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合劑治療痤瘡的臨床研究及對TNF-α、IL-6、IL-1β、睪酮影響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4-02 02:22
目的:通過觀察痤瘡合劑治療肺胃熱盛型痤瘡的臨床療效,及其對兔子血清中TNF-α、IL-6、IL-1β、睪酮調(diào)控的實驗研究,探討其治療痤瘡的作用機制。方法:1臨床研究:將60例符合入選病例標準的患者采用簡單隨機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予院內(nèi)痤瘡合劑口服+5%過氧苯甲酰凝膠外用,對照組予鹽酸多西環(huán)素膠囊口服+5%過氧苯甲酰凝膠外用,療程6周。每2周記錄病情改善情況,并于療程結(jié)束1個月后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病情復發(fā)情況。2動物實驗研究:將44只兔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7只,造模組37只,使用煤焦油涂抹于造模組動物左耳內(nèi)側(cè)面,0.5ml/次,連續(xù)14天。痤瘡丙酸桿菌的接種于建模后第7d開始(接種于涂抹煤焦油處),連續(xù)5天,每只兔總需50uL。兔耳模型制備后,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造模組分為痤瘡合劑低、中、高劑量組、模型組、藥物對照組(異維A酸軟膠囊),每組7只,剩余2只用于造模評價。治療2周后,觀察兔耳局部皮損情況、組織病理學改變以及ELISA法檢測血清中TNF-α、IL-6、IL-1β、睪酮含量。結(jié)果:1.臨床研究(1)治療組總有效率86.21%,其中有4例痊愈,15例顯效,6例有效...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號與說明
引言
第一部分 臨床研究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來源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 剔除、脫落和中止試驗的標準
1.6 篩選過程及質(zhì)控
2 臨床研究方案
2.1 分組
2.2 治療方法
2.3 療程及隨訪
2.4 一般治療與調(diào)護
3 觀察指標
3.1 一般資料
3.2 療效評價
3.3 安全性檢測
3.4 觀察記錄方法
4 療效評價標準
5 不良反應
6 統(tǒng)計學分析
7 臨床研究結(jié)果
7.1 一般資料
7.2 臨床療效觀察結(jié)果
7.3 兩組患者病情復發(fā)情況
7.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第二部分 動物實驗部分 痤瘡合劑對兔耳痤瘡模型血清中 TNF-α、IL-6、IL-1β、睪酮影響的實驗研究
1 實驗材料
1.1 實驗動物
1.2 實驗藥物
1.3 主要儀器、耗材
1.4 主要試劑
2 實驗方法
2.1 兔耳痤瘡模型的制備
2.2 動物分組及干預
2.3 取材及病理標本制作方法
2.4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式
2.5 統(tǒng)計學處理
3 實驗結(jié)果
3.1 觀察局部皮損形態(tài)
3.2 組織學觀察結(jié)果
3.3 ELISA法檢測法
第三部分 討論
1 中醫(yī)對痤瘡的認識
2 西醫(yī)治療現(xiàn)狀
3 組方分析
3.1 藥物功效及配伍規(guī)律分析
3.2 現(xiàn)代藥理學分析
4 對照藥物選擇
4.1 臨床研究對照藥
4.2 動物實驗陽性對照藥
5 動物實驗指標的選擇
5.1 炎癥因子
5.2 睪酮
6 兔耳痤瘡動物模型的應用研究
7 結(jié)果分析
7.1 臨床研究結(jié)果分析
7.2 動物實驗研究結(jié)果分析
8 特色與優(yōu)勢
9 存在問題
參考文獻1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2
附錄
附表 1
附表 2
附表 3
附表 4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文章情況
攻讀學位期間參加課題情況
致謝
本文編號:3945670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號與說明
引言
第一部分 臨床研究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來源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 剔除、脫落和中止試驗的標準
1.6 篩選過程及質(zhì)控
2 臨床研究方案
2.1 分組
2.2 治療方法
2.3 療程及隨訪
2.4 一般治療與調(diào)護
3 觀察指標
3.1 一般資料
3.2 療效評價
3.3 安全性檢測
3.4 觀察記錄方法
4 療效評價標準
5 不良反應
6 統(tǒng)計學分析
7 臨床研究結(jié)果
7.1 一般資料
7.2 臨床療效觀察結(jié)果
7.3 兩組患者病情復發(fā)情況
7.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第二部分 動物實驗部分 痤瘡合劑對兔耳痤瘡模型血清中 TNF-α、IL-6、IL-1β、睪酮影響的實驗研究
1 實驗材料
1.1 實驗動物
1.2 實驗藥物
1.3 主要儀器、耗材
1.4 主要試劑
2 實驗方法
2.1 兔耳痤瘡模型的制備
2.2 動物分組及干預
2.3 取材及病理標本制作方法
2.4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式
2.5 統(tǒng)計學處理
3 實驗結(jié)果
3.1 觀察局部皮損形態(tài)
3.2 組織學觀察結(jié)果
3.3 ELISA法檢測法
第三部分 討論
1 中醫(yī)對痤瘡的認識
2 西醫(yī)治療現(xiàn)狀
3 組方分析
3.1 藥物功效及配伍規(guī)律分析
3.2 現(xiàn)代藥理學分析
4 對照藥物選擇
4.1 臨床研究對照藥
4.2 動物實驗陽性對照藥
5 動物實驗指標的選擇
5.1 炎癥因子
5.2 睪酮
6 兔耳痤瘡動物模型的應用研究
7 結(jié)果分析
7.1 臨床研究結(jié)果分析
7.2 動物實驗研究結(jié)果分析
8 特色與優(yōu)勢
9 存在問題
參考文獻1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2
附錄
附表 1
附表 2
附表 3
附表 4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文章情況
攻讀學位期間參加課題情況
致謝
本文編號:39456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39456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