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fā)性腦出血中紅細胞對AQP-4的影響及其與血腦屏障通透性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7-03-29 17:04
本文關鍵詞:自發(fā)性腦出血中紅細胞對AQP-4的影響及其與血腦屏障通透性的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背景:自發(fā)性腦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是指在非外傷所致的大腦實質(zhì)內(nèi)突然自發(fā)性的出血,是臨床上致殘、致死率很高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常見的疾病之一。在亞洲國家占腦卒中的20%~30%,但是其死亡率卻是最高,而導致腦出血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腦水腫,自發(fā)性腦出血后血腫的不斷擴大是導致患者的病情漸惡化的主要原因。SICH后腦水腫的形成機制至今尚未闡明。研究顯示,SICH后血腫中的主要成分(本課題擬研究紅細胞)與出血后不同階段腦水腫的形成關系密切,并且水通道蛋白4(AQP-4)在腦組織中水的運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本課題從紅細胞對腦水腫形成和對AQP-4表達影響的角度來研究在SICH中,紅細胞與腦水腫形成、AQP-4的表達、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之間的關系,以期為SICH后腦水腫防治方面提供實驗和理論依據(jù),這是本課題的創(chuàng)新之處,目前國內(nèi)外尚未見報道。目的:1.闡明SICH中,紅細胞對AQP-4表達的影響;2.探討SICH后腦水腫形成過程中,AQP-4的表達與BBB通透性的關系。方法:本實驗動物模型選用健康成年清潔級SD(Sprague Dawley)大鼠共195只,雄性,體重約210~300g,由河南科技大學醫(yī)學院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將SD大鼠隨機分為四組;即紅細胞(Red blood cell,RBC)組,全血(Whole blood,WB)組、假手術(sham operation,SO))組、正常對照(Normal controls,NC)組。其中RBC組、WB組、SO組按處死時間(6h、1d、3d、5d)再分為四個亞組,每組15只(5只測腦水含量、AQP-4m RNA,5只用于檢測水腫區(qū)域病理改變和AQP-4陽性細胞分布情況,5只用于檢測EB含量)。制作模型:用腦立體定位儀向各組SD大鼠右側尾狀核注入自體WB或RBC以建立SICH模型,并按Bederson方法判斷模型是否成功。采集標本,檢測腦組織依文思藍(Evans blue,EB)含量;AQP-4 m RNA變化;腦含水量;HE染色及免疫組化AQP-4的陽性細胞分布情況。結果:1.腦組織EB含量:在RBC、WB、SO、NC組6h、1d、3d、5d的組內(nèi)比較,其中在RBC組-3d顯著高于6h、1d、5d組;組間相比,RBC組-6h時出現(xiàn)升高,第1d時升高明顯,3d達到高峰(P0.01),5d時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WB組與RBC組在各時間點EB含量變化規(guī)律相似,但均低于RBC組;SO組與NC組比較無差異(P0.05)。2.腦含水量檢測:在RBC組內(nèi)不同時間點相比,其第3d時結果提示顯著比6h、1d、5d組高(P0.01);組間相比,RBC與WB組各時間點間相比,其腦組織水含量變化趨勢規(guī)律基本相似,但WB組稍低于RBC組。3.RT-PCR檢測AQP-4 m RNA表達:RBC組內(nèi)各時間點相比,RBC組-3d顯著高于6h、1d、5d組(P0.01),RBC組-6h后腦組織AQP-4 m RNA表達開始增高,第3d達到高峰(P0.01),之后逐漸下降,在第5d時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WB組與RBC組AQP-4 m RNA的表達規(guī)律基本相似,但低于RBC組。4.免疫組化檢測AQP-4表達結果示:RBC組和WB組的3d時都可見AQP-4在神經(jīng)膠質(zhì)細胞以及其足突的表達,其胞漿呈棕黃著色。結論:1.腦組織水含量在RBC組和WB組在第3d時最高,提示RBC在SICH后第3d腦水腫的形成中有作用,說明RBC是SICH后腦水腫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物質(zhì)基礎。2.在RBC組和WB組第3d時AQP-4陽性表達最強,提示RBC可引起AQP-4的表達。3.BBB通透性在RBC組和WB組的通透率最高,而且從6h時開始出現(xiàn)升高,第3d達到高峰,說明SICH后RBC影響B(tài)BB通透性。4.綜合AQP-4表達、腦水含量、EB檢測的結果,AQP-4的陽性表達與腦含水量、BBB通透性的變化一致,即RBC組和WB組第3d時腦含水量和EB含量最高,同時AQP-4的陽性表達最強。說明三者的變化趨勢一致,提示SICH第3d腦水腫的加重與BBB通透性的增加和AQP-4的陽性表達增強關系密切。
