦內注射10 μl對照慢病毒或CD59過表達慢病毒 3 天后,分別注射 6 μl IgGcon或 IgGNMO加 4 μl 人補體的混合物,7 天后處死小鼠取腦做病理染色。其分組具體為:○1 對照病毒組小鼠注射 IgGNMO和人補體( Conlenti+IgGNMO+hC ); ○2 CD59 過 表 達 組 小 鼠 注 射 IgGNMO和 人 補 體(CD59lenti+IgGNMO+hC);○3 對照病毒組小鼠注射 IgGcon和人補體(Conlenti+IgGcon+hC)(A)三組小鼠鼠腦注射點附近的 AQP4 染色、GFAP 染色、MBP 染色,標尺=1mm。(B)A 圖中3 組小鼠統(tǒng)計出的 GFAP 染色、AQP4 染色和 MBP 染色的丟失面積(mean ±S.E. n = 5)。(C)A 圖中 Conlenti+IgGNMO+hC 組的病灶側和對側的放大圖。標尺=100μm。IgGcon+hC 注射組相比,IgGNMO+hC 注射組小鼠鼠腦注射點附近區(qū)域的 AQP4、GFAP、MBP 丟失非常明顯(P<0.001),星形膠質細胞破壞和髓鞘脫失嚴重,證實了我們的 IgGNMO+hC 鼠腦注射造模方法的可靠性,其病灶側和對側細節(jié)進一步展示在放大圖中(圖 3C):GFAP 染色可見對側的星形膠質細胞未活化,病灶側核心區(qū)星形膠質細胞完全脫失
36圖 9 人體外周表達 AQP4 的器官的組織細胞上的 CD59 能夠增加 AQP4-IgG 和補體介導的細胞毒性。人原代氣道上皮細胞(HTEpiC)(A-D)CD59 沉默慢病毒(CD59-RNAi)或對照病毒感染 3 天后(A 和 B)或者 CD59 中和性抗體 Bric229 或對照抗體孵育半小時后(C 和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Morel L;Men Y;Chiang MSR;Tian Y;Jin S;Yelick J;Higashimori H;Yang Y;聶昊;;星形膠質細胞報告基因小鼠定義成年小鼠腦皮質內星形膠質細胞亞群[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8年11期
2 Alberini CM;Cruz E;Descalzi G;Bessières B;Gao V;唐穎馨;;星形膠質細胞糖原和乳酸:學習和記憶機制探索新發(fā)現[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7年06期
3 楊日云;吳堅;尚靜;鄭震林;郭豐;;維生素K2降低體外星形膠質細胞的缺氧性損傷[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年05期
4 張紅石;;星形膠質細胞與不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8年11期
5 溫彩燕;;神經毒性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是由活化的小膠質細胞誘導的[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8年10期
6 葉翔;邢惠琴;許奇平;吳小艷;;星形膠質細胞高表達基因-1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中的應用價值[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7年04期
7 趙海軍;李燕;盧巖;王媛;韓冰冰;王世軍;;星形膠質細胞對神經元能量代謝的影響[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5年06期
8 朱福良;鄭道明;余作者;倪東馗;時宇博;王云國;李立軍;姜竹巖;宗強;;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調控對脊髓損傷治療[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年94期
9 楊茜;周華軍;;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與軸突再生[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5年03期
10 文文;;睡眠不足會使記憶被清理[J];科學大觀園;2017年1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云龍;帕金森病中谷氨酸轉運體表達變化機制及其調控策略[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張業(yè)昊;SLT對缺血缺氧損傷星形膠質細胞功能的影響及保護機制的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8年
3 王震;星形膠質細胞CD59低表達參與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特異性病灶的形成[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8年
4 趙俊利;光遺傳學特異性調控星形膠質細胞在皮層癲癇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8年
5 朱佳蕾;星形膠質細胞Drd2-β-arrestin2信號通路對帕金森病神經炎癥的調節(jié)[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8年
6 胡兆麗;星形膠質細胞Kir6.1/K-ATP通道調節(jié)線粒體功能參與帕金森病的發(fā)生[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8年
7 孫亞玲;氯化鑭誘發(fā)星形膠質細胞乳酸合成、轉運和興奮性異常以及對神經元的損傷作用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8年
8 羅家明;小檗堿對EAE小鼠星形膠質細胞SPHK1/S1P/S1PR1、3通路影響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8年
9 陳林芳;GW501516在MPTP誘導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抗炎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8年
10 邢媛;布比卡因影響谷氨酸誘發(fā)大鼠海馬細胞內鈣升高作用的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紅芳;BDNF在CUMS應激大鼠海馬星形膠質細胞中的表達[D];華北理工大學;2018年
2 張利平;內質網應激在脂肪基質細胞誘導分化為星形膠質細胞過程中的作用[D];華北理工大學;2018年
3 吳倩;從JAK2/STAT3信號通路研究參芪益智顆粒調控腦星形膠質細胞抗AD作用機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4 何小亮;雷帕霉素對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神經保護效應及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陳嘉龍;meteorin蛋白在腦缺血模型中的表達和作用[D];南京大學;2016年
6 李娜;淫羊藿苷抗原代星形膠質細胞炎癥反應的實驗研究[D];青島大學;2018年
7 陳筱詩;右美托咪定預處理對星形膠質細胞HMGB1表達的影響[D];湖北醫(yī)藥學院;2018年
8 李慧;壓力介導的星形膠質細胞的活化對其分泌睫狀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8年
9 張緩緩;星形膠質細胞調控NGF/TrkA通路對精神障礙大鼠模型的神經修復作用[D];蘇州大學;2018年
10 劉云;人參皂甙Rg1促進星形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分化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738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7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