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腦室內少突膠質細胞瘤1例
本文選題:少突膠質細胞瘤 + 腦室內; 參考:《實用醫(yī)學雜志》2017年06期
【摘要】:正患者男,30歲,出現頭疼、頭暈6d,于當地醫(yī)院行CT示雙側腦室占位。神經系統(tǒng)及實驗室檢查均未見異常。初步診斷為中樞神經細胞瘤。我院查MRI示:雙側側腦室體部間見團塊狀稍長T1混雜稍長T_2信號,
[Abstract]:The patient, 30 years old, developed headache and dizziness for 6 days. No abnormality was found in nervous system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Primary diagnosis of central neurocytoma. The MRI findings of our hospital showed that there were lumps of slightly longer T1 mixed with slightly longer T _ 2 signal between the bilateral ventricles and the body of the brain.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分類號】:R739.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重韌;徐欣;趙明;;少突膠質細胞瘤的診療進展[J];中國神經腫瘤雜志;2006年03期
2 馮榮芳;馮亞青;趙大為;李文玲;孫吉林;石衛(wèi)東;;臨床不典型少突膠質細胞瘤1例報道[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7年05期
3 陳柏林;;兒童少突膠質細胞瘤[J];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1979年05期
4 黃榮,徐本華,謝海群,Touboul E;109例腦少突膠質細胞瘤的療效及預后因素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3年03期
5 滕梁紅,桂秋萍,宣琪,盧德宏;少突膠質細胞瘤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4年05期
6 陳涓;陳敏;郭錟;;少突膠質細胞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J];放射學實踐;2009年06期
7 任力;鄭吉春;李德昌;岳穎;毛志遠;黃永安;盧德宏;;腦少突膠質細胞瘤顱外轉移臨床病理觀察[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0年04期
8 趙君;周俊林;董馳;;不同級別少突膠質細胞瘤影像病理對照[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2年05期
9 陳楊宗;謝福榮;李鵬;楊登法;;少突膠質細胞瘤影像學表現與臨床病理分析[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10 黃碧有;小兒腦干少突膠質細胞瘤1例[J];重慶醫(yī)藥;198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陸正齊;李先鋒;周連發(fā);;臨床表現相似的腦囊蟲病和少突膠質細胞瘤各1例分析并文獻復習[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2 劉穎;劉秀萍;陳琦;朱靜靜;熊佶;汪寅;;具有少突膠質細胞樣形態(tài)的神經上皮性腫瘤染色體1p/19q LOH的檢測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喬廣宇;桂秋萍;許百男;周定標;王輔林;;國人少突膠質細胞瘤染色體1pLOH的研究[A];中國醫(y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戚基萍;董燕燕;周敏;孫玉蘭;王愛春;王丹;;Nogo A在少突膠質細胞瘤中的表達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九屆全國病理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熊佶;劉穎;汪寅;葉諸榕;毛穎;朱靜靜;李超;;161例少突膠質細胞瘤染色體1p/19q缺失,MGMT基因甲基化,p53蛋白表達情況及預后相互關系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屈鳴麒;;在WHOⅡ級膠質瘤中,PROX1與星形細胞瘤而不是少突膠質細胞瘤患者的預后相關[A];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九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齊猛;運用蛋白組學方法篩選鑒別星形細胞瘤與少突膠質細胞瘤的蛋白標志物[D];南京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秦靜;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髓內轉移1例報道與文獻復習[D];浙江大學;2011年
2 楊玄勇;染色體1p、19q缺失與少突膠質細胞瘤的相關性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3 李曉鵬;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的綜合治療中化療是否能提高其生存率的系統(tǒng)評價[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李俊芝;少突膠質細胞瘤和星形細胞瘤染色體1p/19q雜合性缺失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仇波;OLIG1對人少突膠質細胞瘤鑒別診斷意義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6 熊佶;161例少突膠質細胞瘤染色體1p/19q雜合性缺失,MGMT基因甲基化,p53蛋白表達,及其與預后相關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趙君;不同級別少突膠質細胞腫瘤的影像、病理及相關因子表達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9779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97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