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腦電圖各頻段相對功率的特點
發(fā)布時間:2020-07-25 16:29
【摘要】:目的:1、分析急性期PSD患者腦電圖各頻段波(α1波,α2波,β1波,β2波,θ波,δ波)在不同大腦區(qū)域(前額區(qū)、額區(qū)、頂區(qū)、枕區(qū)、顳區(qū))的RP的特點,為PSD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治療提供理論支持。2、分析急性期PSD患者的抑郁程度與NIHSS評分、病灶部位、病灶面積大小、TOAST分型、腦電圖RP之間的關系以及NIHSS評分與RP的關系。方法:研究收集自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間于我院住院的腦卒中患者共60例,門診健康對照組28例,對研究對象進行HAMD評分,對腦卒中患者進行NIHSS評分、TOAST分型評估、病灶面積大小評估、病灶部位分析并收集臨床資料,于患者發(fā)病7天時行EEG檢查,選取無偽影背景期EEG1分鐘,分析PSD組、腦卒中后非抑郁組(post stroke nondepression,PSND)與健康對照組的各個頻段RP在不同腦區(qū)的特點及不同程度PSD患者各頻段在各腦區(qū)的RP特點。最后,將數(shù)據(jù)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得出最終結(jié)果。結(jié)果:1、健康對照組、PSND組、PSD組間的年齡、性別、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吸煙飲酒史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不同程度PSD患者組間的性別、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煙史比較結(jié)果中,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年齡、飲酒史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2、健康對照組、PSND組、PSD組間的NIHSS、HAMD評分結(jié)果顯示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且PSD組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其余兩組人群水平。在不同程度PSD患者組間比較的NIHSS及HAMD評分提示嚴重程度組的評分水平明顯高于其余程度PSD患者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以得出PSD的程度越高,其NIHSS評分越高。3、不同程度PSD患者組與病灶部位的關系顯示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病灶面積越大,PSD的程度越重(P0.05)。TOAST分型與PSD的嚴重程度無相關性(P0.05)。4、在前額區(qū),PSD組的β1波的RP比健康對照組、PSND組的低(P0.05)。在額區(qū),PSD組β2波的RP較PSND組低(P0.05)。在顳區(qū),PSND組α1波的RP較對照組低(P0.05),而PSD組較PSND組高(P0.05)。PSND組的β1波的RP較對照組高(P0.05),PSD組較PSND組低(P0.05)。PSD組的β2波的RP較PSND組低(P0.05)。在頂區(qū),PSND組的β1波、β2波的RP較對照組高(P0.05),PSD組較PSND組低(P0.05)。在枕區(qū),PSND組的β2波的RP較對照組高(P0.05),PSD組較PSND組低(P0.05)。5、在前額區(qū),腦卒中后嚴重抑郁組的α1波的RP較肯定抑郁組低,肯定抑郁組較PSND組高(P0.05)。腦卒中后嚴重抑郁組的α2波的RP較肯定抑郁組低,肯定抑郁組較PSND組和可能抑郁組高(P0.05)。腦卒中后肯定抑郁組β1波的RP較PSND組低(P0.05)。腦卒中后嚴重抑郁組的δ波的RP較PSND組、肯定抑郁組高(P0.05)。在額區(qū),肯定抑郁組的α2波的RP較PSND組、可能抑郁組高(P0.05)?隙ㄒ钟艚M和嚴重抑郁組的β2波的RP較PSND組、可能抑郁組均低(P0.05)。嚴重抑郁組的δ波的RP較PSND組、可能抑郁組、肯定抑郁組高(P0.05)。在顳區(qū),肯定抑郁組和嚴重抑郁組的α1波的RP較PSND組高(P0.05)?隙ㄒ钟艚M的α2波的RP較PSND組、可能抑郁組高(P0.05)。嚴重抑郁組的β1波的RP較PSND組的低(P0.05)。肯定抑郁組和嚴重抑郁組β2波的RP較PSND組的低(P0.05)。嚴重抑郁組δ波的RP較PSND組、可能抑郁組、肯定抑郁組高(P0.05)。在頂區(qū),肯定抑郁組和嚴重抑郁組的α2波的RP較PSND組、可能抑郁組高(P0.05),β1波的RP較PSND組、可能抑郁組的低(P0.05),β2波的RP較PSND組的低(P0.05)。嚴重抑郁組的δ波的RP較PSND組、可能抑郁組、肯定抑郁組高(P0.05)。在枕區(qū),肯定抑郁組的α2波的RP較PSND組、可能抑郁組高(P0.05)。肯定抑郁組和嚴重抑郁組的β2波的RP較PSND組的低(P0.05),且肯定抑郁組的β2波的RP較可能抑郁組的低(P0.05)。嚴重抑郁組的δ波的RP較PSND組、肯定抑郁組高(P0.05)。其余各區(qū)RP在各組間比較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6、在額區(qū)、顳區(qū)、枕區(qū),重度卒中患者β2波的RP較中度卒中組高(P0.05)。在頂區(qū),重度卒中患者β2波的RP較輕度、中度卒中組高(P0.05)。在枕區(qū),重度卒中患者α2波的RP較中度卒中組低(P0.05)。重度卒中患者β2波的RP較輕度卒中組高(P0.05)。中度卒中患者β2波的RP較輕度卒中患者低(P0.05)。其余的分區(qū)RP在三組間比較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7、前額區(qū)θ波的RP與NIHSS評分呈正相關,其余腦區(qū)各頻段RP與NIHSS評分無相關性;前額區(qū)、額區(qū)、頂區(qū)β1波的RP,額區(qū)、顳區(qū)β2波的RP與HAMD評分呈負相關,前額區(qū)、額區(qū)、顳區(qū)δ波的RP與HAMD評分呈正相關。