【關鍵詞】:自發(fā)性腦出血 紅細胞 腦水腫 血腦屏障 水通道蛋白-4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43.34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緒論11-29
- 1.1 研究背景11-28
- 1.1.1 腦出血的研究現(xiàn)狀11-12
- 1.1.2 SICH后血腦屏障的改變12-16
- 1.1.3 SICH后腦水腫的形成16-21
- 1.1.4 SICH后腦水腫過程中紅細胞的作用21-22
- 1.1.5 SICH后腦水腫過程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進展研究22-25
- 1.1.6 總結與展望25-28
- 1.2 研究目的28
- 1.3 研究意義28-29
- 第2章 材料與方法29-38
- 2.1 材料來源和主要設備29-30
- 2.1.1 主要實驗試劑29
- 2.1.2 主要實驗設備29-30
- 2.1.3 動物分組30
- 2.2 實驗方法30-32
- 2.2.1 麻醉30
- 2.2.2 全血標本的制備30-31
- 2.2.3 紅細胞標本的制備31
- 2.2.4 自發(fā)性腦出血動物模型的制作31
- 2.2.5 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NDS))方法31-32
- 2.2.6 標本采集32
- 2.3 檢測方法32-37
- 2.3.1 血腦屏障通透性的檢測32-33
- 2.3.2 腦含水量的檢測33
- 2.3.3 大鼠腦組織切片的制備33
- 2.3.4 病理切片HE染色步驟33-34
- 2.3.5 免疫組化檢測AQP-4 的表達34-35
- 2.3.6 AQP-4mRNA的檢測35-37
- 2.4 統(tǒng)計學方法37-38
- 第3章 結果38-50
- 3.1 實驗動物情況38
- 3.2 病理學檢測38-40
- 3.2.1 肉眼觀察38-39
- 3.2.2 HE染色光鏡觀察39-40
- 3.3 免疫組化檢測AQP-4 蛋白40-42
- 3.4 腦組織EB含量的變化42-44
- 3.4.1 EB標準曲線42
- 3.4.2 各組 6h時EB含量變化42-43
- 3.4.3 各組 1d時EB含量變化43
- 3.4.4 各組 3d時EB含量變化43
- 3.4.5 各組 5d時EB含量變化43-44
- 3.4.6 各組內(nèi)不同時間點腦組織EB含量的比較44
- 3.5 AQP-4 mRNA的表達44-47
- 3.5.1 各組 6h時AQP-4 mRNA的表達44-45
- 3.5.2 各組 1d時AQP-4 mRNA的表達45
- 3.5.3 各組 3d時AQP-4 mRNA的表達45-46
- 3.5.4 各組 5d時AQP-4 mRNA的表達46
- 3.5.5 各組內(nèi)不同時間點AQP-4 m RNA表達的比較46-47
- 3.6 腦組織含水量的變化47-50
- 3.6.1 各組 6h時腦含水量的變化47
- 3.6.2 各組 1d時腦含水量的變化47-48
- 3.6.3 各組 3d時腦含水量的變化48
- 3.6.4 各組 5d時腦含水量的變化48-49
- 3.6.5 各組內(nèi)不同時間點腦含水量的比較49-50
- 第4章 討論50-56
- 4.1 動物模型50-51
- 4.2 SICH后腦水腫形成過程中紅細胞的作用51-52
- 4.3 SICH后腦水腫過程中與BBB通透性的關系52-54
- 4.4 SICH后腦水腫形成過程中AQP-4 的作用54
- 4.5 結語54-56
- 第5章 結論56-57
- 參考文獻57-66
- 縮略語詞匯表66-67
- 附錄 附圖67-69
- 致謝69-70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7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武士京,陳世uo;血腦屏障——解剖與生理[J];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3年02期
本文關鍵詞:自發(fā)性腦出血中紅細胞對AQP-4的影響及其與血腦屏障通透性的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749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49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