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的神經病理性疼痛與整體水平的蛋白質發(fā)生亞硝基化程度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0-10-27 01:02
目的1、建立神經病理性疼痛(SNI)大鼠模型,為研究導致其發(fā)生的物理及化學性因素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2、研究產生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相應區(qū)域的蛋白質在整體水平上發(fā)生的巰基亞硝基化的程度變化。3、正常SD大鼠鞘內給與不同濃度的NO供體或前體,觀察大鼠行為學變化及蛋白亞硝基化水平的變化。4、使用可以逆轉已發(fā)生的蛋白質巰基亞硝基化的試劑,是否可以顯著減輕神經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覺過敏反應。方法1、選用體重300-350g的雄性SD大鼠,制備SNI動物模型,即結扎后離斷大鼠右側坐骨神經的分支腓總神經和脛神經,保留腓腸神經,避免牽拉或損傷,對照組即假手術組,暴露神經后保護所有神經及分支不受牽拉或損傷,其余同手術SNI組,觀察大鼠有疼痛行為后,于術后每天進行應用動態(tài)足底觸覺計對各組大鼠的右足機械痛程度進行量化并進行比較,50%縮足反應閾值(PWT)=10log(x)+kδ,PWT小于4g作為出現機械痛敏的標準,建模失敗者將排除實驗之外,Western blot檢測全部蛋白質的亞硝基化水平。2、選用體重300-350g的雄性SD大鼠鞘內置管:即蛛網膜下腔置管。大鼠麻醉后,采用旁側入路。平行于兩側髂棘連線中點到尾椎起點的連線,旁開0.5cm,導管頭端進入蛛網膜下腔約2cm,將導管一端固定于筋膜層,另一端引至大鼠后頸部固定在皮膚上,熱凝封閉備用。清醒后選擇無后肢運動異常的大鼠,經導管給予局麻藥2%利多卡因10μl,如出現后肢癱瘓證明鞘內置管成功,恢復一周后用于實驗。3、選用體重300-350g的雄性SD大鼠,取36只大鼠制備SNI動物模型,觀察大鼠有疼痛行為后(保留6只正常大鼠),隨機分為6組,每組6只,建立各實驗組:N組(正常組);S組(假手術組):大鼠右下肢神經不做結扎及切斷;SNI組,又將其按天數分為D1組;D4組;D7組;D14組。于第1,4,7,14天各組處死6只,取脊髓組織腰膨大處。4、選用體重300-350g的雄性SD大鼠,鞘內置管,恢復7天后用于實驗。取24只大鼠根據鞘內給與不同濃度的NO供體GSNO隨機分為4組,每組6只,建立各實驗組:O對照組(DMSO 10μl)、A組(GSNO 10μg/10μl)、B組(GSNO30μg/10μl),C組(GSNO 90μg/10μl)。上述藥物每日均進行鞘內注射。于連續(xù)給藥后第7天,處死各組大鼠,取脊髓組織腰膨大處。5、選用體重300-350g的雄性SD大鼠,鞘內置管,恢復7天后用于實驗。取18只大鼠制備SNI動物模型,觀察大鼠有疼痛行為后,隨機分為3組,每組6只,建立各實驗組。O組(對照組):鞘內給與100%DMSO 10μl;NEM組:鞘內給與NEM 100μg/10μl,亞硝基化阻斷劑;ODQ組:鞘內給與ODQ30μg/10μl,PKG通路阻斷劑。上述藥物每日均進行鞘內注射。于連續(xù)給藥后第7天,處死大鼠,取脊髓組織腰膨大處。6、用應用動態(tài)足底觸覺計每日對各組大鼠的機械痛程度進行量化并進行比較,Western blot檢測全部蛋白質的亞硝基化水平。7、脊髓背角總蛋白的檢測:遮光條件下,取大鼠L4-L6(腰膨大)的脊髓裂解、離心取上清。用生物素轉化法使發(fā)生亞硝基化的蛋白質生物素化,利用鏈霉親和瓊脂糖(streptavidin-agarose)將生物素化的蛋白質從裂解液中提取出來,制備樣本。結果1、SNI模型SD大鼠術后術側足輕度外翻并有自發(fā)性疼痛和痛覺過敏的表現,SNI模型SD大鼠于術后第4天開始產生明顯的疼痛,術側足的50%縮足閾值明顯下降,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明確神經病理性疼痛模型建模成功。手術后第7天50%縮足閾值下降到峰值,持續(xù)至術后28天。2、SD大鼠鞘內給與不同濃度的NO供體GSNO,各組大鼠50%縮足閾值在GSNO 30μg/10μl濃度時開始增高,整體水平上的蛋白質亞硝基化水平降低趨勢明顯,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3、SNI模型SD大鼠鞘內置管分別給與有DMSO、阻斷劑NEM和ODQ,各組大鼠機械痛閾值和全部蛋白質發(fā)生亞硝基化的水平比較:使用阻斷劑NEM的大鼠機械疼痛值明顯增高,全蛋白發(fā)生亞硝基化明顯降低,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使用阻斷劑ODQ的PKG通路蛋白含量亦有降低,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1、整體水平上的蛋白質發(fā)生亞硝基化的程度與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具有正相關性。2、從一定濃度開始,NO即可以使蛋白質發(fā)生亞硝基化。3、亞硝基化阻斷劑NEM及PKG通路阻斷劑ODQ對神經病理性疼痛均有治療作用,NEM作用比較明顯。