結(jié)論:1、在腦卒中患者中,小于60歲的年齡組較大于等于60歲的年齡組的抑郁程度更重。既往有飲酒史的腦卒中患者的抑郁程度更重。2、NIHSS評分越高,PSD的嚴重程度越高。大面積腦卒中的患者更易發(fā)生腦卒中后嚴重抑郁。3、EEG各頻段RP特點對PSD患者具有早期指導意義,腦卒中后嚴重抑郁患者在大腦的各個分區(qū)的δ波的RP均較其余不同程度抑郁分組患者高。重度卒中患者的β2波的RP較輕度卒中、中度卒中組高。4、前額區(qū)、額區(qū)、頂區(qū)β1波的RP,額區(qū)、顳區(qū)β2波的RP與HAMD評分呈負相關,前額區(qū)、額區(qū)、顳區(qū)δ波的RP與HAMD評分呈正相關。前額區(qū)θ波的RP與NIHSS評分呈正相關。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43.3;R749.4
【圖文】:
圖 4.1 NIHSS 評分與前額區(qū) θ 波相對功 的相關性 腦電圖各頻段相對功率與 HAMD 評分的相關性分析前額區(qū)β1 波的 RP 與 HAMD 評分具有明顯的負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0..003(圖 4.2),說明 HAMD 水平越高,前額區(qū)β1 波的 RP 越低。前額 RP 與 HAMD 評分呈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 0.243,P=0.023(圖 4.3),表示 H越高,前額區(qū)δ波的 RP 越高。HAMD 與前額區(qū)其余頻段的 RP 不具有P>0.05)。額區(qū)β2 波的 RP 與 HAMD 評分具有明顯的負相關性,相關43,P=0.022(圖 4.4),說明 HAMD 水平越高,額區(qū)β2 波的 RP 越低。的 RP 與 HAMD 評分呈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 0.228,P=0.032(圖 4.5),D 評分越高,額區(qū)δ波的 RP 越高。HAMD 與額區(qū)其余頻段的 RP 不具
HAMD評分與前額區(qū)波相對功的相關性
HAMD評分與額區(qū)β2波相對功的相關性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43.3;R749.4
【圖文】:
圖 4.1 NIHSS 評分與前額區(qū) θ 波相對功 的相關性 腦電圖各頻段相對功率與 HAMD 評分的相關性分析前額區(qū)β1 波的 RP 與 HAMD 評分具有明顯的負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0..003(圖 4.2),說明 HAMD 水平越高,前額區(qū)β1 波的 RP 越低。前額 RP 與 HAMD 評分呈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 0.243,P=0.023(圖 4.3),表示 H越高,前額區(qū)δ波的 RP 越高。HAMD 與前額區(qū)其余頻段的 RP 不具有P>0.05)。額區(qū)β2 波的 RP 與 HAMD 評分具有明顯的負相關性,相關43,P=0.022(圖 4.4),說明 HAMD 水平越高,額區(qū)β2 波的 RP 越低。的 RP 與 HAMD 評分呈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 0.228,P=0.032(圖 4.5),D 評分越高,額區(qū)δ波的 RP 越高。HAMD 與額區(qū)其余頻段的 RP 不具
HAMD評分與前額區(qū)波相對功的相關性
HAMD評分與額區(qū)β2波相對功的相關性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鳳艷;;30例觸電病人腦電圖初步分析[J];水電醫(yī)學雜志;1995年01期
2 張朵;;民航招飛體檢1109例腦電圖檢查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年48期
3 王靜;;164例急性腦梗死的腦電圖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年29期
4 彭仕軍;邱燕;楊潮東;;老年人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13例腦電圖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年21期
5 趙曉紅;劉彥峰;;非癲癇性強直樣發(fā)作患兒的臨床與腦電圖分析[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6年01期
6 鄭伐;任政;;200例癲癇發(fā)作間歇期的腦電圖分析[J];臨床急診雜志;2005年01期
7 郭玉蘭,于瑩;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腦電圖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3年07期
8 陳奇鳳;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腦電圖分析[J];河北醫(yī)學;2002年11期
9 熊利華;顱腦外傷的臨床和腦電圖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2年02期
10 郭艷紅;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腦電圖分析[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在芬;賈士清;郭e
本文編號:27700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700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