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型分葉狀毛細血管瘤1例
發(fā)布時間:2021-07-03 22:23
報告皮下型分葉狀毛細血管瘤1例;颊吣,19歲,左手臂結節(jié)伴疼痛3月余。皮膚?茩z查:左手臂約上1/3處見一類圓形暗紅色皮下結節(jié),稍隆起于皮面,大小約12 mm×10 mm,表面覆有少許細薄白色鱗屑,未見破潰、糜爛,邊界較清,活動度欠佳,質地硬韌,按壓痛陽性。皮損組織病理:真皮內大量增生的毛細血管密集排列,由纖維性間隔分隔,形成小葉狀結構,無包膜,界限清楚。血管內皮細胞增生,未見核異形及病理性核分裂像。診斷:皮下型分葉狀毛細血管瘤。治療:手術切除。隨訪4個月未見復發(fā)。
【文章來源】: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 2020,27(05)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皮損組織病理檢查:真皮內大量增生的毛細血管密集排列,由纖維性間隔分隔,形成小葉狀結構,無包膜,界限清楚。血管內皮細胞增生,未見核異形及病理性核分裂像(HE,4A:40×;4B:200×)
體檢:各系統(tǒng)檢查未見異常。皮膚專科檢查:左手臂約上1/3處見一類圓形暗紅色皮下結節(jié),稍隆起于皮面,大小約12 mm×10 mm,表面覆有少許細薄白色鱗屑,未見破潰、糜爛,邊界較清,活動度欠佳,質地硬韌,按壓痛陽性(圖1)。圖2 皮損超聲聲像圖顯示:左前臂皮下可見一低回聲區(qū),范圍10 mm×7 mm,邊界欠清,形態(tài)尚規(guī)則,后方回聲增強。CDFI:周邊可見稍豐富血流信號
圖1 患者左手臂約上1/3處見一類圓形暗紅色皮下結節(jié),稍隆起于皮面,大小約12 mm×10 mm,表面覆有少許細薄白色鱗屑,邊界較清,活動度欠佳,質地硬韌圖3 皮損偏振光皮膚鏡檢查:黃紅色背景,見彌漫蜂窩狀白色網狀結構,少許細薄白色鱗屑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分葉狀毛細血管瘤的聲像圖表現(xiàn)[J]. 孫曉慧,蔣潔,柳劍英,陳文,江凌,沈偉偉,崔立剛.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9(11)
本文編號:3263464
【文章來源】: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 2020,27(05)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皮損組織病理檢查:真皮內大量增生的毛細血管密集排列,由纖維性間隔分隔,形成小葉狀結構,無包膜,界限清楚。血管內皮細胞增生,未見核異形及病理性核分裂像(HE,4A:40×;4B:200×)
體檢:各系統(tǒng)檢查未見異常。皮膚專科檢查:左手臂約上1/3處見一類圓形暗紅色皮下結節(jié),稍隆起于皮面,大小約12 mm×10 mm,表面覆有少許細薄白色鱗屑,未見破潰、糜爛,邊界較清,活動度欠佳,質地硬韌,按壓痛陽性(圖1)。圖2 皮損超聲聲像圖顯示:左前臂皮下可見一低回聲區(qū),范圍10 mm×7 mm,邊界欠清,形態(tài)尚規(guī)則,后方回聲增強。CDFI:周邊可見稍豐富血流信號
圖1 患者左手臂約上1/3處見一類圓形暗紅色皮下結節(jié),稍隆起于皮面,大小約12 mm×10 mm,表面覆有少許細薄白色鱗屑,邊界較清,活動度欠佳,質地硬韌圖3 皮損偏振光皮膚鏡檢查:黃紅色背景,見彌漫蜂窩狀白色網狀結構,少許細薄白色鱗屑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分葉狀毛細血管瘤的聲像圖表現(xiàn)[J]. 孫曉慧,蔣潔,柳劍英,陳文,江凌,沈偉偉,崔立剛.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9(11)
本文編號:32634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32634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