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肌電圖在腦卒中患者小腿三頭肌研究中的應用
本文選題:腦卒中急性期 + 小腿三頭肌。 參考:《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17年03期
【摘要】:正腦卒中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的特點。越來越多的患者因腦卒中偏癱后遺癥,生活能力嚴重受累,生活質(zhì)量顯著下降。隨著腦卒中發(fā)病趨于年輕化,加之人口老齡化,腦卒中致殘已成為社會、家庭的沉重負擔。在腦卒中所致的運動功能障礙中,步行能力是核心問題,也是康復醫(yī)學領域研究較多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本文旨在總結探討表面肌電圖(sE MG)在
[Abstract]:Stroke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morbidity and high disability rate. More and more patients suffer from the sequelae of stroke hemiplegia, the ability of life is seriously affected,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the onset of stroke tends to be younger, coupled 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 stroke disability has become a heavy burden on society and families. Among the motor dysfunction caused by stroke, walking ability is not only the core problem, but also a hot and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and study th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EMG)
【作者單位】: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康復醫(yī)學中心;
【分類號】:R74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梅瑩;毛世剛;于洋;王穎穎;陳偉;;肌電觸發(fā)電刺激對腦卒中后痙攣性足下垂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年03期
2 榮積峰;吳毅;顧玲;喬亞琴;王衛(wèi)寧;;腦卒中患者足下垂和足內(nèi)翻康復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2015年01期
3 周爍;;腦卒中足下垂患者功能訓練中表面肌電生物反饋的作用[J];當代醫(yī)學;2015年06期
4 李建華;;表面肌電圖的康復臨床評估應用進展[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4年05期
5 李騰飛;商鑫飛;;被動牽張對運動后腓腸肌疲勞恢復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年07期
6 李勵;龐洪波;段峰;;腦卒中后足下垂康復新進展[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年06期
7 楊志杰;閻文靜;陳修平;李鐵山;;放散式體外沖擊波治療腦卒中后小腿三頭肌痙攣的療效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年04期
8 王靜;吳效明;;基于表面肌電的步態(tài)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26期
9 黃萍;齊進;鄧廉夫;陳博;;正常青年人自然步態(tài)下肢肌的表面肌電圖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20期
10 段子才;黃正一;;遞增負重蹲跳與提踵時小腿三頭肌表面肌電圖信號比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虹;趙晨光;袁華;劉衛(wèi);袁鴻儒;惠楠;牟翔;;A型肉毒毒素聯(lián)合沖擊波療法對腦卒中后下肢痙攣狀態(tài)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7年07期
2 方科;李范玲;肖晟;李欣;劉宏;;跟腱延長術治療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馬蹄足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年06期
3 關晨霞;郭鋼花;郭小偉;李哲;郝道劍;李曉麗;;腦卒中偏癱患者在坐位軀干旋轉(zhuǎn)時軀干肌群表面肌電信號特征研究[J];中國康復;2017年03期
4 仲榮洲;褚立希;王陶黎;張紅;黃永磊;黃龍珠;許嘉寧;;改良Ashworth屈肘肌張力評估與肱二頭肌B超測量值相關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7年03期
5 梁海棠;曾旋;黃裕桂;吳巧云;;針灸聯(lián)合運動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恢復期足下垂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年12期
6 劉莉;陸曉;;表面肌電圖在腦卒中患者小腿三頭肌研究中的應用[J];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17年03期
7 王金磊;裘小玲;周紅波;;肌電生物反饋配合針刺治療腦卒中患者足下垂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年16期
8 張麗華;王艷君;劉威萍;李紅奇;許水清;胡雨桐;;調(diào)督針法治療腦梗死后足下垂的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7年04期
9 靳向前;杜安民;梁學艷;李小潔;李珍珠;;綜合方法治療腦卒中后肌痙攣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7年05期
10 肖金壯;孫金麗;王洪瑞;楊信才;趙金奎;;核心穩(wěn)定訓練動作中不同肌肉疲勞度的差異分析[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7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丹;徐海艷;;電針結合艾灸涌泉穴治療腦卒中后足下垂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4年03期
2 曹蓮瑛;張偉;崔曉;虞莉青;陳f^;冷鋒強;金璽;吳慶紅;袁燕潔;;獨取足少陽經(jīng)穴治療腦卒中后足內(nèi)翻的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3年09期
3 Joel A.DeLisa;;How To Become A Model Center of Medical Rehabilitation——The Experience of the Kessler Institute for Rehabilitation[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年06期
4 關晨霞;郭鋼花;李哲;;利多卡因診斷性阻滯在腦卒中患者足下垂內(nèi)翻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年03期
5 吳玉玲;林建強;吳立紅;孫曉敏;;肌電生物反饋電刺激對偏癱踝背屈障礙的康復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年05期
6 劉兆平;曾滿萍;謝輝;婁必丹;章薇;;張力平衡針法對腦卒中后足下垂內(nèi)翻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2年04期
