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分 認知雙任務對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姿勢穩(wěn)定性的影響 背景及目的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最常見的運動系癥狀是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運動不能、姿勢和步態(tài)異常等,在這些運動癥狀中,姿勢不穩(wěn)定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致PD患者殘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姿勢不穩(wěn)顯著地增加了PD患者跌倒、軟組織損傷、骨折及心理恐慌的發(fā)生率。對于大多數PD患者而言,左旋多巴治療并不能有效改善姿勢平衡障礙,因此早期識別PD患者的姿勢不穩(wěn)定對預防跌倒至關重要。 在臨床工作中常用統一帕金森評定量表中的姿勢不穩(wěn)定和步態(tài)異常(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gait disorder, PIGD)項目評分來檢測PD患者的姿勢平衡障礙,包括坐起立試驗、后拉試驗、姿勢及步態(tài)檢測等。盡管這種方法簡單易懂,易于操作,不需要任何儀器,但過于粗略和主觀,且缺乏量化,靈敏性低,因而對平衡功能的反應性差,不能用來評定早期PD患者的姿勢平衡障礙。慣性加速計是一種便攜式、價格低廉的可用于評價姿勢穩(wěn)定性的設備。最近的研究顯示,基于慣性加速計的姿勢擺動測量可以很好的評價未用藥物治療的PD患者的平衡障礙。加速計測量技術為臨床評價輕微平衡障礙提供了一個簡單易用且敏感性高的工具。 PD患者的非運動癥狀逐漸受到臨床關注,如注意障礙、記憶障礙、言語障礙、執(zhí)行功能障礙等腦高級功能障礙。最近有研究指出PD患者姿勢步態(tài)異常不但與黑質紋狀體病變有關,還與其認知功能減退有關。許多研究者都已開始關注姿勢平衡與認知輸入之間的關系研究,探討認知對姿勢穩(wěn)定性的影響機制,雙重任務研究是目前最為流行的方法。 立體視又稱深度覺或立體覺,是視覺器官對周圍物體遠近、深淺、高低三維空間位置的分辨感知能力,是建立在雙眼同時知覺和融像功能基礎上的獨立的高級雙眼視功能。研究顯示,顏色視覺異常是PD患者非運動癥狀之一,因此我們假定PD早期患者可能也存在立體視覺功能異常。 我們在此項研究中,使用可佩帶性加速計測量早期PD患者的姿勢穩(wěn)定性參數情況,從而驗證在PD早期階段姿勢控制系統就已經受到影響的假定。并探討認知負荷任務對帕金森病患者姿勢穩(wěn)定性的影響。此外,我們觀察了早期PD患者的立體視覺功能,評估立體視覺和擺動參數之間的關系。 研究方法 選擇23例早期PD患者為PD組,Hohn-Yahr(H-Y)分期為1-1.5期。23例性別和年齡匹配的健康受試者為對照組,其均無PD病史。在擺動參數測量之前,所有受試者將接受系統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經檢查,包括統一帕金森病評分量表(UPDRS)、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以及老年抑郁量表(GDS)。此外,立體視覺使用Titmus立體圖進行評估。 第一任務:為靜止站立。第二任務:為認知計算任務,要求受試者從100開始執(zhí)行連續(xù)減3任務。受試者執(zhí)行四組測試,每次持續(xù)時間為30秒:i)并攏雙足,睜眼站立(eyes open, EO), ii)并攏雙足,閉眼站立(eyes closed, EC),iii)并攏雙足,睜眼站立,同時執(zhí)行計算雙任務(eyes open with dual task, EODT),iv)并攏雙足,閉眼站立,同時執(zhí)行計算雙任務(eyes closed with dual task ECDT)。 擺動參數的測量由可佩戴慣性傳感器來完成。該傳感器由松緊帶固定在背部中線第四和第五腰椎段水平上。我們主要計算來自加速度計信號的兩個姿勢擺動參數:(1)均方根加速度(root mean square acceleration,RMS),是定量加速度時間序列大小的指標;(2)急動度(jerkiness of sway,JERK),加速計信號的一階導數,是定量姿勢擺動平穩(wěn)度的指標。 研究結果 對照組中5例(占21.7%)及RBD患者中14例(占60.9%)存在立體視覺異常(立體視銳度60”)。與對照組相比,PD患者在Titmus立體圖測試表現出明顯的立體視功能下降(P0.01)。 在常規(guī)狀態(tài)下(EO and EC conditions),PD組與對照組各擺動參數之間比較均沒有發(fā)現顯著差別(P0.05)。在執(zhí)行認知雙任務狀態(tài)(EODT,ECDT)下,經統計學分析,RMS值差異有顯著性(P0.05)。同樣,在執(zhí)行認知雙任務狀態(tài)下,不論是總JERK或在AP方向及ML方向JERK,PD患者的JERK值均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均有十分顯著性差異(P0.01)。相關性分析顯示,UPDRS運動評分擺動參數間無明顯相關性。無論PD組或對照組中,Titmus測試立體視銳度的對數和JERK值亦無統計學上的顯著相關性(P0.05)。 研究結論 早期PD患者在站立的同時執(zhí)行一個需求認知任務將會威脅到其平衡的穩(wěn)定性。這一結果為早期PD患者跌倒的預防與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另外,立體視覺異常普遍存在于早期PD患者,它并不與姿勢控制相關聯,是一個獨立的PD非運動癥狀。 