【學位單位】:錦州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741
【部分圖文】:
162、整體水平蛋白質巰基亞硝基化的提純與檢測:圖1 蛋白質巰基發(fā)生亞硝基化的提純過程(1)每個樣品取出 15μl,加 HENS Buffer 稀釋到 60μl,各加 2μl MMTS 均勻混合 1min,避光室溫下孵育 30min,封閉游離的半胱氨酸硫醇。(2)在-20℃下,加入 600μl 的預冷丙酮進行沉淀,去除 MMTS,沉淀至少1 小時。(3)4℃離心機進行樣品離心 1000g×10min
結 果、SD 大鼠 SNI 模型術后情況術后大鼠傷口無感染,多數逐漸愈合,少數大鼠術后 2 天開始出現由于疼咬傷口,開線化膿等情況,則重新消毒,進行縫合;鞘內置管的 SD 大鼠有出現脫管,穿刺部位水腫,偏癱,自噬等情況,為建模不成立。其他大鼠術 天基本活動能力與正常大鼠無差別。但 SNI 組大鼠術側足在形狀、步態(tài)和姿與 O 組大鼠相比有差異,而 S 組大鼠與 O 組大鼠相比,其動情況、行走步姿勢均無明顯改變。如圖,SNI 組大鼠術后 3 天可見右側足形態(tài)異常,表現為足輕度外翻,運以左足為主,右足輕落在地上或不敢著地,刺激后出現縮足或舔足動作。
圖 3-1 三組大鼠 50%縮足閾值比較曲線圖:成年 SD 大鼠分為三組,SNI 模型組,S 組為假手術組,N 組為正常組。通過 von用 Up and Down 方法測定術后 50%縮足閾值。***P<0.001vs S 組;**P<0.05vs S 組###P<0.0001vs N 組。3-2 Western Blot 檢測 SNI 模型大鼠不同天數全蛋白亞硝基化變化水平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57783
【學位單位】:錦州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741
【部分圖文】:
162、整體水平蛋白質巰基亞硝基化的提純與檢測:圖1 蛋白質巰基發(fā)生亞硝基化的提純過程(1)每個樣品取出 15μl,加 HENS Buffer 稀釋到 60μl,各加 2μl MMTS 均勻混合 1min,避光室溫下孵育 30min,封閉游離的半胱氨酸硫醇。(2)在-20℃下,加入 600μl 的預冷丙酮進行沉淀,去除 MMTS,沉淀至少1 小時。(3)4℃離心機進行樣品離心 1000g×10min
結 果、SD 大鼠 SNI 模型術后情況術后大鼠傷口無感染,多數逐漸愈合,少數大鼠術后 2 天開始出現由于疼咬傷口,開線化膿等情況,則重新消毒,進行縫合;鞘內置管的 SD 大鼠有出現脫管,穿刺部位水腫,偏癱,自噬等情況,為建模不成立。其他大鼠術 天基本活動能力與正常大鼠無差別。但 SNI 組大鼠術側足在形狀、步態(tài)和姿與 O 組大鼠相比有差異,而 S 組大鼠與 O 組大鼠相比,其動情況、行走步姿勢均無明顯改變。如圖,SNI 組大鼠術后 3 天可見右側足形態(tài)異常,表現為足輕度外翻,運以左足為主,右足輕落在地上或不敢著地,刺激后出現縮足或舔足動作。
圖 3-1 三組大鼠 50%縮足閾值比較曲線圖:成年 SD 大鼠分為三組,SNI 模型組,S 組為假手術組,N 組為正常組。通過 von用 Up and Down 方法測定術后 50%縮足閾值。***P<0.001vs S 組;**P<0.05vs S 組###P<0.0001vs N 組。3-2 Western Blot 檢測 SNI 模型大鼠不同天數全蛋白亞硝基化變化水平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汪達麗;張雙雙;劉建中;;蛋白質亞硝基化檢測和鑒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植物生理學報;2014年08期
2 陳暢;黃波;韓佩韋;段紹瑾;;蛋白質巰基亞硝基化——一種典型氧化還原依賴的蛋白質翻譯后修飾[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6年07期
本文編號:28577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577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