7 楊寧寧;張琳;;心理護理對抑郁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2年03期
8 孫麗;謝瑛;李廣慶;;肌電生物反饋輔助步行訓練對腦卒中后亞急性期足下垂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2年02期
9 劉翠華;張盤德;容小川;周惠嫦;陳麗珊;林楚克;李桂恩;武士龍;;步態(tài)誘發(fā)功能性電刺激對腦卒中足下垂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年12期
10 朱紅軍;何懷;劉傳道;楊衛(wèi)新;;運動想象與肌電觸發(fā)電刺激聯(lián)合對偏癱患者下肢功能的作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載文;腦卒中急性期血壓變化及處理[J];海南醫(yī)學;2002年10期
2 趙愛云;楊勇;;腦卒中急性期抑郁128例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3期
3 張旋;;腦卒中急性期132例肺部管理的體會[J];臨床肺科雜志;2007年01期
4 ;腦卒中急性期他汀治療不可停[J];臨床薈萃;2007年22期
5 饒敏;;腦卒中的護理體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年04期
6 郭月琴;;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卒中急性期昏迷臨床效果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2年07期
7 張延偉;;腦卒中急性期臨床治療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年21期
8 常世偉;常江富;劉才勇;周永峰;;腦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發(fā)生情況及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年03期
9 張曉云,曹玄林;國內(nèi)腦卒中相關因素的研究狀況[J];河北醫(yī)藥;1991年02期
10 王燕萍,羅平,魏建平,李英杰;腦卒中急性期體位變化對血壓的影響[J];北京軍區(qū)醫(yī)藥;199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常翠娥;葛衛(wèi)紅;;腦卒中患者的降壓治療[A];2010年臨床藥學學術年會暨第六屆臨床藥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常翠娥;葛衛(wèi)紅;;腦卒中患者的降壓治療[A];2010年江蘇省藥學大會暨第十屆江蘇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中;焦亞莉;王保明;;腦卒中急性期的低血鈉表現(xiàn)[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五次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4 鄧景貴;歐陽亞濤;;腦卒中急性期的早期康復程序[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全國運動療法學術會議暨心腦血管病康復研討班論文匯編[C];2000年
5 張琦;黃紹寬;林倆宏;;老年人腦卒中急性期體溫的變化對康復效果的影響[A];第三屆全國老年醫(yī)學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6 戴書峰;吳裕臣;洪道俊;;腦卒中生活質(zhì)量及影響因素評估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7 王曉丹;;腦卒中患者康復期健康教育探討[A];河南省心血管疾病護理新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鄧景貴;;腦卒中急性期的早期康復程序[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9 王曉丹;;腦卒中患者康復期健康教育探討[A];2012年河南省護理健康教育學術會議暨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護理健康教育研修班論文集[C];2012年
10 王鑫;;腦卒中患者便秘的預防及護理[A];全國第13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志鵬 黎紅華;腦卒中急性期降壓不能快[N];健康報;2007年
2 魏開敏;腦卒中急性期慎用高滲糖[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3 羅剛;腦卒中誤區(qū)多多 強化教育刻不容緩[N];健康報;2007年
4 廣州軍區(qū)武漢總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徐志鵬邋黎紅華;腦卒中急性期降壓不能太快[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5 ;腦卒中后降壓處理相關問答[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曾令浩;讓腦卒中患者盡早“動起來”[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1年
7 身體周刊記者 肖蓓;鄧本強:腦卒中一站式救治[N];東方早報;2013年
8 梨平;腦卒中后血糖升高意味啥[N];大眾衛(wèi)生報;2005年
9 主講人 北京天壇醫(yī)院副院長、神經(jīng)內(nèi)科主任 王擁軍 教授;腦卒中社區(qū)管理ABC[N];健康報;2007年
10 陳金雄;腦卒中的中醫(yī)治療現(xiàn)狀[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江燁;靳三針療法治療腦卒中后失眠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2 劉仁正;針灸從心膽論治腦卒中后焦慮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日峰;延續(xù)護理在腦卒中患者康復期的應用效果分析[D];延邊大學;2015年
2 孫彥杰;血尿酸水平與腦卒中的關系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吳族勇;功能性電刺激與肌電生物反饋治療腦卒中后足下垂內(nèi)翻的療效評價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4 梁俊卿;腦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復期焦慮抑郁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蔣賓;腦卒中急性期患者心率變異性的相關研究[D];南華大學;2014年
6 袁添;授權教育在首發(fā)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D];遼寧醫(yī)學院;2015年
7 馬寧;針刺股四頭肌神經(jīng)入肌點對腦卒中后膝關節(jié)控制障礙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8 梁建群;華陰市腦卒中患者長期照護現(xiàn)狀與需求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9 黃丹霞;腦卒中后肌痙攣的發(fā)生率及危險因素調(diào)查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10 閆麗;高血壓患者腦卒中發(fā)生風險的巢式病例對照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8491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849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