第二部分 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患者姿勢穩(wěn)定性的研究 研究背景及目的 快速眼動(rapid eye movement,REM)期睡眠行為障礙(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REM睡眠期肌肉弛緩現象消失并出現與夢境相關的復雜運動為特征的發(fā)作性疾病,可導致自傷及同床者受傷并使睡眠中斷。既往認為RBD僅僅是一種獨立的睡眠障礙疾病,最近幾年研究顯示,RBD與某些神經變性疾病如多系統萎縮、路易體癡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關系密切,超過50%RBD患者最終將患上神經變性疾病。RBD可能是這些神經變性疾病早期的臨床標志。有學者進行前瞻性研究發(fā)現,38%RBD可發(fā)展為PD,RBD癥狀早于PD診斷的平均時間為3.7年。另有研究顯示RBD是患PD的高風險因素,并隨著病程的延長而上升,17.5%的RBD患者于5年后發(fā)展為PD,至10年或12年以后觀察分別占40.6%或52.4%。RBD向PD發(fā)展的高轉化率為直接觀察臨床前PD提供了極其難得的機會。 PD最常見的運動系癥狀是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運動不能、姿勢和步態(tài)異常、手的協調性受損等,在這些運動癥狀中,姿勢不穩(wěn)定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致PD患者殘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姿勢不穩(wěn)顯著地增加了PD患者跌倒的發(fā)生率。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姿勢平衡障礙甚至在PD早期也會發(fā)生,并且隨著病情加重,姿勢不穩(wěn)定情況也隨之加劇。 一般認為PD的前驅期很長,強效的代償機制可能會掩蓋這些臨床特征,而且使其在疾病的早期階段難以鑒別和診斷。在臨床確診出PD前的很多年里,也許能觀察到比如手部細微動作的變緩、擺臂動作的減少、走路姿勢的變化、身體僵硬、震顫和平衡障礙等運動標志。在對原發(fā)性RBD患者的縱向研究中,針對由RBD發(fā)展成的臨床突出顯示PD癥狀的試驗對象,其異常統一帕金森病評分量表(Unified PD Rating Scale,UPDRS)運動評分可以在確診PD4.5年前觀察得出;然而,采用普渡釘板測試、手指交替敲擊試驗和計時站立行走測試可以在確診PD前6-9年發(fā)現運動功能損害。由于許多原發(fā)性RBD患者都有發(fā)展成PD的風險,我們假定自發(fā)性RBD患者,即使在出現PD臨床癥狀前,他們的姿勢穩(wěn)定性參數可能出現變化,借此研究臨床前PD的平衡功能。 立體視又稱深度覺或立體覺,是視覺器官對周圍物體遠近、深淺、高低三維空間位置的分辨感知能力,是建立在雙眼同時知覺和融像功能基礎上的獨立的高級雙眼視功能。最近有研究發(fā)現,在未用藥物治療的PD患者中常存在立體視覺缺陷,而且立體視覺缺陷與非優(yōu)勢側紋外區(qū)皮質萎縮有關。我們假定自發(fā)性RBD患者可能也存在立體視覺功能異常。 此項研究旨在測量原發(fā)性RBD患者的姿勢擺動參數,并檢測RBD患者的立體視覺功能,評估立體視覺和擺動參數之間的關系。 研究方法 24例經多導睡眠儀確診的原發(fā)性RBD患者及23例年齡性別相配的健康受試者參與了此次研究。在擺動參數測量之前,所有受試者將接受系統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經檢查,包括統一帕會森病評分量表(UPDRS)、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以及老年抑郁量表(GDS)。 受試者均執(zhí)行五組姿勢穩(wěn)定性測試,每次持續(xù)時間為30秒:i)并攏雙足,睜眼站立(eyes open,EO),ii)并攏雙足,閉眼站立(eyes closed,EC), iii)并攏雙足,睜眼站立,同時執(zhí)行計算雙任務(eyes open with dual task, EODT),iv)并攏雙足,閉眼站立,同時執(zhí)行計算雙任務(eyes closed with dual task,ECDT),以及v)雙足前后直排睜眼站立(tandem standing with eyes open,TEO)。后三個測試被認為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擺動參數的測量由佩戴在腰背部的慣性加速計來完成。我們主要計算來自加速度計信號的兩個姿勢擺動參數:(1)均方根加速度(root mean square acceleration,RMS),是定量加速度時間序列大小的指標,(2)急動度(jerkiness of sway,JERK),加速計信號的一階導數,是定量姿勢擺動平穩(wěn)度的指標。此外,立體視覺使用Titmus立體圖進行評估。 研究結果 在常規(guī)狀態(tài)下(EO and EC conditions),RBD組與對照組各擺動參數之間比較均沒有發(fā)現顯著差別(P0.05)。隨著任務難度加大,與對照組相比,RBD患者的RMS值不斷增加;而在挑戰(zhàn)性狀態(tài)((EODT, ECDT, and TEO conditions)下,經統計學分析,RMS值差異有顯著性(P0.05)。同樣,在挑戰(zhàn)性狀態(tài)下,RBD患者的JERK值均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對照組中5例(占21.7%)及RBD患者中13例(占54.2%)存在立體視覺異常。與對照組相比,RBD患者在Titmus立體圖測試表現出明顯的立體視功能下降(P0.05)。 在RBD組而非對照組中,在挑戰(zhàn)性狀態(tài)下,Titmus測試立體視銳度的對數和JERK值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相關性(P0.01)。在挑戰(zhàn)性狀態(tài)下,與立體視覺正常的RBD患者相比,立體視覺異常的RBD患者的JERK值顯著升高(P0.05)。 研究結論 原發(fā)性RBD患者,尤其是伴有立體視覺異常者,在具有挑戰(zhàn)性的姿勢狀態(tài)下(認知雙任務或雙足前后直排站立)會出現姿勢平衡障礙。平衡動力學參數可能是臨床前PD的一個新的、敏感的生物學標志。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42.5;R74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睿;楊文明;汪美霞;;帕金森病早期診斷線索探討[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3年11期
2 周征成;楊宏武;李曉萍;范華;譚建萍;;血清尿酸水平與帕金森病運動障礙的關系[J];當代醫(yī)學;2013年35期
3 王天成;蔡宏斌;葛朝明;王為民;葉江;趙莉;;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RBD)與帕金森病和多系統萎縮的關系研究[J];甘肅科技;2014年05期
4 黃夢陽;江紅;胡琦;康慧聰;許峰;劉曉艷;張存泰;朱遂強;;低劑量魚藤酮持續(xù)灌胃處理致中腦多巴胺能神經元損傷[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4年03期
5 張長國;馮耀耀;陳靜;張強春;;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的研究[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3年05期
6 劉君;張冠群;崔曉;;帕金森伴周圍神經病變40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年22期
7 蔣雨平;;對左旋多巴長期治療帕金森病的評價[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4年01期
8 冷歷歌;田增民;;帕金森病各項量表與UPDRS量表的擬合度分析[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13年06期
9 郭云霞;李紹旦;楊明會;;補腎活血顆粒治療帕金森病抑郁臨床研究[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4年04期
10 王龔奮飛;梁朵朵;米亞賽爾·阿布來提;賈林·巴合提;;奧拉西坦聯合美多芭治療帕金森病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年1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聶坤;聯合應用VBM和DTI磁共振圖像處理技術對帕金森病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腦結構及白質纖維改變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潔;急性偏側食蟹猴帕金森病模型造模過程中行為學與睡眠狀況的動態(tài)評價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曹連平;原發(fā)性帕金森病臨床異質性的~1H-MRS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戚維璜;不同雙重任務下的平衡能力比較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3年
4 管培培;三維加速度計估算不同步速能量消耗應用初探[D];南京體育學院;2012年
5 鄭芳;非線性分析方法在生物醫(yī)學信號處理上的應用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6 張永志;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馮婧;針刺舞蹈震顫控制區(qū)聯合美多巴對帕金森病小鼠腦內BDNF-TrkB信號轉導通路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8 尹文綱;艾灸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隨機對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9 鄭偉新;腳橋被蓋核深部電刺激對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步態(tài)調節(jié)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徐金敏;胱抑素C在帕金森病進展過程中的作用初步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
226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